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自然保护地与科技助力研讨会在京举行,探讨智慧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发展

2023-11-13 15:39:57       来源:太阳信息网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为加强中国自然保护地提升对绿色名录的认知,推动中国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并推动使用数字技术进行自然保护,2023年11月7日至9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代表处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成功举办“自然保护与科技助力研讨会暨IUCN绿色名录专题研讨会”。本次活动邀请到自然保护地管理者、专家、绿色名录负责人和中国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评审委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自然保护地监测与绿色名录,提升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有效性,贡献于国际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实现。

IUCN中国代表处主任张琰在致辞中表示,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中国实现2030年保护全球30%的陆地和海洋的目标,也就是30X30目标。通过借助科技的力量,可以实现有效保护的衡量和评估。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能够与各方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进程。

华为中国战略与市场部品牌部部长周建国致辞时提到,华为公司在2019年提出了数字包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环境保护是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华为公司利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全球合作伙伴一起,保护湿地候鸟、长臂猿、旗舰物种等生物多样性。希望与国内的自然保护地和国家公园加强联系和合作,从社会公益的角度,推进科技守护自然的事业。

以自然保护地为基,保护生物多样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当代及子孙后代的福祉。当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永续利用,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中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会上,IUCN保护地及区域保护主任James Hardcastle介绍了30%区域保护目标的意义和挑战,以及IUCN在推动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的工作和贡献。他强调,30%的区域保护不仅要考虑区域的数量,还要考虑区域的质量、有效性、代表性、公正性、包容性和影响力。希望与中国的专家和领导继续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同时,他分享了IUCN的绿色名录、绿色旅游等标准和指南,以及IUCN与中国和非洲等地的合作项目和成果。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中国项目科学主任靳彤在会上介绍了OECM的概念、发展、标准和实践。她指出,OECM是一种可以帮助中国实现30%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重要手段,它与传统的自然保护地不重叠,但能够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果。她分析了OECM的三种类型,分别是主要保护、次级保护和辅助保护,以及它们的具体案例和特点。她还介绍了IUCN提供的OECM的识别、认可和报告的指南和工具,以及中国专家组正在进行的本土化的研究和探索。她认为,OECM是一种包容性的保护方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评估。

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央企加入到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等工作中来,促进生物多样性不断取得新进展。今年八月,中国石油在大庆油田果午湖、老虎山,华北油田阿尔善东湖湿地建立了三个自主贡献型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中国石油天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高级专家柳军,介绍了中石油在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做法和成效。他表示,中国石油作为一个能源企业,非常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将其作为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下一步,中国石油将持续筹备建立更多的自主贡献型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开展生态综合监测,提升保护效果,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做出贡献。

今年年初,由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代表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编写的《智慧自然保护地白皮书》发布,提出了我国智慧自然保护地建设方案架构、建设路径、发展蓝图等。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李迪强围绕“智慧自然保护地白皮书”进行了演讲,同时展示了华为公司在智慧自然保护地建设方面的技术和产品,以及与IUCN和中国林科院的合作情况和成果。他表示,下一步,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合作机制,推动保护地智慧化发展,为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做出贡献。

自然保护地监测是评估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和保护成效的重要手段。研讨会上,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芳介绍了“全国林草系统生物多样监测体系与监测进展”。同时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戴光明介绍了“神农架国家公园智慧管理台”,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信息科科长张娥分享了“自然保护地管理中的智慧监测”。这些监测技术和方法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和精度,为自然保护地的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华为TECH4ALL,贡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智慧”

Tech4Nature是华为和IUCN自2020年共同开启的自然保护项目,通过数字技术在试点项目的应用,为全球300个保护地开发基于技术的自然保护解决方案,提升自然保护的效率。目前,华为已与IUCN开启Tech4Nature二期全球战略合作。Tech4Nature由华为TECH4ALL数字包容项目提供支持,TECH4ALL是华为面向数字包容的长期行动倡议,旨在不让任何一个人在数字世界中掉队。

