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从龙门铣床看株机公司发展

2024-01-12 17:10:09       来源:我的网站

姓名:何丽丽

单位:株机公司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

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大型整套设备

上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进入大发展、大提速阶段,研制运能大、效率高、能耗小的重载电力机车成为国家重点攻关的科研项目。

1985年,株机厂一机械与构架两个单位合并成为转向架分厂后,一方面电力机车产量逐年递增,一方面设备、工艺未做大的调整,生产组织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被动局面。

1986年,工厂传达全国铁路工作会议精神表示,“七五”期间,机车要更新换代,以电力、内燃为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适应生产力发展,株机厂将针对转向架分厂设备、工艺技术落后的薄弱环节陆续进行改造。时任株机厂的主要领导决定“斥巨资”从国外引进一批进口设备提升机车产品质量。

根据《株洲电力机车厂志1936-1999》(以下简称“《厂志》”)记载:利用铁道部下拨的世界银行贷款指标,工厂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设备购置和调换工作。

这是株机厂历史上的大事件,从何引进、引进哪些、如何引进摆在株机人面前。工厂设备处经过详细调查研究,给出了引进包括17米龙门铣、奥立康数控加工中心、B70数控车床、RMQ德国数控立车、8米龙门镗铣床等在内的一系列设备清单。

引进工作如火如荼。1988年,株机厂从德国瓦德里希科堡公司,以当时全路的最高价格(3000多万人民币)购买了当时最大、最先进的17米数控龙门铣床等整套设备。该铣床用于转向架架构的整体加工,能消除因分散加工所产生的焊接应力误差,误差由正负1毫米下降到正负0.02毫米,提高了质量及功效。

历时4个多月安装

新设备到手,全体员工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负责当时17米龙门铣安装的已退休高级技师韩自强说:“工厂很重视这台设备的安装,派遣很有上进心、技术基本功扎实的员工赴四川德阳二重公司学习龙门铣编程工艺,学成归来后一起参与17米龙门铣安装调试。”

1988年4月5日,设备安装专家从德国出发,辗转3天到达工厂。4月9日,工厂组成以时任总工程师的刘友梅为主要成员的安装工作领导小组。4月10日,安装工作正式开始。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施工,8月27日,安装调试完毕。

安装调试是一次学习实践,更是思想的碰撞摩擦。

“德国人做事严谨、一丝不苟。安装设备时,天车不能开,连风扇都要关,生怕影响安装精度。德国人这种做事态度深深影响了我。”韩自强说,“我从1968年进厂工作,跟设备打了一辈子交道,永远无法忘怀当时的安装情景。”

抢救“宝贝”

面对进口设备,株机人发扬“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精神,捧起外文说明书,一句一句消化吸收,并在实际操作中摸索前进。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1988年11月15日,17米龙门铣正式开机投运,开始加工韶山1型电力机车转向架构架,次年1月转产韶山3型电力机车转向架构架。

从巨资引进到担当重任,17米龙门铣成了全厂的“宝贝”,备受关注与呵护。然而,大家的“宝贝”还是出事了。

1996年6月25日,一场暴雨突袭株洲,雨水倒灌车间,几个小时内水位迅速上涨至工作台,17米龙门铣被淹了。

噩耗传来,全厂哗然。时任株机厂厂长丁爱国迅速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大家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设备运行,务必把“宝贝”抢救回来。

然而此时,工厂接到通知,时任铁道部副部长的傅志寰7月17日要来工厂研调,并点名要看17米龙门铣。

抢救工作变得异常紧张。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竞赛,是体力、耐力和技能的比拼。

“修理、更换、调试……那时大家基本上都不睡觉,一天24小时泡在厂里,解决17米龙门铣被水淹后出现的各种问题。”韩自强笑着说:“我老婆甚至把被子扔给我,让我跟设备去过日子。”

经过十多天通宵达旦地奋战,终于在7月17日前,恢复了17米龙门铣床的基本运行。经此一役,大家与17米龙门铣床的感情更深了,并逐渐开始养成爱护设备的好习惯,并且传承至今,已成文化。

汗马功劳

17米龙门铣床安全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只要编程无误,会保质保量加工出既定产品。

