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谷趋势(ID:zgtrend)| 逍道一
有人,就有故乡。
1月7日,今年春运正式拉开大幕。到处人头攒动,仿佛一夜回到了2019年。
今年春运有一些新变化,比如很多人早早地提前返乡。
时代潮水的改变,让很多人返乡后,会在来年做出全新的人生选择,比如留下。
选择留在故乡,并非城里没机会。而是越来越多人发现,自己的故乡,与从前不一样了。
事实上最近几年,中国大地上那些熟悉又陌生的县城与农村,早已发生了惊人的变化。
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城市化已达64.72%。
虽然距发达国家的80%仍有差距,但中国已经开始谋划更远的问题——城市化率再高的发达国家,也有农村存在。考虑到中国14亿的庞大人口基数,农村人口依旧是一个不小的数字。
从2004年开始,连续19年的中央一号文件,聚焦的都是农业、农村、农民主题,一再强调“三农”问题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时期“重中之重”的地位。
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高层首提“实施乡村振兴战略”。2021年,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高层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
那么,乡村如何振兴?
城市发展的秘密,是激活了现代生产生活的三要素:人-产-城。在农村,逻辑变成:人-产-村。城和村都是空间载体,只有激活了人与产的联动,城乡才能协调发展。
这里出现了一个明显的分野。城市因为其聚集特性,生产生活需要集中,才能产生最大经济坪效,往往“以产带人”;而人口相对分散的农村,不能照搬城市经验,应该是“以人促产”。
就在几天前,1月5日,《人民日报》评论一语道破: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可大量年轻人进城务工,很多农村只剩下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农村缺人的问题怎么破?
于是乎,“能人返乡,归雁经济”成为各地方政府不约而同的努力方向,给予各种扶持和优惠,吸引能人返乡创业。
能人返乡与归雁经济,互为因果。
能人返乡,顾名思义,就是外面那些有能力的人回乡村创业。这里并不限于定向回自己老家,也有能人回的不是自己老家,但扎根于祖国的广大农村。
归雁经济,同样形象。经济学用“雁阵理论”比喻东亚先行后续的产业转移,因此“雁”被赋予了产业、人才、资本等经济学内涵。能人返乡就像“雁”归来,给农村带来的是经济的撬动。
此前打工人的主要流向是东南沿海,因此有“孔雀东南飞”;而今能人返乡雁归来,时代的互文总是如此奇妙。
为了吸引能人返乡,中国农村苦练多年的内功。
过去十几年,中国对基建不遗余力的投入,让越来越多的县城与农村都有了高铁,加上一座座支线机场的相继通航,彻底打破了闭塞,拉近了与城市的距离。
去年底通航的新疆塔什库尔干机场成为中国最西机场,摄影:新华社记者丁磊
4G、5G通信基站的铺开,移动互联网的下沉,为电商、物流等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
政策法规方面,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一村一品”及时擦亮了本地的地标产品,让更多人熟知。
这些特色农产品,最后又可以随着发达的基建和完善的物流,运往城市。
于是,广大农村只有一产靠天吃饭的窘境被打破,通过一二三产融合与联动发展,让乡村经济具备了两条腿走路,甚至是两翼齐飞的可能。
外出的打工人,回乡后惊讶地发现乡村这些肉眼可见的变化。变化背后,兴许蕴藏着新的机会。
去年底通车的新成昆线让动车开进了大凉山,摄影:李富彬
总有人担心,农村没城市有活力。
陈圆圆开始就是这样想的。她是深圳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员工。2009年为响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陈圆圆所在的公司对几个贫困地区展开重点帮扶。
