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走进巴彦淖尔,探秘一杯“沙漠有机好奶”

2023-07-04 17:53:59       来源:今日热点网

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种牛奶”,这无疑是让人匪夷所思的场景,但这不是什么科幻Idea,而是蒙牛集团正在沙漠中实际耕读的绿色诗篇。6月29日,由蒙牛组织的“乌兰布和沙漠有机探秘之旅”落地举办。众多投资人、媒体人踏上这条“探秘”也“探绿”的征程。

“乌兰布和”,蒙语的意思是“红色的公牛”,意指“寸草不生,狂暴难驯”。而从扎根沙漠到驯服“红色公牛”,蒙牛人用青春接续,在沙漠中耕就绿色奇迹,让“红色公牛”产出“沙漠有机奶”。此番“沙漠探秘”,包括回顾和探索波澜壮阔的治沙历程,参观当地的草业、牧场,公益认领,以及对于奶源发展、ESG战略实践、沙漠有机奶等话题的智慧碰撞。

2009年,蒙牛旗下圣牧就开启了“耕沙种奶”的浩浩征程,在世界第八大沙漠上实现了无数个“从零到一”的奇迹:种下9700万棵沙生树,22万亩沙漠成为优良草场,建设起33座牧场,养殖11万头奶牛,年产60万吨原奶……到如今,这片沙漠已然成为绿洲上的“黄金奶源地”,一望无际的油葵、苜蓿、玉米、燕麦草……无数庄稼勃勃生长,在绿洲上涂抹出一幅绿色画卷。

在这片有机的“绿色银行”上,蒙牛携圣牧一起诠释了“治沙哺业”的真谛,点沙成金,绿富同兴,喷薄出强大的产业力量。“予自然,共绽放”,将“有机环境、有机种植、有机养殖、有机加工、有机产品”高效融合,在沙漠上建立了“草-畜-肥-田-草”种养一体的生态循环,成功构筑了无可挑剔的沙漠“有机链条”,产出有机好牛奶。

有机环境,是乌兰布和大沙漠对蒙牛和圣牧治沙的“回礼”。纯净丰沛的地下水、充分的日照时长、清冽的紫外线……远离污染和病毒的净土,如今成了“奶牛乐园”。

“吃饭香,产奶棒”,有机种植上,玉米、油葵和苜蓿“三件宝”,成为奶牛的“有机饭”。在无化肥、无农药、无转基因的22万亩“三无”有机草场上,自种有机牧草直供奶牛餐桌,全国第一个专业的有机饲料加工厂也为“有机饭”保驾护航。

“养好牛,产好奶”,有机养殖方面,专门的营养师贴身护理,专业的保健体系和专属的环境体系,超级到位的“牛福利”确保每头奶牛都“活力四射”。

有机加工上,蒙牛引进全球最先进的生产体系,严格遵循有机奶的加工流程,并且每包产品都印有由国家认监委授予的有机追溯码,一键扫码,就可回溯“一杯有机牛奶的诞生之旅”。

从原料到产品层层把关,让“有机基因”赋能全链条,让“红色公牛”产出了高品质的有机好牛奶。在这些有机奶中,特仑苏沙漠有机奶更是成为广受消费者好评和喜爱的产品。

同时,蒙牛的绿色实践,还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统计数据显示,蒙牛治沙行动创税4亿多元,带动就业岗位100万+,公益捐助达3亿6000万+,为当地财政纳税近1.3亿元,5000多位有机合伙人赚取到佣金。

辛勤的汗滴,奏响了收获乐章。以GREEN战略为指导,治沙哺业、防沙治沙和循环经济相结合的蒙牛实践,成为世界级案例,入选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企业碳中和路径图》案例,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蒙牛沙漠中这个环境、社会、商业效益“三位一体”的生动实践,成为其ESG战略落地成果的最佳诠释。

据了解,蒙牛集团制定实施的GREEN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可持续的公司治理、共同富裕的乳业责任、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负责任的绿色生态圈以及营养普惠的卓越产品为五大支柱,系统性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议题的落地实施。蒙牛MSCI ESG评级已经升至A级,在国资委“ESG先锋50指数”覆盖的央企上市公司中摘得桂冠,蝉联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成分股,多次获得国内外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

附记:

乌兰布和沙漠地处北纬40°-43°,是公认的优质奶源带,地处黄河古道下流经处,这里地下水纯净丰沛,更有着年均3000余小时的日照时间,紫外线强、人迹罕至,是一片远离污染和病毒的“沙漠净土”。可以说,乌兰布和沙漠是一片得天独厚的“奶源宝藏”。

