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李鹏鸣:醉心写意重彩 眷画历史遗风

2023-09-19 17:46:07       来源:中国网

写意重彩画"是传统中国画中"写意画"和"重彩画"的集合。写意画讲究以笔墨写神,凸显画面中的意境韵味,是高逸尚远的精神追求应用于宣纸上的表达方式。重彩画是因使用色彩厚重的矿物颜料绘制而得以此命名。

古往今来,从事写意绘画和重彩描摹者不计其数,但能将写意、重彩融为一体,却凤毛麟角。大凡能脱颖而出者,一定是跋涉在正确的道路上而饱含热情,长期痴迷。黄宾虹先生说:“古人一艺之成,必竭苦功。”

将水.墨.彩无痕融合第一人,被誉为“写意重彩画第一人”的画家李鹏鸣先生,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位大家。

初识李鹏鸣,就被他斑驳厚重的灵动,飘逸的画风所吸引,画面中那种远古的沧桑扑面而来,典雅明媚却又水墨滋润,让人赞叹的同时,也对他的绘画技法啧啧称奇。不禁更想了解这位朴实憨厚的北方汉子。

李鹏鸣,1957年生于山东台,1982年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印染专业。现为中国国画院杭州分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浙江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从1982年大学毕业到1997年之间,李鹏鸣的丝绸画开始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与认可。先后在《瞭望》杂志刊登作品与专题。并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了画展,成为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馆个展的第一人。1992年12月两幅作品被中国美术学院收编入教材《染缬艺术》一书,作为教学与欣赏作品。更是在1997年10月应美国LELEU美术馆邀请举办了首次国外画展,总共展出作品54幅。其中《蓝月亮》等多幅作品被LELEU美术馆收藏,其余作品大多被个人收藏。

正当大家都认为丝绸画界要诞生一位实力派画家之时,李鹏鸣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颇感不解的决定,他搁置了一切有关丝绸画的探索与创作。

“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瓦当、拓片、青铜器这些古代的瑰宝,我想要用绘画去表现,却发现丝绸画已经无法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与表现效果。”李鹏鸣在谈到画风转型时说道。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甲骨文、岩画、青铜器铭文、碑刻、画像石和敦煌壁画等等都是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实物、图片或者拓片都深深的触动研究者的灵感和创作欲望。李鹏鸣开始研究与之相的敦煌壁画,这些辉煌的重彩艺术带给他极大的心灵震撼。李鹏鸣就买回相关的图书资料,揣测绘画技法,探究所用材料,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李鹏鸣惊奇的发现,即便是绘画大师张大千曾经所临摹的敦煌壁画作品,也只是在呈现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增加了自我创作的元素,而在技法上依然用的是传统工笔。

“那么,在讲究水墨特别是水的效果的中国画范畴中,为什么不能把重彩与写意结合。”这样的想法,让李鹏鸣在创作道路上一下有了方向,他开始在写意重彩画的领域散发光彩。把写意画和重彩工笔画当中的中国画传统技法合并运用,丰富绘画表现力,让两个不同界面上的技法在同一个界面上碰撞出火花来。

如何把这些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以绘画形式向世人传播,而且要以灵动的写意画展示出来,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课题。李鹏鸣在三十年前成功的绘画基础上再次吸收自己良好的理工科知识,将其融入写意重彩画的研究创作中,数十年如一日的探索和创作,终得善果。

“中国传统文化里,水是不可或缺的灵物。故中国画常常以水示意聚财;人们也常常以水品人——上善若水。”李鹏鸣介绍,“写意重彩画”画面水色淋漓,纸上无水胜有水,只见画面上水色相拥,或聚或离之和谐,彼此在尔进我退中相得益彰。其研究写意重彩画之目的,在于丰富中国画的绘画形式的多样,旨在抛砖引玉,为中华民族文化谋复兴添砖加瓦。因此,他在探索创作写意重彩画过程中,一直追求是意象,而非具象;推崇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从而彰显出中国写意画之灵。故,以水为特点的写意重彩画,体现出点、线、面“无极”之偶然,让似“无界”中的水色,又具备灵动的造型能力而有界。

凡是学过中国画的人都知道“笔法难,墨法更难,水法最难”。因此,李鹏鸣在研究探索写意重彩画时把创作技法、步骤的研究作为突破口;李鹏鸣在传统写意画和重彩工笔画技法基础上,夸张的运用独创的、把次序倒过来的“水法”、“墨法”和“笔法”顺序,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在生宣纸(或者生皮纸)上铺满足够的水;第二步在湿纸上铺满画面整体需要的颜色;第三步在湿态下描绘图像;第四步用水或者墨(色)不断的进行“破墨”“破色”和“撞色”,由此产生自然的点线面和留白,让墨色形成自然的或聚或散现象,直至画面达到“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成形”的视觉效果。写意重彩画的整个创作过程都是在纯粹“湿态”下进行的,彻底规避了传统写意画和重彩工笔画的创作步骤以及具体的绘画技法,从而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写意重彩画。

