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榔若当药用,分类精微,药名也繁多。按《本草》以小而味甘者为山槟榔,大而味涩者为猪槟榔,最小者曰蒳子,又名公槟榔,圆大者名母槟榔;入药用扁圆且腹大者曰大腹子,其皮曰大腹皮。药用当选个大、质坚、体重且断面鲜艳有纹者为最佳。
槟榔,味辛、温、涩,无毒,消谷逐水,除痰澼,杀三虫,去伏尸,治寸白。槟榔在春末至秋初采收成熟果实,用水煮后,干燥,除去果皮,取出种子,干燥。《用药心法》中说:“槟榔,苦以破滞,辛以散邪,专破滞气下行。”《鹤林玉露》曾指出:“岭南人以槟榔代茶,醉能使之醒,酒后嚼之,则宽气下痰,余酲顿解;饱能使之饥,饱后食之,则饮食快然易消。”凡是气滞或者食滞腹胀者均宜。此方将槟榔作为主要,能破积去胀,配合檀香,木香行气止痛,破滞消积,对于因积滞而致的胃脘胀满疼痛,比较适宜。
早在唐代以前槟榔就广泛用于治脚气、壅毒、水肿;治喘嗽肿满;下气、消饮食;治厌劳倦等等。
古代珍本医籍中载录的古药方之验方、丸方、集方、集法。明胡正心,胡正言编《万病验方》之《积聚》“治气积聚移动不定者”一条目云:“木香、槟榔等分,研酒饮下,即散。”明人龚延贤《种杏仙方》云,槟榔方可治胀满、水肿、脚气、诸虫等。
有人用溢美之词来称赞槟榔特殊药用功能,可见槟榔在中医当中有很大的用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