2009年开始,蒙牛旗下的圣牧在乌兰布和沙漠开展绿化行动。彼时,恶劣的风沙环境、匮乏的基础设施、短缺的资源,让治沙人员的基本生存都面临着极大压力。据蒙牛治沙人回忆,风沙灌进住的帐篷、吃的面条里都是家常便饭,甚至打个电话,都要轮流爬树找信号。那时候,没有电、没有水,只有凛冽的寒风和树苗在黄沙中枯死的绝望。

物资、设施的基础性难题不解决,治沙工作就无从谈起。“扎根沙漠”成了初代治沙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一切从零开始,他们筚路蓝缕,“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打井、架电、修路,用一根筋、一腔热血、一锹一铲,让大沙漠里的“人烟”,实现从“0”到“1”。

费尽心思,蒙牛成功留下的“风刮不走、心怀缤纷未来”的“一根筋”们,成为了后来驯服“红色公牛”的“牧牛人”:他们自研深松机、部署浇灌机,用农业智能装备的“黑科技”,加速沙漠有机生产;他们打着手电种下防护林、用牛粪为草苗抵御风沙,无数次的尝试,让沙漠中的“一棵草”成为可能。

架电277.9公里,修路193.3公里,打井503眼,修建蓄水库11座……这不仅仅是一串数字,更是治沙工作不断增长的可能性。最终,蒙牛人闯过人才、设备、种植三大难关,成功在乌兰布和沙漠扎根,绘制出一幅绿色画卷。

10余年间,“左手种草,右手科学”,圣牧在乌兰布和种下9700万株沙生树,绿化沙漠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种下有机草场22万亩,将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2%提高到5.5%,所种牧草给养有机奶牛10万余头,让乌兰布和的黄色沙漠,成为可以“种牛奶”的沙漠优质奶源地。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商业快讯

走进巴彦淖尔,探秘一杯“沙漠有机好奶”

2023-07-04 17:53:59   今日热点网

在寸草不生的沙漠里“种牛奶”,这无疑是让人匪夷所思的场景,但这不是什么科幻Idea,而是蒙牛集团正在沙漠中实际耕读的绿色诗篇。6月29日,由蒙牛组织的“乌兰布和沙漠有机探秘之旅”落地举办。众多投资人、媒体人踏上这条“探秘”也“探绿”的征程。

“乌兰布和”,蒙语的意思是“红色的公牛”,意指“寸草不生,狂暴难驯”。而从扎根沙漠到驯服“红色公牛”,蒙牛人用青春接续,在沙漠中耕就绿色奇迹,让“红色公牛”产出“沙漠有机奶”。此番“沙漠探秘”,包括回顾和探索波澜壮阔的治沙历程,参观当地的草业、牧场,公益认领,以及对于奶源发展、ESG战略实践、沙漠有机奶等话题的智慧碰撞。

2009年,蒙牛旗下圣牧就开启了“耕沙种奶”的浩浩征程,在世界第八大沙漠上实现了无数个“从零到一”的奇迹:种下9700万棵沙生树,22万亩沙漠成为优良草场,建设起33座牧场,养殖11万头奶牛,年产60万吨原奶……到如今,这片沙漠已然成为绿洲上的“黄金奶源地”,一望无际的油葵、苜蓿、玉米、燕麦草……无数庄稼勃勃生长,在绿洲上涂抹出一幅绿色画卷。

在这片有机的“绿色银行”上,蒙牛携圣牧一起诠释了“治沙哺业”的真谛,点沙成金,绿富同兴,喷薄出强大的产业力量。“予自然,共绽放”,将“有机环境、有机种植、有机养殖、有机加工、有机产品”高效融合,在沙漠上建立了“草-畜-肥-田-草”种养一体的生态循环,成功构筑了无可挑剔的沙漠“有机链条”,产出有机好牛奶。

有机环境,是乌兰布和大沙漠对蒙牛和圣牧治沙的“回礼”。纯净丰沛的地下水、充分的日照时长、清冽的紫外线……远离污染和病毒的净土,如今成了“奶牛乐园”。

“吃饭香,产奶棒”,有机种植上,玉米、油葵和苜蓿“三件宝”,成为奶牛的“有机饭”。在无化肥、无农药、无转基因的22万亩“三无”有机草场上,自种有机牧草直供奶牛餐桌,全国第一个专业的有机饲料加工厂也为“有机饭”保驾护航。

