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经济问道·
2023年是“拼经济”的关键一年。浙江怎么拼?有何计?
开局之年,咫尺财经推出《经济问道》系列报道,从企业访谈、专家观点、一线观察三个维度,析解浙江企业创新之钥、市场变化之态、长期发展之势。
本期对话 华东医药董事长兼总经理吕梁 解读传统药企的转型之路。
01
中新社记者:近年来,随着两票制、一致性评价、医保集采等政策的推进,医药行业可以说是挑战与发展机遇并存,您是否有这样的体会?
吕梁:这种感受确实很强烈,尤其是近几年。一直以来,华东医药都是一家非常稳健的企业。它成立于1993年,当时的华东制药厂还仅是一家年产值千万元、年利润300万元的小厂。近三十年来,在李邦良董事长(华东医药前董事长)的带领下,历经资产重组、股票上市、科研创新、市场拓展等一系列改革,2021年公司总营收345.63亿元。
一直以来在华东医药有一个理念:要么唯一,要么第一;不求规模最大,但求效益最好;不求品种很多,但求品种最大;专注专科特殊用药;不做大鱼塘里的大鱼,要做小鱼塘里的大鱼;不一定要做火车头,但一定要乘上第一节车厢。
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之下,经过多年耕耘,华东医药许多产品都做到了行业内的龙头。2020年之前公司每年也一直保持着20%左右的增长,在浙江省医药行业中,只有华东医药做到了。
我是2010年加入华东医药的,赶上了华东医药快速发展的时期,也亲历了中国医药行业的历史性变革。
华东医药总部(图片均由企业提供)
但时代不会一成不变,企业发展也不可能一帆风顺。特别是随着集采医保谈判的深入推进宣告仿制药红利时代的彻底终结,华东医药和国内多数制药企业一样,困难与挑战接踵而来,新冠疫情的反复与外部局势的动荡致使生产经营不确定性增加。
正所谓“危机”两字,一方面是危,另一方面也是机。事实上,前些年,华东医药大部分员工转型的动力并不强,大家都觉得日子挺好过的,为什么要转型?但随着集采政策的推进,尤其是阿卡波糖失标以后,让大家感受到了切肤之痛,也彻底意识到了:转型是唯一出路。
02
中新社记者:行业变革之下,华东医药是如何突围,实现逆势发展的?
吕梁:华东医药的转型逻辑总结为两个关键词——创新和开放。我们一方面加速探索创新,开拓新增长点,另一方面全球化布局,积蓄新动能。
2019年至2021年,华东医药重新定位,重塑价值。我们提出,要以患者为中心,科研为基础。这三年,是公司发展史上人才引进最多、产品管线布局最快、研发能力进步最大、综合实力提升最显著的时期,公司自内而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创新是我们摆在第一位的。创新药行业内有三个“10”的说法,即研发周期10年、耗资10亿美元、且成功率不足10%。
和国内大多数药企一样,华东医药以仿制药起家,要突破“舒适圈”是需要“狠劲”,也需要“巧劲”。这三年时间我们直接或间接投资80亿元,加大创新研发,铺起了一条转型路。
华东合成生物学产业技术研究院
这几年,我们不断加强和完善自主研发体系,建立起以内分泌、肿瘤和自免领域为重点,以中美华东国际新药研发中心为核心、科学开放的全球化研发生态圈,目前已拥有近40款在研创新药及生物类似物,打造了具有国际一流水准的ADC研发平台。目前我们研发投入占总营收不低于10%,以后我希望能增加到15%以上。
在研发思路上,践行“三步走”发展战略。过去三年,我们已经跨出了“第一步”:以引进为核心,初步建立完备研发管线,打造研发管理团队,具备一定创新研发能力。
到2025年,我们将走出“第二步”,以消化和吸收为核心,将引进的产品项目充分融合入华东医药特色研发生态圈,强化自主研发能力,完善技术平台建设。
2025至2030年,我们将迈出“第三步”,在前者基础上实现自我创新,形成以引进和自研为核心的研发管理体系,助力远景目标的最终实现。
除了药品创新,业务我们也在创新。华东医药商业也顶住压力,加速探索创新业务,打造冷链金名片,培育全新商业模式。医美产业稳步践行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战略,产品管线不断丰富,海外业务持续拓展,已拥有“微创+无创”医美国际化高端产品35款,销售规模快速增长,国内医美产品注册有序推进,重磅产品“伊妍仕”国内成功上市。
同时,公司也在积极探索工业微生物新蓝海,布局新的业态板块,立项储备百余个产品,勾画第二增长曲线。我们还新开辟了大健康板块,打造柏瓴健康新品牌,致力于发酵冬虫夏草菌粉的综合开发,打造覆盖中药饮片、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的系列产品,力争在C端实现新的突破。
