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之多者,水也,浮天载地,高下无所不至,万物无所不润。”在中国第一部以水为道的综合性地理学典籍《水经注》中,郦道元是如此描述水的重要性的。点滴中滋养出灿烂文明,流动间见证着千年历史,可以说水是命脉、是根基、是灵魂。于是他以川渎河流为经脉,“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古”,沿着水脉记述和描摹中华大地,留下古代先贤治水兴水、重水尊水的珍贵记载。
囿于南北分裂对立的历史环境,郦道元一生从没能亲自踏足南方,只能借助前人的记载构建出从黄河水系到长江水系的联络。转眼间,沧海桑田,一个壮观的水利坐标系在中华大地上构筑,它以再造江河之势将南北的生活和命运相连,也让郦道元不曾想象的江河“握手”成为现实。其中,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有限责任公司用坚定不移、一以贯之的使命担当护佑着一泓碧水,切实履行中线水源工程运行管理职责使命,成为这场“握手”的守护者。
千年后,一批文艺工作者有幸成为时代的见证者,他们以饱含深情的目光注视着南水北调工程,也用多姿多彩的艺术方式礼赞“人间天河”水源地的守卫者,让泱泱南水不仅是生命之水、生态之水、生产之水,更成为了文艺之水、文化之水、文明之水。
第十三、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熊召政就是其中一位。出生于湖北英山,熊召政在长江边度过了难忘的岁月,经年累月中对脚下土地与身边江河的依恋,伴随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变成一路延伸向北的自豪与激情。11月13日,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调水总量突破600亿立方米,中线水源公司时刻把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的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在这场持续了九年的接力赛中,再次跑过了一座新的里程碑。熊召政满怀豪情,一气呵成挥笔创作出《南水北调中线水源赋》,为水源守井人献礼。他从北地缺水、南方丰沛的“世纪难题”起笔,重绘一段波澜壮阔的“中华大梦”,梳理下中线水源公司的“前世今生”,深情赞叹这样一个世纪构想正是“始于伟人,成于智者”。三百余字,字字铿锵,字字动人,它让南水北调工程成为历史的厚重,成为文学的生动,也让中线水源公司践行水源初心、担当水源使命的形象更加清晰,比镌刻在石头上的痕迹更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著名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鄢继烈与青年文艺工作者、长江委职工代表韩诗以声寄情,共同朗诵《南水北调中线水源赋》,满怀骄傲与动情,让这首赞歌以更立体的方式鲜活起来。“输南济北,终成史诗;中线水源,诚为典范!”在声音的流动中,有丹江口库区碧波万顷带余晖荡漾,有中线水源人初心不改护江水北上。结尾处,两位朗诵者更是用极富感染力的深情告白致敬,一句“赞建设者,功莫大焉!”高声赞颂着无数工程建设者攻坚克难、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激昂无比,感人至深。
生命与水,生生不息,从南向北奔流的江水承载的不仅是解决水资源危机的历史重任,更是让南北人民命运交融、生活相连、文化共振的美好向往。中线水源公司始终胸怀“国之大者”,不仅将清水北上、惠泽民生作为使命责任,也以更高的站位要求不断探索水源故事的新讲法。早在今年5月,中线水源公司就以水源“守井人”的身份制作推出原创歌曲《北流长歌》,放声歌唱中线水源人攻坚克难、不畏挑战、艰苦奋斗、全心奉献的精神与担当。在央视新闻、新华网、中国网、极目新闻、长江水利等多个媒体平台上线后,歌曲MV迅速突破千万浏览,得到水利部、南水北调集团等各方面的高度评价和观看者的强烈反响。
伴随着“共饮一江水”的梦想成为现实,文化水脉开始贯通南北、连接山河。这些取材于现实、根植于人民、围绕着新时代背景下大国重器建设与治水实践的作品借助文化之情、文化之力、文化之内涵成为时代的记录与见证,让悠悠南水在喂养生命的同时成为灌溉文化的甘泉,让以赤诚丹心奉献江河的中线水源精神成为时代的力量。
已是深秋,阳光依然和煦,照耀下的丹江口大坝巍然屹立,中线水源公司大楼在仅一公里处与之相望,仿佛忠实的守护者,目送着汉水向远方奔去。在他们身后,陶岔渠首闸门向北国敞开,清冽的江水翻卷起白浪,欢呼着你追我赶,溅起跳动的水花。南水汩汩而上,一路向北,润泽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