2011年,当陈圆圆来到贵州黎平铜关村,有些心灰意冷:当时铜关村460户居民93%为侗族,青壮年外出打工,村民人均年收入仅2800元。交通、通讯多有不便,与村民沟通交流也困难重重。
转机发生在一次偶然走访,陈圆圆碰上了一场侗族歌会。十里八乡都来了,还吸引不少游客,凋敝的空心村一下子复苏。这让她意识到:乡村是有活力的,只是要有契机去连接和激发。
三农问题,根本还是发展问题。想彻底激发农村活力,靠偶尔赶集和节日肯定不够。让农民赚到长久的钱,才是硬道理。
侗族聚居在贵州、广西、湖南交界的深山中。青山绿水,吟诵天籁,这本就是相当丰富的旅游资源。
相比之下,刘国宁的老家相形见绌。他的老家在甘肃庆阳环县的黄土高原上,那是一个季风都吹不到的地方。但环县却有一种天赐的优质特产——羊。
刘国宁正成长于一个养羊世家。后来考上青岛的大学,沐浴着湿润的海风。城市的生活,让他嗅到电商的商机。于是他远程指导父亲刘仲明,帮父亲把羊肉放在网上卖。
环县偏远,通信不便,父亲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刘国宁就把收件人信息发短信告诉父亲,再让父亲骑摩托驮着羊肉到三十里外的班车站点,送到县城发货。第一年一共发了四单,在路上就坏了三单,最后快递公司都不揽件了。
刘国宁意识到这样收效甚微,父亲的担子更重了。
当环县入选国家电商扶贫示范县后,一切被扭转。
环县建了占地60亩的全供应链电子商务物流配送中心,并建成乡镇物流服务站和村级物流服务点,整合县域快递公司和物流企业,定点、定时、定线,统一运价、统一服务、统一配送。对这个黄土高原上的内陆县城来说,这无异于一场“及时雨”。
老家翻天覆地的变化,给了刘国民返乡的底气。
“最初是帮家里卖,销量越来越好。目前家中有自养羊圈8个,占地30亩,共计1500只羊。”刘国宁表示,除经营电商外,还做养羊合作社,帮村民卖。
在拼多多2023年年货节上,环县羊肉成为爆品。
随着国家的投入,像环县这样被改变的县越来越多。互联网平台的助力,也让更多像环县羊肉这样的优质农产品被更多人发现。
除了国家和企业,新农人这一群体的活跃与壮大,也让更多县城与乡村逆天改命。
千里之外的百色,左右江畔,是革命圣地。背靠十万大山的河谷地形,温暖湿润,也是圣女果的摇篮。
可百色圣女果种植分散、收购价格低、品质参差不齐,成了当地种植户增收的“绊脚石”,更制约了圣女果产业的发展。
2014年,当时还在广东清远打工的梁吉春节返乡时突然想到,如果把果子们聚集起来,分类筛选,做好品质保障,“百家果”会变成“致富果”。
梁吉联合其他3位合伙人成立了百色吉至源果蔬专业合作社,跑遍百色市县的每个村落,与农户们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构建起一张细密的采购网。
同样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几百里之外的桂林荔浦,盛产芋头。“芋”与“余”谐音,年年有余。荔浦芋头不仅好听,更是好吃。鲜甜软糯,叫人停不了嘴。放在古代,那可是皇帝的贡品。
龙启强是荔浦人,2015年从北京一所大学毕业后回家乡创业。
在北方生活过的他,深知芋头爱好者想在冬天吃到荔浦芋头并不容易。芋头运往东北等地区时,容易出现结冰以及加热后芋头软塌、口感变差的情况。
经过调研,龙启强决定探索一条有些冒险的新路:到电商平台拓展销路。2016年,他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创业,从最初日均几十单到日销3000单,只用了两年时间。
此前荔浦农户习惯靠着桂林这个世界级景区,把芋头拉到景区门口卖。龙启强的成功,鼓舞了当地农户。现在当地农户都能搭上“电商的顺风车”,把芋头的美味与美名,传到更远的地方。
脱贫、发家、致富,龙启强一个人,当地无数农户,一个县城的命运,也就此被改变。
国家的重视与投入,互联网企业不缺位的参与,新农人的创新有为,农村命运的改变。
这是一个环环相扣、缺一不可的精妙接力。
不得不说,以刘国宁、梁吉、龙启强为代表的新农人返乡后,为各自老家注入的新空气。
他们看到了政策的风口,也深知互联网的能力,更是把电商、直播、物流、客服等玩法,玩得溜溜的。