华为TECH4ALL数字包容项目合作经理曾铭介绍了华为作为一家科技企业,为什么要参与到自然保护的工作当中,以及华为在全球和国内开展的一些科技守护自然的实践和合作。她还分享了华为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TECH4NATURE项目,以及华为在海南国家公园、黄河三角洲国家级保护区等地的一些数字化监测和智慧化管理的案例。曾铭表示,华为希望能够和更多保护区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通过数字技术,为自然保护和人类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是IUCN红色名录中的极度濒危物种之一,目前仅有37只生活在中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为了加强保护,项目需要采用声学设备对其进行全面的追踪和监测。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教授汤炎非分享了在ICUN和华为的支持下,开展海南长臂猿声学监测的相关信息,包括海南长臂猿的保护现状、国际交流、项目目标、任务和成果。他还向大家播放了海南长臂猿的鸣叫声音,说明了声音监测的意义和方法。汤炎非表示,通过声音监测,以期建立海南长臂猿的声纹数据库,实现对长臂猿的个体识别,为海南长臂猿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积极参与绿色名录评估认证,共享自然保护地经验成果

IUCN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为促进以自然保护地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而制定的一项全球计划,旨在认可和增强全球自然保护地有效和公正管理的能力,并维持其保护成效,促进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名录项目的核心是一套全球适用的用于指导成功保护和良好治理的标准。它定义了成为公正和有效管理的自然保护地应具有的组成部分,以及应达到的标准和指标,从而为自然保护地促进绩效的提高和保护目标的实现设定了一个国际基准。通过承诺达到这一标准,自然保护地的管理者会尽力保持和展现高水平的环境和社会绩效,并提供真实的自然保护成果。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李迪强介绍了中国在绿色名录方面的工作进展和经验,包括专家组的建立、标准的本地化、保护地的申报和评估等。李迪强表示,绿色名录是一种全球性的认证机制,旨在提升和识别全球有效管理的自然保护地。参与绿色名录不仅能够帮助保护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成效,还能够增加保护地的国际影响力和合作机会。希望通过绿色名录的台,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和合作,共享自然保护地的经验和成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在“绿色名录标准介绍及应用”环节,李迪强表示,绿色名录的申报和评估过程是一个对保护地管理最佳实践的学习和提升的机会。他分享了参与长青保护区的绿色名录申报时的体会和经验,特别强调了保护地的治理方面的要求和挑战。他认为,保护地的治理需要有合法性、公正性、透明性、适应性和参与性,要充分考虑和保障当地社区和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和诉求,要有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机制,要有完善的档案和记录,要有明确的责任和制度。最后,他还介绍了一些保护地在治理方面的创新和亮点,如生态补偿、委托管理、社区共管等。

IUCN保护地及区域保护主任James Hardcastle分享了他在保护地管理方面的一些故事和经验。James Hardcastle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在越南和沙特阿拉伯遇到的一些有趣的情况,体现了绿色名录标准和指标的重要性和实用性。James Hardcastle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能够让大家更加了解和认同绿色名录的理念和价值。

研讨会上,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刘昌勇,以及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事业发展科副科长朱辉红还分享了绿色名录保护地经验。刘昌勇介绍了七姊妹山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并且强调了全体动员、明确任务、精心组织、借助外部专家指导等关键因素。朱辉红介绍了八大公山保护区为例,分享了保护区在管理成效、信息化建设、科技成果、社区关系等方面的亮点工作和特色经验,以及保护区如何运用自然资产管理、一区一法建设等措施来提高保护水平和效率。朱辉红还总结了保护区申报绿色名录的过程和经验,特别强调了了解绿色名录的要求、收集相关资料、突出保护区的特色等关键因素。

本次研讨会为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台,促进了自然保护地的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各方将一起支持自然保护地的发展,积极参与IUCN绿色名录的评估和认证,为打造中国特色的智慧自然保护地,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贡献力量和智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商业快讯

自然保护地与科技助力研讨会在京举行,探讨智慧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发展

2023-11-13 15:39:57   太阳信息网

自然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文明的源泉。保护自然,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为加强中国自然保护地提升对绿色名录的认知,推动中国自然保护地管理有效性,并推动使用数字技术进行自然保护,2023年11月7日至9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代表处联合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北京成功举办“自然保护与科技助力研讨会暨IUCN绿色名录专题研讨会”。本次活动邀请到自然保护地管理者、专家、绿色名录负责人和中国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评审委员齐聚一堂,共同探讨如何通过科技创新、自然保护地监测与绿色名录,提升自然保护地的管理有效性,贡献于国际国内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实现。

