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娜 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
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是古往今来人类上下求索的永恒主题。在的崭新时代,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一个整体概念,蕴含着丰富的时代内涵,需要从以下三个维度来理解和把握。
一、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表征
从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精神的富裕或是贫困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生死存亡。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中,一直注重将精神生活纳入人生和社会理想之中。“中国人过着一种精神的生活”,共同构筑起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但是近代以来,随着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遭受前所未有的劫难。从那时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从那时起,延续精神的血脉、挺直精神的脊梁、激发精神的力量、实现精神的富强,便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表征。
首先,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面的复兴,既需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也需要精神财富极大丰富,没有精神生活的共同富裕,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其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事业,“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需要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提高人民思想文化素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最后,实现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也是增进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二、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显著标识
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着眼时代发展和人类文明演进提出的全新命题,是中华民族又一次伟大的文明创造。人类文明形态的演进往往伴随着精神上的重大觉醒。一种新型文明形态,如果没有人们精神世界的丰富和精神生活的愉悦,必然会丧失精神魅力和恒久的生命力。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崛起,民族形象的塑造、民族精神的凝聚日益紧迫,展示什么样的中国形象和民族精神至关重要。立足于新发展阶段,面对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我们党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站在新的历史高度,立足国内,放眼世界,提出了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时代命题,这是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显著标识。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在选择、追求、创造、共享精神文明资源中所获得的安全感、满足感和幸福感,这是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也是最高的价值追求。二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蕴含“人民至上”的精神内核,超越了“资本至上”,凸显了文明发展属人性和全面性,蕴含着全人类的共同价值追求,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底蕴。
三、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句话深刻回答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人的精神生活的理想状态。那么什么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马克思、恩格斯立足于人的真正解放,指出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人的个体本质、社会本质的自由全面发展。人的需要、社会关系与实践能力则构成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核心内容。可以看出,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从目标指向上看,实现共产主义社会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终极愿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仅需要物质生活的富裕,更需要精神生活的富足。从价值关系上看,马克思指出,“个人在精神上的现实丰富性完全取决于他的现实关系的丰富性。”从这个意义上说,全面丰富的社会交往也是精神生活共同富裕的一种体现,通过构建个体、群体与社会的协同关系,构筑共有的精神家园,进而实现每个人自由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从实践层面上看,精神生活共同富裕要通过全体人民的共建共享、共创来实现,这不仅为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提供了方法论指导,同时也为实现全体人民的自由全面发展指明了方法遵循。
作者简介:
张玲娜,1976年生,女,汉族,辽宁康平人,北京联合大学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博士学位,北京联合大学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规划研究所主任,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会员。专业: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研究方向:新时代文明实践、意识形态。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