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的舟山港,繁忙火热。一艘艘巨轮汇聚,全球贸易品种在此装卸,运往世界各地。
港通天下,航行四海。港航口岸事业是舟山建设现代海洋城市的重大亮点之一。过去一年来,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紧紧围绕国家所想、浙江所需、舟山所盼,尽“港航口岸所能”亮实招、谋新招、出硬招,在高水平推动建设世界一流强港、国家大宗商品储运基地、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等重点工作中担当实干、奋勇争先,加快港航口岸事业高质量发展,展现了在推动“两个先行”中的港航口岸地位、港航口岸作为。
服务国家战略 实干争先创佳绩
在“江海联运在线”数字大屏上,成千上万根线条从世界各地射向舟山,进而转向长江沿线各城市。一根线条代表着一艘船舶,每艘船舶的信息在大屏上一目了然。
打通数据壁垒,强化服务效能,“江海联运在线”可为涉港涉航企业提供船舶进出港、货物装卸仓储、江海物流跟踪等一站式全场景服务。去年再次迭代升级后,其功能更加丰富、服务更加精准、体验更加高效,归集了港口、船舶等10大类、2200项、近16亿条数据,服务覆盖了苏皖赣鄂湘川等六省沿江主要港口,获评2022年全省数字化改革最佳应用,入选第一批省数字政府系统优秀应用案例。
数字化带来的变化,是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迈向高质量发展的掠影。去年,舟山港航口岸部门继续坚持把建设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这一国家战略作为己任,在实干创新中实现物流节点延伸、江海直达船队打造、进江货种拓展等新的突破——
“上下游串联成线、畅通高效”的物流大通道初步形成:与长江沿线30多个港口达成物流合作,粮食、铁矿石、油品已提升至同类货种进江总量的65%、44%、41%;大宗货物“通江达海”的新生力量愈发强劲:我市江海直达船队总运力达到11万载重吨;进江货种不断拓展:主动出击,对接重庆、安徽等地市场主体争揽海进江业务,实现铝矾土、木薯干等新货种进江,累计完成进江量124万吨。
江海联运,通江达海,长江经济带“向海”的梦想,在这一次次突破中奔向现实。
勇立潮头,实干争先,同样的喜人气象在海事服务产业延伸。去年金秋,欧氏船舶检验(上海)有限公司舟山分公司注册成立,这是我市引进的第6家国际船级社。去年,我市围绕船舶供应服务企业、国际船级社等海事服务细分行业开展精准招商,新引进海事服务企业171家,注册资金28.35亿元,其中头部企业5家。
企业引进来,服务跟上去。我市港航口岸部门推进产业集聚发展,提升服务质效,去年实现小干岛海事服务产业园一期开园,国家级船员评估中心落户,国际船东商会大楼开工,顺丰海事服务电商平台“船供超市”一期上线。并持续完善海事服务基础设施,去年新增衢山深水供油锚地,新增8艘海事服务“舟山船型”,至今全市累计建成5个供油锚地、23个供油锚位。
持续壮大的,还有增量市场。跨港区供油成为我市海事服务产业的新增长点,去年完成跨关区供应量326万吨,占供油总量54%,衢山深水锚地大船加油业务首次突破40万吨散货船锚地加油。舟山成为全国唯一继续开展保税油“两仓一罐”业务模式地区。
宁波舟山港总规修订,事关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舟山未来发展。自宁波舟山港总规启动新一轮修订后,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积极参与该总规修订,将功能岛布局、海洋产业等56项重大需求纳入到总规。目前,该总规修订已通过省级预审。
此外,聚焦浙江自贸区油品全产业链建设,该局全力保障浙石化原油及产品运输畅通,去年完成原油保供3708万吨,出运产品3263万吨。成功争取将宁波镇海石化物流码头建设作为舟山危化品运输通道中期方案,缓解舟山危化品运输通道问题。
主动服务国家战略和发展大局,全市港航口岸部门用实际行动和成效展现责任与担当。
夯实发展之基 提质增效添动能
去年6月,随着一艘10万吨级外籍散货船成功接入老塘山港区五期码头的岸电系统,我市首个高低压混合港口岸电系统顺利投运。此后,无论是内贸、内支的“小船”还是国际航行的“大船”,都能在这找到与其充电需求适配的岸电供电桩。
没有黑烟,听不到噪声,还降低了用电成本。实施岸电系统改造既是打造绿色港航,助力实现“双碳”目标的时代所需,亦是减轻经营负担的企业所盼。去年,全市新建成岸电设施4套、船舶受电设施37艘,到港船舶累计使用岸电26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5%。