在效力企业的30 多年间,它助力株机公司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动车组等产品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第一代高速铁路电动车组“中华之星”、中国第一台动力分散型电动车组“中原之星”、中国出口国外的首个电力机车项目TM1型电力机车……整体构架基本都由它加工完成,见证了中国铁路从“韶山”到“和谐”再到“复兴”的时代。

其汗马功劳,可彪炳株机史册。

除了加工转向架构架产品,17米龙门铣床还可以作为母机,加工设备和模具,为株机公司产品质量提高、电机工艺提升及外部市场开拓立下汗马功劳。当时,很多公司慕名前来“请”它帮忙,比如为克虏伯公司加工过机架。

作为母机,17米龙门铣床曾加工出株机公司另一台14米长、2米余宽的组合龙门镗铣床电机基座,其产品精度满足各方要求,大大提升了株机公司电机工艺水平。

从直流到交流、从常速到高速、从普载到重载、从引进到出口,17米龙门铣见证了株机先辈的坚定步伐,讲述了株机公司怀揣梦想,以百折不挠、奋勇不屈之姿翻越一个又一个山头。

实现智能制造

17米龙门铣是进口设备,加工产品效率高、质量好,但零部件更换、维修的费用也同样很高。

铣床刀柄的夹紧机构——拉刀杆最初依赖进口,周期长、价格贵,小批量订货别人还不愿接单。为了改变现状,株机厂去全国考察,最后在四川德阳一家重型机床厂找到了“平替”,费用一下子降了下来。

从外国进口到国产化,17米龙门铣不仅提升了株机公司自动化生产水平、降低了各项费用,还为株机公司培养了一批数控加工人才,也启发了株机人从传统的装备制造到智能制造发展方向的转变。

进入千禧年,株机公司确定了打造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的目标。2015年,株机公司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项目获得工信部批复,同年启动建设。

2019年3月,全球首个轨道交通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在株机公司投产运行,相比传统人工操作模式,生产效率提升3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5%以上。同年8月,公司“轨道交通转向架全流程数字化质量控制技术与应用”项目获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一等奖。

如今,株机公司建成了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首个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完成转向架智能制造二期建设。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7米龙门铣床乘风破浪,成为企业发展的见证;如今虽然被更高精尖的铣床所替代,但它见证过的坎坷风雨、多彩青春、辉煌篇章,将永远被铭记!

(何丽丽)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商业快讯

从龙门铣床看株机公司发展

2024-01-12 17:10:09   我的网站

姓名:何丽丽

单位:株机公司党委宣传部(企业文化部)

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大型整套设备

上世纪80年代。中国铁路进入大发展、大提速阶段,研制运能大、效率高、能耗小的重载电力机车成为国家重点攻关的科研项目。

1985年,株机厂一机械与构架两个单位合并成为转向架分厂后,一方面电力机车产量逐年递增,一方面设备、工艺未做大的调整,生产组织在相当一段时间内处于被动局面。

1986年,工厂传达全国铁路工作会议精神表示,“七五”期间,机车要更新换代,以电力、内燃为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为适应生产力发展,株机厂将针对转向架分厂设备、工艺技术落后的薄弱环节陆续进行改造。时任株机厂的主要领导决定“斥巨资”从国外引进一批进口设备提升机车产品质量。

根据《株洲电力机车厂志1936-1999》(以下简称“《厂志》”)记载:利用铁道部下拨的世界银行贷款指标,工厂进行一次大规模的设备购置和调换工作。

这是株机厂历史上的大事件,从何引进、引进哪些、如何引进摆在株机人面前。工厂设备处经过详细调查研究,给出了引进包括17米龙门铣、奥立康数控加工中心、B70数控车床、RMQ德国数控立车、8米龙门镗铣床等在内的一系列设备清单。

引进工作如火如荼。1988年,株机厂从德国瓦德里希科堡公司,以当时全路的最高价格(3000多万人民币)购买了当时最大、最先进的17米数控龙门铣床等整套设备。该铣床用于转向架架构的整体加工,能消除因分散加工所产生的焊接应力误差,误差由正负1毫米下降到正负0.02毫米,提高了质量及功效。

