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2日,著名金融投资人杜帅做客北京广播电视台财经频道《帅味财经》演播大厅。节目中,杜帅教授对2023年地方专项债投向领域进行政策解读。
关于专项债,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要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实施城市更新行动,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各展其长,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激发民间投资活力。从数额上来说,今年规模比上年增加1500亿元;从节奏上看,今年专项债的发放处于“加速”状态。早在去年11月份,监管部门就已向地方下达2023年提前批专项债额度,截至目前,今年地方新增专项债发行规模已突破1万亿元。
杜帅教授分析,此次地方专项债额度大、节奏快,主要还是基于当前宏观经济形势。当前经济尚在持续恢复中,但恢复基础不牢固,还需要政策进一步发力,扩大总需求,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专项债作为拉动投资、带动社会资本发力的重要方式,有必要适度提高发行规模、加快发行节奏,以此巩固经济回升态势,保障市场主体和居民信心回升,尽快形成信心恢复、内需回升、生产拉动、经济复苏的良性循环。
今年如此大规模的专项债应该如何使用?面对主持人提出的疑问,杜帅教授表示,今年专项债向政策导向领域倾斜的程度更加明显,主要投向国家重大战略项目和“两新一重”方向。预计交通、水利、能源等“重大工程”仍占主要地位,“新基建”积极发力但占比仍然不高,新型城镇化建设领域将继续扩容。
另外,由于专项债资金还承担着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跟进投资的责任,预计2023年专项债支持项目,特别是一些收益前景比较明朗的新基建项目将更多向民间资本开放,甚至有必要“靓女先嫁”,更好发挥杠杆撬动作用。
杜帅教授进一步分析,要通过扩大基建规模实现稳增长的目标,具体有三大渠道:一是直接投向政府自营自建项目;二是作为债务型资金投向项目公司;三是作为资本金投向国家重点支持的项目。从稳增长的效率和效果来看,第三种渠道效果更明显一些,可以更好发挥杠杆撬动作用。不过,仅靠专项债规模有限,需要政策性金融工具、社会资本等其他资金跟进。根据预算报告,今年的3.8万亿元加上发行节奏继续前置,理论上可撬动近6万亿基建投资。
近些年,专项债的发放暴露了一些资金闲置、使用效率不高的问题,所以如何高效用好这笔钱成了很多人关心的问题。对此,杜帅教师表示,高效使用专项债需要考虑以下几方面:第一,提前规划。做好项目储备工作、筹备,不要让钱等项目;第二,加强监管。建议全面推广穿透式监管,强化专项债券全生命周期管理;第三,充分考虑项目收益。比如,发达地区总体上项目收益强于欠发达地区,因此在专项债额度分配时应充分考虑到项目收益的区域分化,在缺乏项目收益的地区应主要采用发行一般债而非专项债。
北京广播电视台报道。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