“养好牛,产好奶”,有机养殖方面,专门的营养师贴身护理,专业的保健体系和专属的环境体系,超级到位的“牛福利”确保每头奶牛都“活力四射”。

有机加工上,蒙牛引进全球最先进的生产体系,严格遵循有机奶的加工流程,并且每包产品都印有由国家认监委授予的有机追溯码,一键扫码,就可回溯“一杯有机牛奶的诞生之旅”。

从原料到产品层层把关,让“有机基因”赋能全链条,让“红色公牛”产出了高品质的有机好牛奶。在这些有机奶中,特仑苏沙漠有机奶更是成为广受消费者好评和喜爱的产品。

同时,蒙牛的绿色实践,还创造出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统计数据显示,蒙牛治沙行动创税4亿多元,带动就业岗位100万+,公益捐助达3亿6000万+,为当地财政纳税近1.3亿元,5000多位有机合伙人赚取到佣金。

辛勤的汗滴,奏响了收获乐章。以GREEN战略为指导,治沙哺业、防沙治沙和循环经济相结合的蒙牛实践,成为世界级案例,入选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企业碳中和路径图》案例,受到国内外的广泛认可。蒙牛沙漠中这个环境、社会、商业效益“三位一体”的生动实践,成为其ESG战略落地成果的最佳诠释。

据了解,蒙牛集团制定实施的GREEN可持续发展战略,将可持续的公司治理、共同富裕的乳业责任、环境友好的绿色生产、负责任的绿色生态圈以及营养普惠的卓越产品为五大支柱,系统性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议题的落地实施。蒙牛MSCI ESG评级已经升至A级,在国资委“ESG先锋50指数”覆盖的央企上市公司中摘得桂冠,蝉联恒生可持续发展企业指数成分股,多次获得国内外权威机构的高度认可。

附记:

乌兰布和沙漠地处北纬40°-43°,是公认的优质奶源带,地处黄河古道下流经处,这里地下水纯净丰沛,更有着年均3000余小时的日照时间,紫外线强、人迹罕至,是一片远离污染和病毒的“沙漠净土”。可以说,乌兰布和沙漠是一片得天独厚的“奶源宝藏”。

2009年开始,蒙牛旗下的圣牧在乌兰布和沙漠开展绿化行动。彼时,恶劣的风沙环境、匮乏的基础设施、短缺的资源,让治沙人员的基本生存都面临着极大压力。据蒙牛治沙人回忆,风沙灌进住的帐篷、吃的面条里都是家常便饭,甚至打个电话,都要轮流爬树找信号。那时候,没有电、没有水,只有凛冽的寒风和树苗在黄沙中枯死的绝望。

物资、设施的基础性难题不解决,治沙工作就无从谈起。“扎根沙漠”成了初代治沙人孜孜以求的目标。一切从零开始,他们筚路蓝缕,“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打井、架电、修路,用一根筋、一腔热血、一锹一铲,让大沙漠里的“人烟”,实现从“0”到“1”。

费尽心思,蒙牛成功留下的“风刮不走、心怀缤纷未来”的“一根筋”们,成为了后来驯服“红色公牛”的“牧牛人”:他们自研深松机、部署浇灌机,用农业智能装备的“黑科技”,加速沙漠有机生产;他们打着手电种下防护林、用牛粪为草苗抵御风沙,无数次的尝试,让沙漠中的“一棵草”成为可能。

架电277.9公里,修路193.3公里,打井503眼,修建蓄水库11座……这不仅仅是一串数字,更是治沙工作不断增长的可能性。最终,蒙牛人闯过人才、设备、种植三大难关,成功在乌兰布和沙漠扎根,绘制出一幅绿色画卷。

10余年间,“左手种草,右手科学”,圣牧在乌兰布和种下9700万株沙生树,绿化沙漠达200多万平方公里,种下有机草场22万亩,将土壤有机质含量由1.2%提高到5.5%,所种牧草给养有机奶牛10万余头,让乌兰布和的黄色沙漠,成为可以“种牛奶”的沙漠优质奶源地。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金融科技下,金融企业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主播雨化田们再接新活,这次让网友们下载的是交管12123APP
深圳看到科技发布Kandao Meeting S 180°超广角智能视频会议机
QQ音乐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让这些孩子听见“听不见”的音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