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智翔金泰在上交所科创板正式挂牌上市,证券代码688443,发行价37.88元,智翔金泰的在研管线包括单克隆抗体药物和双特异性抗体药物,聚焦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和肿瘤等治疗领域,目前共12个立项开发产品,其中包括国内首家申报NDA并获受理的IL-17A单克隆抗体注射液GR1501、国内首家狂犬病被动免疫双特异性抗体药物GR1801、国内首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的抗IFNAR1单克隆抗体药物GR1603以及国内首家获批临床的CD123×CD3双特异性抗体药物GR1901。此外,智翔金泰还建立了五个抗体药物发现技术平台和高效的重组抗体药物工艺开发平台。
信熹资本在2021年参与了智翔金泰唯一轮次融资。其认为智翔金泰有望成为国内创新抗体生物制药领先企业,目前核心产品研发进度领先、差异化竞争优势突出,未来能够成功研发出给病人带来治愈机会的好药,解决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造福患者。
近十年来,国内生物医药行业发展迅速,诞生了一批具有全球视野和研发实力的公司。为了切实推动创新驱动的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上交所科创板推出“第五套上市标准”。生物医药研发具有长周期、高投入、高风险特点,第五套上市标准综合考量市值、研发投入、核心技术、产品市场空间等多方面因素,尤其是将极严格的临床审批与临床实验进展作为重要参考因素,极大提高了生物科技公司的发展进程,较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美好生活的追求。按发达国家惯例,创新药研发的平均时间超过十年、平均成本超过10亿美金、成功率不超过10%,是创新药的“3-10理论”。一个好的药品实现商业化价值前需要走过临床前研发、临床申报、临床验证、获批上市、销售推广、销售达峰等阶段,这个过程是长期的,因此创新药公司的价值并非取决于简单的静态盈利数据。
纵观全球,很多优秀的科技公司和制药企业都经历过长期巨额研发投入、财务亏损、产品研发成功、快速发展、最终实现价值飞跃的过程,这也是每个biotech公司从初创走向成熟的必经之路。比如,全球小核酸药物领军企业Alnylam,是目前唯一有siRNA药物获批上市的公司,至今共获批了5款药物,2022年收入10.37亿美元。但从历年财务报表看,Alnylam从成立至今从未有一个财年盈利,亏损额伴随着研发管线的推进在逐步扩大,2022年亏损超过10亿美金。在小核酸药物领域坚持研发16年后,Alnylam终于在2018年迎来其首个获批产品Patisiran,用于治疗成人遗传性转甲状腺素蛋白淀粉样变性伴多发性神经病,仅此一个药物在2021-22年就为公司带来了10亿美元的营收。Alnylam在2004年IPO时市值仅1.15亿美金,过程中价格起伏波动,如今市值突破200亿美元。
现在全球排名前20的生物技术公司Horizon,2010年成立,2011年IPO时收入为0,但2022年收入36.29亿美元,市值超过250亿美元;吉利德成立于1987年,1992年IPO时股价15美元,近年市值最高约1700亿美元,营收约326亿元;Amgen成立于1980年,1983年IPO时也是小公司,目前市值1185亿美元(最高1400亿),营收约263亿;特斯拉2010年IPO时市值仅22亿美元,2022年市值最高过万亿美元,成为电动汽车行业的绝对领先者。
对创新药和科技公司而言,IPO只是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成为公司治理更规范、信息披露更充分更透明的公众公司,有利于更好地吸引人才、扩大合作资源,也让公司有更稳定的公开融资渠道以支持长期的持续研发投入,让公司更笃定、更长远地实现战略目标。
中国的科技企业和创新药行业都还处于早期发展阶段,高质量的创新驱动发展,实现高水平的科技自力自强,均需要长周期的研发投入和潜心经营,靠IPO套利的投资模式、靠IPO释放风险的经营模式,均不再可行,我们呼吁政策、监管、资本市场参与者,都尊重科技发展规律,尊重科技企业发展规律,既不拔苗助长,也不釜底抽薪,共同培育中国创新发展的正常环境。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