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是特殊的一年,许多向来被大众认定的经济趋势遭遇调整。如房价一定会无休止涨下去,如互联网一定是新兴大热行业,再比如线上经济必定压制线下经济…..这些趋势都急速地踩下了“刹车键”。
在过去十年,我们见证了中国互联网疯狂发展的时代,诞生了互联网金融、网约车、共享单车、社区团购等大平台,它们以“流量+资本”的形式抢占了我们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作为服饰制造业大国,不少国内的服饰品牌也依靠敏锐的市场嗅觉,急速地完成了渠道策略的转型,吃到了互联网的第一波红利。比如闻名全球的服饰电商巨头希音,就从一家默默无闻的国内快时尚品牌,依托互联网急速成长为一家跨境的自有品牌的快时尚电商平台。舆论场兴起了“互联网的风必将吹向实体经济,线上引流仍需回归线下实体”的论调。当互联网进入下半场,品牌渠道该往哪里走?事实上在存量竞争的趋势下,互联网不可能没有实体经济的支撑,就能画上一个闭环。在监管的压力下,互联网也势必要回到实体经济当中,减少交易的成本,提高流通的效率,而不是代替实体经济去生产和制造。
置身奢侈品行业的比音勒芬就早早地看到了这一点,将线下实体作为品牌渠道策略的命脉。财经作家吴晓波在今年评价比音勒芬为“行业领先者”,他的文章中写到:“比音勒芬的门店是最好的广告。它们选择将门店集中开在机场和高铁站,那里,如同一个个大水泵,把一群群改变中国的政商精英人士输送到全国各地,在那里,比音勒芬精准狙击他们“懒得逛街”的消费习惯。”
曾有专家观察到奢侈品的消费者,他们在尝试过线上购买奢侈品之后,因为不佳的体验,而被迫选择重新回到店内进行购物。这对于日常工作繁忙的高端消费者而言尤其烦人。对于诸如比音勒芬此类奢侈品牌而言,店内体验为王。有奢侈品用户曾在公开渠道反馈道,他们看重的是店内购物体验中以下的几个要点:VIP 待遇、专属的购物环境、与销售人员的长期个人关系、可试装使得他们对大宗奢侈品购买充满信心。到了今天,比音勒芬在全国开出了近1200家连锁门店,一二线为直营,三线以下加盟为主,二者基本五五开。
通过线上渠道推广高端的生活方式,通过线下“场景化”渠道完成销售转化,形成了比音勒芬营销转化的“组合拳”。在其锚定“国际奢侈品集团”定位的同时,这套营销策略将极其精准的满足奢侈品的消费群体的购物喜好。当互联网的风吹向实体经济的时候,就是品牌真正能去撬动平台流量的杠杆,也是其真正去借力完成转型的最佳机遇,这一次比音勒芬与奢侈品行业真正站在“风口之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