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看视频涨知识愈发普及,并不断受到社会认可。6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文章《用户规模达10.4亿,市场规模超7000亿元——网络视听 蓬勃发展(大数据观察)》,肯定了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对知识传播的促进作用,并指出学习知识已成为短视频用户的重要需求。
文章引用《2023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进一步扩大,网络视听网民使用率达97.4%。其中,短视频已成为网络视听行业发展的主要增量,用户规模达10.12亿,已成为吸引网民“触网”的首要应用。以短视频应用为代表的网络视听行业蓬勃发展,新场景、新业态不断涌现,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生活,也深刻改变着文化的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
文章列举了一系列短视频科普达人知识传播案例。《中国国家地理》融媒体中心主任张辰亮(@无穷小亮的科普日常)是一位拥有2300多万粉丝的抖音科普达人。“相较于图文,短视频结合了画面、讲解、配乐、剪辑等多种元素,维度更加丰富,适合科普内容的传播。”张辰亮说,今年是自己做科普的第十二个年头,也是从图文传播走向视频传播的第三年。
文章还提到了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在青少年获取知识、健康触网等方面做出的努力。文章指出,近年来,在有关部门的引导下,网络视听平台通过推出青少年模式、建立专属优质的内容池、禁止营销广告推送、限制使用时长和时段等措施,共同为未成年人成长保驾护航。
短视频知识传播作用的不断凸显,也吸引到了其他一些主流媒体的关注。5月31日,新华社在《新华视点|透视科普“网红”现象:教授、院士纷纷“破圈”,吸引百万粉丝……》一文中,列举了退休物理老师唐守平(@道理学趣味物理实验)、同济大学退休教授吴於人(@不刷题的吴姥姥)等在抖音展示趣味物理实验的案例。这些科普“网红”,不仅视频点击量高,且与网民互动热烈,常常引来大量点赞、留言,评论区里更有很多人在不停地刨根问底。
在5月24日《半月谈》刊载的《高校文史哲课走红网络》一文中,列举了@清华大学 “典读中国——人文清华读经典”、@北大历史 “秦汉时期的社会精英是什么打扮”“宋代科举考试的‘打怪升级’”“士族门阀是怎么形成的”等一系列文史哲科普短视频。文章指出,高校与视频平台联手,拆除了“象牙塔的围墙”,并对严肃的教学内容进行“互联网改造”,使其轻松有趣,又发人深省。
《2022抖音知识数据报告》显示,抖音知识类内容呈持续增长态势,知识类作品发布数量增长35.4%。截至2022年10月,抖音万粉知识创作者数量超50万,同比增长69.6%,其中科普类创作者数量增长达80.4%,认证的教授数量有近400位,涵盖物理学、经济学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