近日,戈壁创投2022年投资峰会在线上成功举办,本次峰会戈壁创投邀请到 LP及被投企业代表共同参与,一起分享收获、共探趋势、见证未来。2022年,国际环境复杂严峻、资本市场波动剧烈,叠加疫情带来的冲击,股权投资正面临前所未有的考验。在“危”与“机”纵横交错的环境中,戈壁创投持续保持自己有条不紊的投资节奏,努力寻找那些能够破局新生的伟大企业。
本次峰会由戈壁创投管理合伙人朱璘做开场致辞,分享了戈壁创投近年来对于宏观投资环境的观察和分析。他表示:当下的投资市场,无论是从产业投资的选择、赛道选择、投资逻辑,包括公司发展逻辑,都在经历着深远的变化。中国和中国的创业企业,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重点,调整好自己资源的配置,再次出发。
以下为演讲实录:
戈壁创投成立至今已经有20年,经历过好几轮经济周期,在这个过程中积累沉淀了很多自己的投资经验。虽然是早期基金,但戈壁还是非常重视对 LP 的现金返还,目前已经完成了超过 22 亿人民币的现金返还。
最近几年,我们观察到了一些趋势。在过去的20 年,中国一直在享受国际自由贸易、供应链一体化、经济一体化的影响,在全球产业链的高度分工合作下,中国无疑经历了高速发展的 20 年,享受到了“世界工厂”的红利。但随着近年的新的地缘政治的变动和挤压,全球供应链很明显的在向区域化和分散化进行发展。
过去10年,中国在制造业的规模在 10 年内实现了翻倍增长,考虑到中国大的基数前提,这样的增长还是非常可观的。
但从中美贸易摩擦以来,中、美作为单独的消费市场,整个出口国的供应链都在向越南、台湾、墨西哥和欧盟国家分散,在中国,这些趋势对供应链产业的冲击是非常大的,包括最近一系列新举措,也使得这个趋势愈演愈烈。
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贸易保护主义、单边的保护主义也在不断抬头。美国出口实体清单上每年的更新量非常大,这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了很深远的影响。过去这几年,从实体名单上来看,从之前的贸易合作伙伴逐步转为科技赛道的管制出口对象,每年的更新数据超过 50 家。这对中国企业出海、中国企业产品研发都带来很大的冲击。所以国家提出,必须要在安全可靠、自主可控的前提下,才有发展可言,这无疑成为了当下主旋律。
近几年,中国曾经高速发展的行业也受到供应链以及地缘政治、国际政治环境的挤压。因为国家反垄断意识的加强,很多原本依靠垄断去赚取更高毛利的商业模型并不具备可持续性发展的条件。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平台信息公司也在往实际生产产业的方向转型,这是过去二三十年我们第一次看到这样一个大面积经济转型的现象。
改革开放40年后,中国经济和行业发展进入深水区,很多行业由于自身已经发展到比较成熟的阶段,现在做转型或换赛道成本都很高。所以非常明显,国内的政策也在随地缘政治进行调整,这对于很多民营企业来说是非常具有挑战的一年。
我们看到中国经济在向高质量发展转型过程中的阵痛。我们正在从粗放的资源消耗型往集约式可持续发展型转变,碳中和新能源无疑也是这个方向里面很明显的趋势。我们也在从商业模式的创新往基础科学的创新做转变。现阶段,底层卡脖子的技术是发展长远性的决定性因素。
另外,市场也在由生产型驱动向内需型驱动转变。原来是以产代销,以产定销,现在是要反过来以需求定生产,这也是一个典型的转型例子。中国过去因由低价的劳动力一直是被称为“世界工厂”,但是现在中国很多供应链和生产厂商不再一味追求简单的低价,而是努力成为具有全球价值的公司,在生产附加值生产效率上下功夫。大家看到,今年A股相比于海外主要资本市场,美股也好、港股也好,表现无疑是非常抢眼的。无论是从新股的发行数量,包括融资金额的变化,A股都远远跑赢海外市场。
今年前三季度,A股发行285支新股,IPO融资规模 达4641亿元,成为全球新股发行规模最大的市场,占据全球新股发行融资总规模近一半,占全球新股发行融资总规模的一半。在这 4600 多亿的融资规模里面,科创板接近半壁江山,这也反映了我们国家现在的创业趋势都在往核心深技术、深度科技方面去转型,这也是科创板设立的初衷之一。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美国资本市场都是全球资本市场领头羊。而现在,美股出现了融资额和上市数量双降的情况,再加上中国企业不断受到地缘政治的挤压被上到实体限制名单,或者因为价格的下降被上到“预摘牌名单”,使得整个板块虽然最近有反弹,但从总体年线来看,还是非常惨淡的。也使得很多中概股企业一方面私有化,一方面可能私有化后还会考虑回到国内进行重新上市。
港股作为和美股、国际市场非常紧密连接的市场,其实也没能逃过大周期。基本的走势和海外走势很像,尤其港股可能还会受到内地的疫情影响,港股跌幅,无论从量还是上市数还是上市融资额度也都有所下降。在当前的大环境下,我们能深刻感觉到人民币基金的重要性,A股作为一个退出途径,可以更多承载原来美股退出的压力。
