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对于鲁迅曾提出的三国气、水浒气的理解,尤其是水浒气,已经有很多学者提出了见解,但三国气仍然不够深入,本文试图从鲁迅文章原意出发,从官魂、匪魂和民魂三个方面来探究三国气、水浒气。
鲁迅先生曾在叶紫短篇小说集《丰收》中提出了“三国气”和“水浒气”这两个概念,原文如下:“伟大的文学是永久的,许多学者们这么说。对啦,也许是永久的罢。但我自己,却与其看薄凯契阿,雨果的书,宁可看契诃夫,高尔基的书,因为它更新,和我们的世界更接近。中国确也还盛行着《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但这是为了社会还有三国气和水浒气的缘故。《儒林外史》作者的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下,然而留学生漫天塞地以来,这部书就好像不永久,也不伟大了。伟大也要有人懂。”①
从原文来看,鲁迅先生提出三国气和水浒气是为了解释中国社会盛行《三国志演义》和《水浒传》的原因,这和他更爱看契诃夫,高尔基的作品一样,是因为它们更加接近我们的生活,与我们相互联系,这就意味着,理解三国气和水浒气就必然与现实联系起来,并且不仅要看它的文本本身,更要看它对于现实社会的影响。
那么如何看,从那些角度看?我想根据鲁迅先生在《华盖集续编》中的一篇文章《学界的三魂》来进行解释。
先生在文中提出了人的国魂中包含三魂:官魂、匪魂和民魂。民魂是为官魂与匪魂之上的理想,先生曾说“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一、从匪魂来看水浒气
对于匪魂,“也愿意打家劫舍的宋公明得法”“受了官的剥削时候便同情匪类。但这也是人情之常”“倘使连这一点反抗心都没有,岂不就成为万劫不复的奴才了?”②......每个人身上都有匪魂,我们可以将在受到压迫时,或者说在受到官魂压迫时,升起的反抗之心称之为匪魂。为什么人们提及《水浒传》时总会称呼一百零八将为水浒好汉,想起水浒歌中的“路见不平一声吼”,因为像水浒传有一个主题,叫“逼上梁山”,典型例子就是林冲风雪山神庙那一章中的故事情节,以及“武松帮助施恩夺取快活林,招惹了官府,导致了血溅鸳鸯楼,迫不得已上了二龙山。”金圣叹曾经点评过:“盖不写高俅便写一百八人,则乱自下生出;不写一百八人,先写高俅,则是乱自上作也”,开头直写高俅得势,不写好汉的故事,以上乱下,官逼民反之意显然易见了。这也许就是鲁迅先生所说的“反抗之心”。
这一点,我和如今学界的许多学者持同样的观点,那就是水浒气最为突出的一点就是豪侠气,“关于行侠仗义,乃是豪侠本质之所在,主要表现在抑强扶弱,伸张正义,重义轻财,重守信诺。”③在这个意义上来讲,“匪魂”从积极的一面看,确是为人所接受的,甚至是期待的。
但是从消极的一面来看,一百零八将其实大部分是黑社会团体,是一个帮派。尤其是近年来,对于《水浒传》中黑暗暴力的批评也是层出不穷。
提出水浒气就是游民气的王学泰先生批判《水浒传》时称“呈现出强烈的帮派意识,其倾向极其鲜明,这种倾向甚至影响到他们正确判断极简单的是非曲直。游民的无是非观就是这样形成的。它表现在一切以自己的帮派的利益为标准”。这群黑社会在去掉了所谓的“路见不平一声哄”的滤镜之后,完全是赤裸裸的黑帮,他们没有真正的道德观,有的人贪财,有的人好色,有的人只为杀人没有理由,例如周通强抢民女,王英贪财好色,所作所为与郑屠无异;燕顺好吃人肉,孙二娘迷昏路人做人肉馒头卖,其残暴与朝廷一流;李逵滥杀无辜,屠杀百姓,令人作呕。“是一种失落情绪和追求怪诞的游民意识的表现。”④
毫无疑问浓重的匪气中的杀气和流氓气是消极的,不论是鲁迅对于匪魂的批判还是水浒传中开篇即将一百零八将称之为“一百零八个魔星”一样,他们到底都是社会的不稳定因素,例如他们的杀人如麻为了生存和人性中天生的嗜血成分在起着作用,他们有利于社会法制之外也是为了逃脱危险的人的自我保护机制,而非不能为文明社会所接受,应当被“民魂”所打败。
二、从官魂来看三国气
对于官魂,是社会诸色人等都有的,因为事实如此且长久以来都如此,表现为“望偏安巴蜀的刘玄德成功”“至少,是受了官的恩惠时候则艳羡官僚”⑤。从汉人郭巨埋儿,到丁兰刻禾,再到宋人重程朱理学而穿戴高帽破靴,清人重科举考试而写八股文等,就可以看出:“那魂灵就在做官,——行官势,摆官腔,打官话”。
《三国演义》中各路英雄亦是如此,为了争天下而用尽谋略,演绎了不知其数的好戏。