更令人兴奋的是,他们绝非个例,他们并不孤独。
在新疆塔克拉玛干沙漠、青海柴达木盆地、四川大凉山、云南保山、甘肃、陕北,在三区三州,曾经最贫困的地方,无数新农人用同样的方式和互联网工具,投身于老家的逆天改命的进程中。
前赴后继,薪火相传。新农人还英姿勃发,新新农人已茁壮成长。
12月2日,据拼多多发布《2021新新农人成长报告》显示,截至2021年10月,平台的“新新农人”数量已超过12.6万人。这是一群出生于95年之后的群体。
95后“新新农人”群体普遍来自广大的乡镇、农村地区,成长于移动互联网时代。
与父辈相比,“新新农人”还具备高学历,懂经营懂管理,擅长整合产业上下游等群体特点。已经成为全面推动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崭新力量。
这些新新农人和新农人不是没有遇到困难,毕竟农业产业链冗长而零碎。
上游涉及农作物培育和种植技术,中游是农产品流通和供应链建设,下游即销售问题。哪怕搭上电商顺风车,只解决了下游的销售难题。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曾提出:要改造传统农业,核心要素在于技术进步。而农业技术的进步是需要有外力介入的。
可刘国宁老家的羊,之前主要还是靠多年累积的经验。
2019年,环县持续推进“大学生养羊千人计划”和“万名职业农民培训计划”,建办县职专畜牧兽医专业“2+3”委培班,优秀者会被送往甘肃畜牧工程技术学院大专班学习深造。
像拼多多这样的互联网企业,也搭建电商运营课程,试图培养更多的新农人和新新农人。通过举办“多多农研科技大赛”,邀请世界各地的团队参加,孵化出了温室种植、无土栽培、AI种植等项目。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舒尔茨对于农业的概括,说明了技术的重要性。却忽略了中国农业还有一个特殊性。
东亚特色小农经济特点,就是农业链条繁冗,中间环节让成本居高不下,且损耗极大。此外,小农经济生产高度分散,不利于提高效率,也不利于降低成本,同时让农户无力抵御市场风险。
拼多多创新了“农地云拼”模式,将时间、空间上极度分散的农产品交易,短期内汇聚成海量同质化需求。
各子分散的农产区和消费群体在“云端”对接,一举突破传统农产品体系需求侧和供给侧小规模、小市场的限制。“小农户”从此也能对接“大市场”。
当农业产业链上中下游彻底贯通,冗长而零碎产业链凝聚成一条超短链。
春节将至,天南海北的农产品,正顺着这条超短链条,相逢于电商平台上,琳琅满目。
过年是中国人阖家团聚、安顿身心的传统大节,置办年货是亿万家庭的头等大事。如今,置办年货的方式也变了。随着电商平台、物流体系的不断渗透,城乡年货采买已经从过去零散的线下模式,转变为线上一站购。
曾经年货是家乡一种味道,如今可以品尝到无数人无数家乡的味道,甚至是全球的尖货。连爱尔兰面包蟹、挪威三文鱼,也能因冷链、物流等技术的进步,电商平台的补贴让利,游到寻常百姓家。
拼多多2023年年货节上,年货供应空前丰富,从东北到海南、上海至新疆的农特产,延伸至美国开心果、智利车厘子、挪威北极鳕、阿根廷红虾、爱尔兰面包蟹等全球直采的尖货,帮9亿消费者一站“拼”齐过年所需,让“菜篮子”“果盘子”“米袋子”丰盛充盈。
期间,平台将联合全国各省市上千个地标产区,优选百万品质商家,从供应源头为“多多好年货”保驾护航。拼多多将全力激发和匹配春节新消费浪潮,推动各大原产地把握年货销售旺季,开拓全国市场,带动农民增收。
那些新鲜的琳琅满目的年货,一头连着越来越多人生活水平的提高,有对美好生活需求。一头连着12万新农人,辛苦了一年的付出。
现在他们也终于可以庆丰收,迎新年了。
2022年,终于过去。
无论过去一年有多少艰难,随着春节的逐渐临近,团圆的氛围再度聚拢。14亿人将再度以重新出发的姿势,期待明年。
时代的变迁,四季的变换,运输的流转,技术的进步,让年货可以买卖全球。
这背后,是国家多年对农村也重视与投入,是互联网企业为农业产业链带去的改变,是新新农人的勤劳与智慧,还有中国农村自身的坚韧。
待冬去春来,万物生长。
那时,新新农人们,又将再度以重新出发的姿势,耕耘在希望的田野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