华东医药研发的发酵冬虫夏草菌粉
历经三年,我们始终立足于自身核心业务,正在坚定走出一条具有华东医药特色的创新发展之路,逐步形成创新型、国际化、多点发力的新型发展格局,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需要说明的是,无论是医美还是工业微生物,我们都不是凭空去做的,都是根植于华东原有的一些积累。
比如我们之所以能够快速、顺利地切入医美赛道并实现营收增长,主要是由于公司在医美行业早有布局。
早在2013年华东医药就代理了韩国的伊婉系列玻尿酸,在发现中国医美市场的巨大增长潜力及医美产品的高回报率后,从2018年开始公司加快了在医美领域的布局,如今华东医药已拥有三十多款轻医美领域产品,形成多元化产品集群,医美业务已成为公司的新业绩增长点,同时公司已进入创新转型阶段,目前有十余种在研创新产品。
不可否认,过去三年公司的报表增长数据没有过往出色,但整体而言,全体华东医药人经历了时间的淬炼,经受住了市场寒冬的考验。通过狠抓转型创新,我们收获了更多超越财务报告之外的创新发展成果。
03
中新社记者:我们关注到,这三年华东医药在全球化布局方面动作频频,这是出于何种考虑?
吕梁:这就是我刚刚说的华东转型的第二个关键词——开放。这三年,是我认为实现全球化布局最好的机会。
当别人都收缩的时候,我们才有机会扩张;大家都往上抢的时候,机会就少了。这几年,医药市场现在回归理性了,我们认为是个好时机。因此这些年,我们压贷款规模,提升融资能力,进行了全球化布局。
华东医药江东生产基地
近三年,公司重新定位,重塑价值,聚焦肿瘤、内分泌及自身免疫三大核心治疗领域,通过产品合作开发及股权投资等方式,引进、融合、创新,牵手国内外创新研发公司及跨国药企开展深度战略合作,打造全球合作网络,构建华东医药全球研发生态圈,有近20笔BD交易落地(主要包括美国ImmunoGen、Provention Bio 、Ashvattha、AKSO、Kiniksa、德国Heidelberg Pharma、国内荃信生物、诺灵生物、道尔生物、科济药业等)。
通过创新和开放发展,我们打造了差异化的“创新药+医美”产品管线,克服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和市场竞争的挑战,承受住了转型的阵痛和压力,逐步形成工业、商业、工业微生物和医美等多板块发力的局面。
通过几年转型,实际上我们最大的收获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进行了重塑,明晰了转型的方向和方法论。接下来,我们只需要一步一步走,根才能够越来越扎实。
04
中新社记者:2023年刚开启一个月,医药行业掀起了新的合作潮。今年,华东医药将怎么拼?
吕梁:2023年,我们比以往更有勇气面对各种变革与挑战。中国医药创新已经进入全球第二梯队,创新药数量仅排在美国之后,近年来国内药企研发创新能力的快速提升,创新药产业也进入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新发展阶段。
创新药产业关乎民生,“济世”既是我们的初心,也是我们的使命。今后三年,我们将会继续贯彻科研创新和国际化的高质量、高效率发展战略思路,锚定差异化发展特色,朝着成为国际化品牌医药强企的目标不懈努力。
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创新研发仍然是公司未来发展的战略主旋律。公司将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采用自主开发+授权引进+合作开发的模式,围绕内分泌、免疫和肿瘤三大领域,坚持以临床价值为导向的创新药研发。
工业微生物经过数十年的技术迭代与创新,已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我们坚定看好工业微生物领域的未来,并致力于打造一个“工业化、规模化、国际化”产业集群,融入全球工业微生物医药创新研发产业链。
华东医药实验室
未来,我们还将促进国际化战略逐步从“引进来”向“以产品和市场为核心走出去”转变,最终实现公司多业态联动协同发展,构建华东医药健康产业生态圈,增加“中国创新”在世界的话语权。
征途未有穷期,我坚信中国医药行业长期向好,我们将抓住机遇,继续以全球化思维构建研发创新体系,坚持既定战略布局,更好地守护人民健康。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