随着转型升级进度加快,港航业既要绿色,也要智慧。去年以来,鼠浪湖全程智能矿石码头改造试点有序推进,其中5号卸船机实现全国首个通过特检的卸船机远控及自动化改造项目,大幅提高了设备的稳定性。甬舟集装箱码头自动驾驶试验区建设同样如火如荼,中化兴中油码头安全智能管控平台顺利建成并上线应用。
如果说绿色智慧发展,是港航业转型升级的内生动力,那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则让港航业从内到外“脱胎换骨”。去年,我市出台政策支持现代航运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形成航运龙头企业和“专精特”企业发展两条主线。淘汰1000载重吨以下小型货船79艘,单船平均吨位较上年提升近615吨。并聚焦助企纾困,减免港口企业货港费、引航费超1亿元,帮助航运企业获得惠企资金超3亿元。
基础设施建设,是港航口岸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压舱石。去年,我市推进六横LNG接收站配套码头等一批重大项目完成港口规划调整和岸线审批,其中小洋山北集装箱码头、沈家湾LNG接收站二期项目顺利开工;新建成大浦口集装箱、海港中奥等4个15万吨级泊位;新增虾峙门口外30万吨级扩建等3条高等级航道。
与此同时,我市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助力港航口岸事业发展。支持市交投集团等投资主体参与港口拖轮经营,纠正拖轮变相提高收费等违规行为。强化数字赋能,“智慧化一站式口岸监管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持续提升口岸开放水平,“十三五”期间口岸扩大开放6个项目获国务院批复同意,浙石化等5个重大项目临时开放连续获批。国能电厂三期、自在盛达等一批被久拖未决的项目岸线最终获批。
硬件、软件建设齐头并进,推动舟山港航口岸事业迈向更高水平,焕发勃勃生机与活力。
筑牢安全防线 严防死守保平安
去年11月4日,作为探索“政校”结合深入开展反走私教育的创新举措,全国反走私综合治理调查研究中心宣传教育基地在浙江国际海运职业技术学院揭牌。这是全国首个反走私宣传教育基地,标志着我市反走私综合治理工作再上新台阶。
走私物品危害极大,严重威胁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比如走私冻品,可能携带致病菌、病毒,比如走私成品油,不仅质量不可靠、无保障,还存在因操作不当引发爆炸的风险。守望“海上国门”,打击走私和反走私宣传一直是舟山的重中之重。
按照关口前移、闭环管理原则,去年我市以省里反走私综合治理“一年三件事”为统领,以“舟盾”专项行动为抓手,利用智慧缉私的“点穴作用”和立体宣传的“蝴蝶效应”,全面守牢“海上查、岸上打、路上拦、市场整”四道防线,持续强化反走私综合治理,共协调处置冻品近2000吨,反走私形势整体可控持续向好。
回首近几年,舟山“海上长城”挡住的不仅仅是走私物品,还有来自全球船舶的疫情风险。面对海上疫情考验,我市各参战单位艰苦奋战、严防死守,交出一份亮眼成绩单:我市成为全国唯一疫情“未破防”海港口岸,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牵头的舟山市海上疫情防控组被党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集体”称号。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兜牢安全底线,对港航口岸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我市强化港航安全监管,严厉查处港航生产违法行为,去年全市共开展执法检查6556次,执法检查港航企业5562家次、船舶1792艘次、临时作业点637次,行政处罚102件,未发生较大等级及以上事故和亡人责任事故,港航生产安全形势稳定向好。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在充满希望和无限可能的新时代,舟山港航扬帆逐浪起新航。
“数”说 2022年舟山港域完成货物吞吐量6.24亿吨,同比增长3.91%; 江海联运量3.01亿吨,同比增长7.09%; 水运项目投资完成115.75亿元,同比增长172.48%; 全市货运船舶运力保有量851万载重吨,比去年初增加19万载重吨; 海事服务总产出410亿元,同比增长13.89%; 外轮供应货值34.43亿美元,同比增长11.53%。本版图片由市港航和口岸管理局提供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