李鹏鸣的作品给人以恢宏、庄重之感,这种感觉并不仅仅来自于他所选的远古题材本身,更多的是来自于他写意与重彩两种技法的对比与映衬。他吸收西方油画的一些技法和认知,运用中国画技法和绘画理念,通过面化、意象化的物象处理方式,完全摆脱了西方物象立体式表现手法,把中国没骨写意画技法中的“破墨”“破色”法运用到极致。充分体现出水是写意重彩画的灵魂。李鹏鸣的写意重彩画把墨色铺开后,运用灵动的水将色墨破开,在画面中自在流淌,或撞色自然结合成各式各样的点线面,或相排斥形成深浅形态不一的渲染,画面也因此呈现出一种既斑驳沧桑又如水韵般绽开的滋润与秀美。

“我追求的是一种外在自然的视觉审美。画家的“写意”是他在对传统文化研究以及审美过程中把握出来的一种个人化的审美趣味。即在中国文人水墨画中找到了一种不确定的写意形态,这种不确定的状态带来了一种意犹未尽的温度。”李鹏鸣说如果这种写意是一种创作方法及笔墨状态,那么写意与重彩的结合则是其对绘画写意精神的理解与追求,是生命的返璞归真。

李鹏鸣写意重彩画的风格特点,本质则是他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与向往。这也是李鹏鸣研究写意重彩技艺中语言的纯化,以及背后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来自李鹏鸣在自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积淀下,对传统的溯源与守望,更来自他对传承与创新的执着与夙愿。

文图:彭朝晖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商业快讯

李鹏鸣:醉心写意重彩 眷画历史遗风

2023-09-19 17:46:07   中国网


写意重彩画"是传统中国画中"写意画"和"重彩画"的集合。写意画讲究以笔墨写神,凸显画面中的意境韵味,是高逸尚远的精神追求应用于宣纸上的表达方式。重彩画是因使用色彩厚重的矿物颜料绘制而得以此命名。

古往今来,从事写意绘画和重彩描摹者不计其数,但能将写意、重彩融为一体,却凤毛麟角。大凡能脱颖而出者,一定是跋涉在正确的道路上而饱含热情,长期痴迷。黄宾虹先生说:“古人一艺之成,必竭苦功。”

将水.墨.彩无痕融合第一人,被誉为“写意重彩画第一人”的画家李鹏鸣先生,可以说就是这样一位大家。

初识李鹏鸣,就被他斑驳厚重的灵动,飘逸的画风所吸引,画面中那种远古的沧桑扑面而来,典雅明媚却又水墨滋润,让人赞叹的同时,也对他的绘画技法啧啧称奇。不禁更想了解这位朴实憨厚的北方汉子。

李鹏鸣,1957年生于山东台,1982年毕业于浙江理工大学印染专业。现为中国国画院杭州分院常务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浙江理工大学客座教授。

从1982年大学毕业到1997年之间,李鹏鸣的丝绸画开始逐渐受到社会的关注与认可。先后在《瞭望》杂志刊登作品与专题。并在中国丝绸博物馆举办了画展,成为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馆个展的第一人。1992年12月两幅作品被中国美术学院收编入教材《染缬艺术》一书,作为教学与欣赏作品。更是在1997年10月应美国LELEU美术馆邀请举办了首次国外画展,总共展出作品54幅。其中《蓝月亮》等多幅作品被LELEU美术馆收藏,其余作品大多被个人收藏。

正当大家都认为丝绸画界要诞生一位实力派画家之时,李鹏鸣却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颇感不解的决定,他搁置了一切有关丝绸画的探索与创作。

“偶然的机会,我接触到了瓦当、拓片、青铜器这些古代的瑰宝,我想要用绘画去表现,却发现丝绸画已经无法满足自己的创作欲望与表现效果。”李鹏鸣在谈到画风转型时说道。

在中国文化的历史长河中,甲骨文、岩画、青铜器铭文、碑刻、画像石和敦煌壁画等等都是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这些实物、图片或者拓片都深深的触动研究者的灵感和创作欲望。李鹏鸣开始研究与之相的敦煌壁画,这些辉煌的重彩艺术带给他极大的心灵震撼。李鹏鸣就买回相关的图书资料,揣测绘画技法,探究所用材料,深入了解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在这个过程中,李鹏鸣惊奇的发现,即便是绘画大师张大千曾经所临摹的敦煌壁画作品,也只是在呈现原有风貌的基础上,增加了自我创作的元素,而在技法上依然用的是传统工笔。