IUCN中国代表处主任张琰在致辞中表示,这次研讨会的目的是为了帮助中国实现2030年保护全球30%的陆地和海洋的目标,也就是30X30目标。通过借助科技的力量,可以实现有效保护的衡量和评估。希望通过这次研讨会,能够与各方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推进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进程。

华为中国战略与市场部品牌部部长周建国致辞时提到,华为公司在2019年提出了数字包容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其中环境保护是最重要的一个方向。华为公司利用5G、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全球合作伙伴一起,保护湿地候鸟、长臂猿、旗舰物种等生物多样性。希望与国内的自然保护地和国家公园加强联系和合作,从社会公益的角度,推进科技守护自然的事业。

以自然保护地为基,保护生物多样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关系到当代及子孙后代的福祉。当今,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永续利用,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中国积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和生物多样性保护,不断强化生物多样性主流化,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有效保护了生物多样性,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之路。

会上,IUCN保护地及区域保护主任James Hardcastle介绍了30%区域保护目标的意义和挑战,以及IUCN在推动这一目标的过程中的工作和贡献。他强调,30%的区域保护不仅要考虑区域的数量,还要考虑区域的质量、有效性、代表性、公正性、包容性和影响力。希望与中国的专家和领导继续加强交流和合作,共同实现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标。同时,他分享了IUCN的绿色名录、绿色旅游等标准和指南,以及IUCN与中国和非洲等地的合作项目和成果。

大自然保护协会(TNC)中国项目科学主任靳彤在会上介绍了OECM的概念、发展、标准和实践。她指出,OECM是一种可以帮助中国实现30%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的重要手段,它与传统的自然保护地不重叠,但能够发挥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效果。她分析了OECM的三种类型,分别是主要保护、次级保护和辅助保护,以及它们的具体案例和特点。她还介绍了IUCN提供的OECM的识别、认可和报告的指南和工具,以及中国专家组正在进行的本土化的研究和探索。她认为,OECM是一种包容性的保护方式,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判断和评估。

多年来,越来越多的央企加入到推进生态保护和修复治理等工作中来,促进生物多样性不断取得新进展。今年八月,中国石油在大庆油田果午湖、老虎山,华北油田阿尔善东湖湿地建立了三个自主贡献型生物多样性保护地。中国石油天燃气集团有限公司质量健康安全环保部高级专家柳军,介绍了中石油在自然保护地建设和管理方面的做法和成效。他表示,中国石油作为一个能源企业,非常重视生物多样性保护,将其作为落实国家生态文明战略和美丽中国建设要求的一项重要举措。下一步,中国石油将持续筹备建立更多的自主贡献型生物多样性保护地,开展生态综合监测,提升保护效果,为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做出贡献。

今年年初,由中国林业科学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中国代表处、华为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编写的《智慧自然保护地白皮书》发布,提出了我国智慧自然保护地建设方案架构、建设路径、发展蓝图等。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李迪强围绕“智慧自然保护地白皮书”进行了演讲,同时展示了华为公司在智慧自然保护地建设方面的技术和产品,以及与IUCN和中国林科院的合作情况和成果。他表示,下一步,需要加强制度建设和合作机制,推动保护地智慧化发展,为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做出贡献。

自然保护地监测是评估自然保护地的生态环境状况和保护成效的重要手段。研讨会上,中国林科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副研究员刘芳介绍了“全国林草系统生物多样监测体系与监测进展”。同时神农架国家公园管理局党委委员、副局长戴光明介绍了“神农架国家公园智慧管理台”,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信息科科长张娥分享了“自然保护地管理中的智慧监测”。这些监测技术和方法提高了监测的效率和精度,为自然保护地的科学管理和有效保护,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华为TECH4ALL,贡献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智慧”

Tech4Nature是华为和IUCN自2020年共同开启的自然保护项目,通过数字技术在试点项目的应用,为全球300个保护地开发基于技术的自然保护解决方案,提升自然保护的效率。目前,华为已与IUCN开启Tech4Nature二期全球战略合作。Tech4Nature由华为TECH4ALL数字包容项目提供支持,TECH4ALL是华为面向数字包容的长期行动倡议,旨在不让任何一个人在数字世界中掉队。

