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生活中是否会遇到这样的电话?“您好!我们是某银行合作贷款公司,您需要办理贷款吗?”“我们是某银行信贷部,目前利息低,有需要吗?”——而这些电话,很有可能是非法贷款中介打来的。
近年来,随着数字金融的发展,金融服务的线上化程度不断提高,给消费者带来更多服务便利的同时,也为非法贷款中介“钻空子”预留了空间。
非法贷款中介是指未获得相关资质认证,不具备从事贷款业务资格,但以高额利息、低门槛等手段诱导借款人签订贷款协议的中介机构。这些中介机构或个人通常以个人或企业名义在社交媒体、互联网广告等渠道发布虚假信息,吸引借款人眼球,诱导借款人签订高额利率的贷款协议。此外,一些非法贷款中介还涉嫌从事诈骗、洗钱等违法犯罪行为,给借款人带来了极大的风险和损失。
鉴于此,今年年初,原中国银保监会(现国家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关于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决定开展为期六个月的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从《通知》来看,不法贷款中介主要存在违规收费、虚假宣传、违规操作、不正当竞争、违规经营、违规放贷、非法集资等九方面的危害。可以说,这些行为严重侵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破坏了金融市场的公平竞争秩序,也影响了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此次开展整治的具体措施包括加强监管力度、加强宣传教育、加强信息披露等方面。监管部门将加强对金融机构和互联网平台的监管力度,防止非法贷款中介通过这些渠道发布虚假信息、诱导借款人签订高额利率的贷款协议等违法行为。同时,监管部门还将积极引导借款人提高风险意识和识别能力,选择正规的贷款渠道和机构。
该《通知》发布以后,得到了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快速响应,比如建设银行就在其官网显著位置发布了《关于警惕不法中介诱导的公告》,微众银行全面解读行动方案,通过防治并重、多措并举,“宣教”“治理”两手抓,切实开展不法贷款中介专项治理行动,增强员工风险防范能力,提升金融消费者分辨能力。
非法贷款中介与电信网络诈骗、有组织逃废债、不良代理投诉等被并称为金融领域四大行业顽疾,为何会屡禁不止呢?金融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原因。虽然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高度发达的世界,但海量信息反而可能让消费者无从下手,尤其是涉及到专业性较强的金融服务,消费者是弱势的一方。
对此,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表示,非法贷款中介赖以生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利用金融信息不对称,金融消费者对金融机构的产品、服务、收费等不尽了解,反而寄希望于贷款中介。邮储银行广东省分行风险管理部副总经理周葳也表示:“金融机构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是金融服务中一个难点,也是改善金融环境的重点,信息差越小,借款人越容易了解银行贷款产品,银行也能对借款人进行更准确的评估,但不法贷款中介夸大银行贷款难度,包装借款人资质等行为,加剧了金融机构和借款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秩序”。
那么,金融行业该如何减少、消除这种横亘在金融机构和消费者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呢?笔者认为,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发力改变当前的局面:
首先,监管机构应该加大对非法贷款中介的打击力度,建立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信息不对称产生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市场存在大量的非法贷款中介,监管机构应该加大打击力度,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减少噪音的出现。监管机构应加强制度建设,通过建立诚信档案和信誉评价体系,记录和评估金融机构和贷款中介的行为,推动行业诚信经营,确保市场公平、公正、有序,扩大正向信息的传播力度,减少噪音干扰。
其次,金融机构作为金融服务供给的主体应该强化信息披露,让金融服务信息直达消费者。金融机构应全面、准确地向消费者披露贷款产品的相关信息,包括利率、费用、还款期限、担保要求等,确保消费者能够了解真实、完整的信息。金融机构应推行阳光服务,公开服务流程、费用标准等信息,让消费者明明白白消费。
数字经济时代,金融机构可以借助更多的数字化手段提升金融服务信息的直达力度。以微众银行为例,作为一家数字银行,没有营业网点,业务开展也基本以线上办理为主。理论上,其受非法贷款中介侵扰更容易,但其利用掌握的先进数字化手段,不断弥合信息差,有效的抵御了非法贷款中介侵扰。
举例而言,微众银行没有物理网点,开展业务的过程中,识别银行员工的身份真实性就成为一个消除信息差的关键问题。对此,微众银行依托数字科技优势推出了客户经理身份验证功能,运用客户经理人脸视频验证手段帮助客户核验工作人员身份,并创新地在微众银行微业贷客户经理名片中加入数字水印技术,借助区块链技术及数字ID唯一性及信息的不可篡改性,帮助客户快速、准确甄别工作人员身份真伪,防范金融诈骗潜在威胁。
在强化正向信息传导力度方面,微众银行也充分运用数字营销技术,借助了数字全媒体渠道的流量优势去扩大金融知识的覆盖面、提升传播速度。近日,微众银行还以小微企业家遭遇不法侵害的真实案例为原型拍摄了系列创意短视频,揭露了不法贷款中介的多重“套路”,通过各渠道覆盖超千万企业主粉丝,在引发不少企业主的共鸣的同时,也对金融知识进行了有效的普及和传播,有助于进一步消除信息差。
对于利用数字技术消除信息差这一问题,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在接受中国电子银行网访问时表示,如果监管许可,可以借助现在比较热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智能化的贷款中介服务,消除人为因素干扰,提升金融服务透明度,降低服务门槛,提高金融服务可获得性。董希淼认为,如果政策允许,经过严密训练、不断迭代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可以在缓解信息不对称,普及金融知识方面发挥巨大作用,可以帮助企业和个人更好的了解金融服务产品,并提供全天候的客户咨询服务,甚至可以无缝连接办理相关业务。
另外,生成式人工智能还可以帮助银行提高风险识别能力、客户画像准确性、信贷审批效率和产品个性化服务能力等,从而更好地保护消费者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发展。
最后,缓解或消除信息不对称问题,同样离不开金融消费者的密切配合。消费者提升金融素养,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贷款产品的优劣,这对消解非法贷款乱象同样重要。北京威诺律师事务所主任杨兆全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就表示,解决不法中介贷款乱象问题一定要重视金融消费者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银行的业务流程,增加金融知识,增强防骗能力。
对此,董希淼也在接受采访时提醒广大金融消费者,申请贷款应直接到正规金融机构办理,或者通过金融机构的线上渠道,比如手机银行App、网站。不要将自己个人信息材料提供给不正规的中介机构,更不要有侥幸心理,以为通过非正规的中介渠道降低利率或者不符合贷款条件的也能获得融资,这些都不切实际,蕴含巨大风险。
总的来说,监管机构这次对不法贷款中介的整治行动是对金融市场秩序的一次有力维护,也是对借款人合法权益的有力保障。未来,监管单位应继续加强对贷款中介机构的监管和整治力度,从根本上遏制非法贷款中介的野蛮生长,为金融市场的健康稳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而在这个过程中,数字科技会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