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最火的词语莫过于“碳达峰”“碳中和”,这也是我国各企业在节能减排方面的发展战略趋势。自2020年,“碳达峰”、“碳中和”就成为了我国社会的长期战略目标,2021年“双碳”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根据时间计划,我国将在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
据波士顿咨询公司2020年开展的“全球消费者调研”显示,超过70%的消费者愿意为可持续性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70%的消费者愿意支付5%的溢价,10%的消费者愿意支付25%的溢价。消费者对低碳可持续产品认知和购买欲望在逐渐增强。随着可持续发展逐渐成为全食品行业的共识,诸多食品饮料品牌从生产、经营等多个方面发力环保,乳企更是在积极践行着可持续低碳发展工作。从乳企产品的生产、分布布局上看,碳排放贯穿于研发、养殖、收获、加工、分销、零售到储存的层层环节。我国的乳企主要通过降低养殖活动碳排放、降低食品加工和制造环节中的碳排放,降低包装复杂性并改用可回收材料,降低原料和产品运输分销环节的碳排放等方式,来实现碳减排。
蒙牛等中国乳企有着各种各样的碳减排工作先行,包装改良,化肥药品使用减少、运输节能等措施。而在这其中,圣牧的减碳故事更为不同寻常,碳减排工作在12年前就早已实施。对乌兰布和沙漠进行大规模生态建设,形成22万亩有机草场,种植9700万株树木,将乌兰布和沙漠200余平方公里改造成沙漠绿洲,未来30年有望捕获110万吨二氧化碳。同时,在沙漠中建设牧场34座,日产鲜奶1700多吨,其中有机鲜奶1100多吨。圣牧人用了十几年的时间,缔造了全球首创的“种、养、加”一体化沙漠有机循环产业链,生产出了全球高品质的有机原奶,创造了圣牧奇迹。圣牧人在乌兰布和沙漠做了三件事:有机种植,有机养殖,有机加工,沙漠内自给,沙漠内循环——形成封闭循环的有机生态圈。2021年圣牧有机入选了联合国《企业碳中和路径图》,作为全球碳中和典范,生态成果收到联合国的肯定与表扬。
面对碳排放方面工作开展,圣牧率先行动,围绕我国“双碳”目标和《巴黎气候协定》“降低全球气候1.5摄氏度”的承诺,制定了科学有效的碳减排线路,确立科学谈目标,并将减碳工作融入各运营环节,致力打造“种养加”减碳,“农林草”固碳,双元驱动的绿色低碳生态圈,为应对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贡献“圣牧智慧”。
截至2021年,圣牧过去十年的固碳量相当于企业两年的整体碳排放量,这种种树治沙、农业固碳的模式在全世界是独一无二的。如今其单吨原奶碳排放强度已实现国内领先,相当于起步较早的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水平。圣牧的价值贡献从奶牛农牧养殖端的减碳,到为千家万户的供奶服务,现在已经拓展到对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的贡献,为行业树立了中国乳业领域的可持续发展标杆,更打通了一盒沙漠有机奶从源头到消费者手中的整个产业生态链。
碳中和工作从政府到产业,再从产业到企业,在到消费者,无论哪一环节都在积极践行碳减排工作。企业生产包装、社会践行、宣传教育等等碳减排工作做法也是不可枚举。2022年,圣牧携手中华思源工程基金会联合推出公益项目-沙漠自然教育项目。让更多公众了解沙漠荒漠化治理的重要性,绿化低碳,节能减排。“以爱之名,种下希望之树”,“沙漠自然教育公益项目”是一个尝试,尝试用最真实的方式,探寻“沙产业”循环经济,关注到绿色可持续的运营模式,继而鼓励产生更多真实低碳行动。沙漠自然教育项目招募数十位中小学生,作为“治沙信使”到乌兰布和沙漠等地区进行实地研学、产业走访,项目将形成一套自然教育课程,作为公益课程免费提供给中小学及社会组织。联合青少年及相关专家共同助力自然教育,让课程帮助青少年真正的去改变,低碳生活,绿色改造,而非只停留在课本上实,这也是该项目设立的初衷。。
好模式育好牛,好牛产好奶。对于乳业来说,消费者唯一买单的因素就是质量。多年来,圣牧坚持因地制宜,克服了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探索形成绿色可持续运营模式,通过治理形成有机草场,有机草料用于喂牛,牛粪还肥于土地,为更多沙产业企业提供了可借鉴的模式和样板同时,更凭借自身产业链的独特优势,为消费者持续产出高品质的有机液态奶产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