华为TECH4ALL数字包容项目合作经理曾铭介绍了华为作为一家科技企业,为什么要参与到自然保护的工作当中,以及华为在全球和国内开展的一些科技守护自然的实践和合作。她还分享了华为和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的TECH4NATURE项目,以及华为在海南国家公园、黄河三角洲国家级保护区等地的一些数字化监测和智慧化管理的案例。曾铭表示,华为希望能够和更多保护区有更多的交流和合作,通过数字技术,为自然保护和人类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海南长臂猿(Nomascus hainanus)是IUCN红色名录中的极度濒危物种之一,目前仅有37只生活在中国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内。为了加强保护,项目需要采用声学设备对其进行全面的追踪和监测。海南国家公园研究院教授汤炎非分享了在ICUN和华为的支持下,开展海南长臂猿声学监测的相关信息,包括海南长臂猿的保护现状、国际交流、项目目标、任务和成果。他还向大家播放了海南长臂猿的鸣叫声音,说明了声音监测的意义和方法。汤炎非表示,通过声音监测,以期建立海南长臂猿的声纹数据库,实现对长臂猿的个体识别,为海南长臂猿的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积极参与绿色名录评估认证,共享自然保护地经验成果

IUCN自然保护地绿色名录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为促进以自然保护地为基础的生物多样性保护而制定的一项全球计划,旨在认可和增强全球自然保护地有效和公正管理的能力,并维持其保护成效,促进自然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绿色名录项目的核心是一套全球适用的用于指导成功保护和良好治理的标准。它定义了成为公正和有效管理的自然保护地应具有的组成部分,以及应达到的标准和指标,从而为自然保护地促进绩效的提高和保护目标的实现设定了一个国际基准。通过承诺达到这一标准,自然保护地的管理者会尽力保持和展现高水平的环境和社会绩效,并提供真实的自然保护成果。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李迪强介绍了中国在绿色名录方面的工作进展和经验,包括专家组的建立、标准的本地化、保护地的申报和评估等。李迪强表示,绿色名录是一种全球性的认证机制,旨在提升和识别全球有效管理的自然保护地。参与绿色名录不仅能够帮助保护地提高管理水平和成效,还能够增加保护地的国际影响力和合作机会。希望通过绿色名录的台,加强与国际社会的交流和合作,共享自然保护地的经验和成果,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力量。

在“绿色名录标准介绍及应用”环节,李迪强表示,绿色名录的申报和评估过程是一个对保护地管理最佳实践的学习和提升的机会。他分享了参与长青保护区的绿色名录申报时的体会和经验,特别强调了保护地的治理方面的要求和挑战。他认为,保护地的治理需要有合法性、公正性、透明性、适应性和参与性,要充分考虑和保障当地社区和利益相关方的权益和诉求,要有有效的沟通和协商机制,要有完善的档案和记录,要有明确的责任和制度。最后,他还介绍了一些保护地在治理方面的创新和亮点,如生态补偿、委托管理、社区共管等。

IUCN保护地及区域保护主任James Hardcastle分享了他在保护地管理方面的一些故事和经验。James Hardcastle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在越南和沙特阿拉伯遇到的一些有趣的情况,体现了绿色名录标准和指标的重要性和实用性。James Hardcastle表示,希望通过这些故事,能够让大家更加了解和认同绿色名录的理念和价值。

研讨会上,湖北七姊妹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总工程师刘昌勇,以及湖南八大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事业发展科副科长朱辉红还分享了绿色名录保护地经验。刘昌勇介绍了七姊妹山保护区的自然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以及保护区的管理机构和人员,并且强调了全体动员、明确任务、精心组织、借助外部专家指导等关键因素。朱辉红介绍了八大公山保护区为例,分享了保护区在管理成效、信息化建设、科技成果、社区关系等方面的亮点工作和特色经验,以及保护区如何运用自然资产管理、一区一法建设等措施来提高保护水平和效率。朱辉红还总结了保护区申报绿色名录的过程和经验,特别强调了了解绿色名录的要求、收集相关资料、突出保护区的特色等关键因素。

本次研讨会为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和管理提供了一个交流和学习的台,促进了自然保护地的科技创新和国际合作,为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各方将一起支持自然保护地的发展,积极参与IUCN绿色名录的评估和认证,为打造中国特色的智慧自然保护地,为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中国,为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愿景,贡献力量和智慧。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金融科技下,金融企业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主播雨化田们再接新活,这次让网友们下载的是交管12123APP
深圳看到科技发布Kandao Meeting S 180°超广角智能视频会议机
QQ音乐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让这些孩子听见“听不见”的音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