“那么,在讲究水墨特别是水的效果的中国画范畴中,为什么不能把重彩与写意结合。”这样的想法,让李鹏鸣在创作道路上一下有了方向,他开始在写意重彩画的领域散发光彩。把写意画和重彩工笔画当中的中国画传统技法合并运用,丰富绘画表现力,让两个不同界面上的技法在同一个界面上碰撞出火花来。

如何把这些灿烂的中国传统文化以绘画形式向世人传播,而且要以灵动的写意画展示出来,这是一个非常艰巨的课题。李鹏鸣在三十年前成功的绘画基础上再次吸收自己良好的理工科知识,将其融入写意重彩画的研究创作中,数十年如一日的探索和创作,终得善果。

“中国传统文化里,水是不可或缺的灵物。故中国画常常以水示意聚财;人们也常常以水品人——上善若水。”李鹏鸣介绍,“写意重彩画”画面水色淋漓,纸上无水胜有水,只见画面上水色相拥,或聚或离之和谐,彼此在尔进我退中相得益彰。其研究写意重彩画之目的,在于丰富中国画的绘画形式的多样,旨在抛砖引玉,为中华民族文化谋复兴添砖加瓦。因此,他在探索创作写意重彩画过程中,一直追求是意象,而非具象;推崇的是“神似”而不是形似,从而彰显出中国写意画之灵。故,以水为特点的写意重彩画,体现出点、线、面“无极”之偶然,让似“无界”中的水色,又具备灵动的造型能力而有界。

凡是学过中国画的人都知道“笔法难,墨法更难,水法最难”。因此,李鹏鸣在研究探索写意重彩画时把创作技法、步骤的研究作为突破口;李鹏鸣在传统写意画和重彩工笔画技法基础上,夸张的运用独创的、把次序倒过来的“水法”、“墨法”和“笔法”顺序,具体步骤为:第一步在生宣纸(或者生皮纸)上铺满足够的水;第二步在湿纸上铺满画面整体需要的颜色;第三步在湿态下描绘图像;第四步用水或者墨(色)不断的进行“破墨”“破色”和“撞色”,由此产生自然的点线面和留白,让墨色形成自然的或聚或散现象,直至画面达到“天人合一”的整体“自然成形”的视觉效果。写意重彩画的整个创作过程都是在纯粹“湿态”下进行的,彻底规避了传统写意画和重彩工笔画的创作步骤以及具体的绘画技法,从而体现出“与众不同”的写意重彩画。

李鹏鸣的作品给人以恢宏、庄重之感,这种感觉并不仅仅来自于他所选的远古题材本身,更多的是来自于他写意与重彩两种技法的对比与映衬。他吸收西方油画的一些技法和认知,运用中国画技法和绘画理念,通过面化、意象化的物象处理方式,完全摆脱了西方物象立体式表现手法,把中国没骨写意画技法中的“破墨”“破色”法运用到极致。充分体现出水是写意重彩画的灵魂。李鹏鸣的写意重彩画把墨色铺开后,运用灵动的水将色墨破开,在画面中自在流淌,或撞色自然结合成各式各样的点线面,或相排斥形成深浅形态不一的渲染,画面也因此呈现出一种既斑驳沧桑又如水韵般绽开的滋润与秀美。

“我追求的是一种外在自然的视觉审美。画家的“写意”是他在对传统文化研究以及审美过程中把握出来的一种个人化的审美趣味。即在中国文人水墨画中找到了一种不确定的写意形态,这种不确定的状态带来了一种意犹未尽的温度。”李鹏鸣说如果这种写意是一种创作方法及笔墨状态,那么写意与重彩的结合则是其对绘画写意精神的理解与追求,是生命的返璞归真。

李鹏鸣写意重彩画的风格特点,本质则是他对精神自由的追求与向往。这也是李鹏鸣研究写意重彩技艺中语言的纯化,以及背后的人文关怀。这种关怀,来自李鹏鸣在自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积淀下,对传统的溯源与守望,更来自他对传承与创新的执着与夙愿。

文图:彭朝晖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金融科技下,金融企业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主播雨化田们再接新活,这次让网友们下载的是交管12123APP
深圳看到科技发布Kandao Meeting S 180°超广角智能视频会议机
QQ音乐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让这些孩子听见“听不见”的音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