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凌晨,颍河上空灯火通明,机械轰鸣,在现场管理人员的有序调动下,历时4小时奋战,颍河特大桥主桥顺利合龙,实现东西贯通,距离全线通车目标又近了一大步。
颍河特大桥坐落于颍泉区茨河铺渡口上游,上至G105太和二桥,下至S41行流沙颍河大桥,长期以来约30公里河段无桥梁相通,两岸居民往来主要依靠渡船,这座大桥建成后,将在很大程度上改变附近居民的出行方式。“大桥合龙后,下一步将开展进行桥面的调平层、防水层、沥青层施工,全桥建设进入收尾工作。建成通车后,将惠及周边万余群众,两岸往来将缩短至少40分钟。”中建八局102省道颍泉周棚至李长营段改建工程总工程师邹森介绍。
颍河特大桥不仅仅是一座促进交通便利的人工建筑,更是阜阳城市风景的魅力体现。作为中建八局承建的首个矮塔斜拉桥,颍河特大桥主塔为人字形,主梁通过斜拉索与主塔连接,桥梁受力更加科学,造型更加匀称,两者的巧妙组合所显示出的空间感和艺术感染力,相得益彰,简洁明快,给人以美的享受。
“工程自19年8月正式开工建设以来,一直面临着工期紧、任务重、工艺复杂的难题,项目多次召开研讨会解决技术难题,优化施工方案,最终采取主塔、主梁、斜拉索‘三同步’的施工方案,通过优化主墩桩基钢护筒、预应力张拉等方式缩短工期达115天,确保了此次特大桥按期合龙。”邹森说,颍河特大桥桥面宽28.75米,采用一级公路标准,双向四车道,两侧设置非机动车道和人行道,通车后将最大限度满足车辆和人员通行需求。
不分昼夜抢抓生产,大干快上保节点。“为确保此次特大桥中跨按期合龙,项目部连续三个昼夜抢抓生产,严格把关每一道工序,从施工放样、钢筋安装、模板支立、混凝土浇筑等每个环节均制定详细方案,保质保量完成了建设任务。”阜阳102省道项目综合工程师吴继兵说,合龙前七天,项目部组织专门人员定期观测温度,记录梁端标高变化,掌握温度、标高度变化情况,最终确定在凌晨3点进行浇筑,保障了合龙段的浇筑质量和精度。
特大桥施工过程中充分发挥BIM技术协调性、模拟性、优化性等优势,通过虚拟建模以三维立体形式直观展示各个施工细节,结合数据分析有效解决施工中遇到的难题,提高了建造效率。“在特大桥施工全过程中,项目部组织专业的应力与变形控制班组跟踪监控监测,对控制参数进行实时调整,确保了施工中结构的安全、桥梁结构最终线形平顺、内力分布合理,使成桥状态的外形和内力符合设计要求,确保桥梁施工安全和正常运营。”邹森说,截止目前,项目已完成授权专利12项、工法8项、QC成果7个、科技论文8篇。
下一步,项目将进行桥面铺装及附属施工,力争7月全线建成通车。届时,项目先后与252省道连接线、漯阜铁路、105国道等相交,与S256共同构成阜阳市大外环线,过境车辆经东北大外环可轻松绕过阜阳市区通行,有效改善颍河两岸交通条件,对加强城北区域互联互通、完善城市区域路网、适应城市空间拓展和格局调整均具有重要意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