对于中国创业企业来说,他们站在了这样的历史节点上。而二级市场对一级市场的影响,使得很多投资人对于赛道的选择、估值的模型、投资亮点的追求都产生了结构性的变化,这是一个很大的转变。
国内新基建设施、数字化产品和技术将驱动中国优势产业向高附加值产品和服务攀升。中国公司过去都在被并购,说大而不强,规模做到很大,但毛利其实是很低。现在,半导体、新材料、生命科学、基础软件等“新基建”公司的发展潜力也越来越得到市场认可,也越来越成为主旋律。戈壁创投在当中各个环节,无论是从最底层的能源侧,到当中工业品的中间件,再到最上层的高附加值产品服务,都有布局。
我们单独谈一下能源。历史上,每一次的产业变革往往都是伴随着能源的变革而来。“文明的历史就是人类逐渐控制能量的历史。”这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威廉·奥斯特瓦尔德(Wilhelm Ostwald)1909年在《能量的现代理论》中写道的,我们非常赞同这个观点。
二战以后中东湾区对于石化能源的产出和控制,把成本降到一个非常低的水平使得所有的生产能够受到特别大的boost。相比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时以碳能源为基础,美国利用对天然气的开发和技术上的成熟,使他们从资源消耗和进口大国转变成一个能源中立、甚至有很大出口能力的国家。由此可见能源对一个国家发展的重要程度。
目前,中国在新能源赛道上最大的应用——新能源电车的产业布局和市场份额,使得中国在接下来的能源侧改革上有一个非常好的高度,这可能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面临最大的策略发展机遇和机会。不仅是在中国本土完成能源改革,而且可以把相应的技术和产品输出出去。这其实是非常难得的一个机会。无论是从能源的不同种类,比如氢能等,还是大家谈论比较多的材料回收,以及新材料的发展,还有包括在能源管理偏软件侧的方向,其实都有很多很好的创业机会。
我们也看到不仅是国家级的大型公司,越来越多的创业型公司也在往这些方向涌入,而且相比于上一个周期,这些方向实实在在产生了很多商业机会,不再是一个画饼讲故事的模式,所以我们觉得这对很多创业公司来讲,将是一个特别 unique 的创业机会。
另外最近和很多投资圈特别是国外的朋友聊到投资这件事的时候,有一个话题令我比较惊讶,大家都在谈中国是否可投资 Is China investable,我们在投资领域深耕 20 年,今时今日这个问题成为一个真正的topic,我觉得还是非常有意思的,里面有一些基本面的问题值得拿出来跟大家讨论下。
中国是一个 14 亿人口基数的国家,人口老龄化使得国家已经重视到了人口出生率的问题,一些保护性的政策目前我们认为不会有太大变数。我们拥有这样的环境和市场,统一的语言和货币、一流的基础设施,无论是交通的基础设施、互联网基础设施,还是支付的基础设施,在全球都是一流的。再加上国家以及家长们对教育资源的重视,使得人才的培育并不会成为一个问题。
同时间,国家对新基建也在不断加大投资,无论是从2022年专项债额度1.46万亿,包括2021-2023年,国家还会对数据中心产业进行可能高达1.4万亿元的产业投资,包括5G,甚至现在已经在谈的6G,其实都在给基础建设层面添砖加瓦,使得创业的环境变得更好。
另外在教育以及科研研发上面投入,中国也已经和很多发达国家齐平了,也是中国在积极转型的强烈目标和信号。虽然在转型过程中可能会有一些阵痛,但是这艘船已经驶出,这是非常令人激动的发展趋势,所以我们坚信中国还是一片值得大家深耕的创业热土。
最后总结一下,我觉得在整个全球地缘政治的格局下以及中国经济转型升级压力的驱使下,目前来看,人民币和A股的组合可能会成为接下来一段时间内市场的主流,这和过去二三十年美元作为市场主要驱动的情况还是有很大不同的。无论是从刚才提到的产业投资的选择、赛道选择、投资逻辑,包括公司发展逻辑,都在经历着深远变化。围绕着供应链,围绕着高质量发展的投资逻辑,中国和中国的创业企业,要学会调整好自己的重点,调整好自己资源的配置,再次出发,这点我们很有信心。
另外,能源的变革,中国确立在全球范围内新能源产业的领导地位,是很明确的一个方向。无论是中国太阳能的市场份额,还是从中国新能源车的出口量,现在已经超过德国,仅次于日本,作为全世界第二大的汽车生产国,在整个新能源行业里的投资机遇也是空前的。这无论是对投资人还是创业者,都会产生很深远的影响。
最后,在我们看好新基建的前提下,由新基建带来的创业机会,会孕育出更多具有基础创新能力的团队、创造出具有更高附加值的产品与服务。大家还是要尽快适应市场变化,更好抓住下一波时代机会。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