而对于三国气,与水浒气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其本身不是说为了反抗,而是天下大乱之时的群雄逐鹿,有点类似于鲁迅所处在的时代,上个世纪,在封建王朝也就是清王朝被推翻之后,各个派别的人都出来在政治和学界舞台上叱咤风云,其中不乏一些精明能干之士。人们追逐功名利禄,也是动物性的表现之一;除此之外我们也可以看到在这种忠于竞争者之下的人的心理——渴望获得上位者的赏识,这表现了奴性,也就是希望获得官的恩惠。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人们对各个竞选集团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道德
这体现在《三国演义》中的人物形象上,在统治者的引导下,世代积累型和集体创作之下的刘备变得仁厚而近伪,诸葛亮则聪慧而近妖(属于汉室阵营),就像华盖集中所提及的,人们也总巴望着刘玄德成功而不是希望曹操成功,这样是为了巩固统治,培养百姓忠君爱国的思想,而到了鲁迅所处的时代,必须看到封建政治已经被推翻的事实,人们这个时候所含有的三国气应当是对于为了促成国家统一的理想社会的期望。社会的普遍情感是偏向于刘备集团的,不仅仅是因为刘备礼贤下士,还因为诸葛亮的一片赤诚。
(二)英雄气
而人们在这种被引导之下的正统道德的影响之上提出的更高的要求就是对于英雄的崇拜。英雄是什么?英雄是具有某方面的突出才能的人。
中国人民对于英雄的向往,自古有之,有对于力量的崇拜,在很多神话传说中就有所体现,例如夸父追日,女娲补天,有对于贤能之士的尊敬,例如神农氏尝遍百草,发现了用草药治病的方法;自尧舜禹起,到现在的各种,为国家或者说一个整体做出贡献或者说有才干的人,都会被人们所崇拜,体现在《三国演义》中就是诸葛亮衷心为刘备的江山出谋划策以及尽力尽心辅佐后主上,就是人们对于理想中英雄的推崇等。
但是也有人对于曹操的赞赏,认为他是乱世豪杰,是一位枭雄,他的确有才能,只不过因为过于残忍的黑暗性格描写,“宁可我负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负我”而被大众所不能接纳,因为作为普通人,曹操是具有威胁性的,而对于水浒的推崇,一方面也是因为梁山好汉中的典型如鲁智深会匡扶弱小,符合人们的心里期许,有共同的地方,都是基于动物的趋利避害行,或者说“官魂”。
三、水浒气与三国气的共通之处
如果说顺从是官,反抗是匪,三国气和水浒气是每一个人身上都会具有的东西,并且在不同的时间段和地点转换,“中国的国魂里大概总有这两种魂:官魂和匪魂”“国情不同,国魂也就两样。”⑥水浒气中的反抗和三国气中的顺从,都是存在的条件不同之下的一种事物的不同呈现,皆为利往,这在《水浒传》中就非常明显,开篇为官的很多好汉在上了梁山之后,大都成了山匪,但是在接受了招安之后,便又成了为朝廷效力的官魂。
我拒绝从二元对立的观点来看,三国气和水浒气都是各有消极和积极因素的,不论是水浒还是三国,都是在社会不够美好和理想,或者说处于过渡阶段而产生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一方面是出自人内心平衡和自我发展的需要,一方面也是人对现实不满却无能为力、自我价值不能充分实现的反映。”
但是不同的是,民魂——作为要推翻官魂和匪魂的存在,是真正的进步。我理解的民魂是去掉了水浒气中的消极一面:暴力、流氓、杀气的游民的不好一面,而保留了斗争,为争取正义和自由而努力的精神, 去掉了三国气中就是要排斥掉中国人天生的奴性,真正地人格独立,并有开明的思维,独立而突出的才能。不过在此之前,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不论是内在的阻碍还是外部的阻挠。
三国气和水浒气是人们自身的精神成长,自我寻求的方式,这个抽象且复杂的“气”的组成部分,不论是从探究还是从浑浊到清明,都需要不断的努力。
文:王苑仟 台州学院 汉语言文学专业
参考文献:
①1935年 鲁迅 叶紫《丰收》序
②⑤⑥鲁迅 《华盖集续编》中选文《学界的三魂》
③杨子彦 论“三国气”与“水浒气”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
④李乔 刺青与“水浒气”(文化漫笔、2012.12)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