历时4个多月安装

新设备到手,全体员工无不欢欣鼓舞、奔走相告。

负责当时17米龙门铣安装的已退休高级技师韩自强说:“工厂很重视这台设备的安装,派遣很有上进心、技术基本功扎实的员工赴四川德阳二重公司学习龙门铣编程工艺,学成归来后一起参与17米龙门铣安装调试。”

1988年4月5日,设备安装专家从德国出发,辗转3天到达工厂。4月9日,工厂组成以时任总工程师的刘友梅为主要成员的安装工作领导小组。4月10日,安装工作正式开始。经过四个多月的紧张施工,8月27日,安装调试完毕。

安装调试是一次学习实践,更是思想的碰撞摩擦。

“德国人做事严谨、一丝不苟。安装设备时,天车不能开,连风扇都要关,生怕影响安装精度。德国人这种做事态度深深影响了我。”韩自强说,“我从1968年进厂工作,跟设备打了一辈子交道,永远无法忘怀当时的安装情景。”

抢救“宝贝”

面对进口设备,株机人发扬“吃得苦、霸得蛮、耐得烦”的精神,捧起外文说明书,一句一句消化吸收,并在实际操作中摸索前进。

激动人心的时刻终于到。1988年11月15日,17米龙门铣正式开机投运,开始加工韶山1型电力机车转向架构架,次年1月转产韶山3型电力机车转向架构架。

从巨资引进到担当重任,17米龙门铣成了全厂的“宝贝”,备受关注与呵护。然而,大家的“宝贝”还是出事了。

1996年6月25日,一场暴雨突袭株洲,雨水倒灌车间,几个小时内水位迅速上涨至工作台,17米龙门铣被淹了。

噩耗传来,全厂哗然。时任株机厂厂长丁爱国迅速召开紧急会议,要求大家在最短时间内恢复设备运行,务必把“宝贝”抢救回来。

然而此时,工厂接到通知,时任铁道部副部长的傅志寰7月17日要来工厂研调,并点名要看17米龙门铣。

抢救工作变得异常紧张。

这是一场与时间的竞赛,是体力、耐力和技能的比拼。

“修理、更换、调试……那时大家基本上都不睡觉,一天24小时泡在厂里,解决17米龙门铣被水淹后出现的各种问题。”韩自强笑着说:“我老婆甚至把被子扔给我,让我跟设备去过日子。”

经过十多天通宵达旦地奋战,终于在7月17日前,恢复了17米龙门铣床的基本运行。经此一役,大家与17米龙门铣床的感情更深了,并逐渐开始养成爱护设备的好习惯,并且传承至今,已成文化。

汗马功劳

17米龙门铣床安全性好、自动化程度高,只要编程无误,会保质保量加工出既定产品。

在效力企业的30 多年间,它助力株机公司电力机车、城轨车辆、动车组等产品远销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国第一代高速铁路电动车组“中华之星”、中国第一台动力分散型电动车组“中原之星”、中国出口国外的首个电力机车项目TM1型电力机车……整体构架基本都由它加工完成,见证了中国铁路从“韶山”到“和谐”再到“复兴”的时代。

其汗马功劳,可彪炳株机史册。

除了加工转向架构架产品,17米龙门铣床还可以作为母机,加工设备和模具,为株机公司产品质量提高、电机工艺提升及外部市场开拓立下汗马功劳。当时,很多公司慕名前来“请”它帮忙,比如为克虏伯公司加工过机架。

作为母机,17米龙门铣床曾加工出株机公司另一台14米长、2米余宽的组合龙门镗铣床电机基座,其产品精度满足各方要求,大大提升了株机公司电机工艺水平。

从直流到交流、从常速到高速、从普载到重载、从引进到出口,17米龙门铣见证了株机先辈的坚定步伐,讲述了株机公司怀揣梦想,以百折不挠、奋勇不屈之姿翻越一个又一个山头。

实现智能制造

17米龙门铣是进口设备,加工产品效率高、质量好,但零部件更换、维修的费用也同样很高。

铣床刀柄的夹紧机构——拉刀杆最初依赖进口,周期长、价格贵,小批量订货别人还不愿接单。为了改变现状,株机厂去全国考察,最后在四川德阳一家重型机床厂找到了“平替”,费用一下子降了下来。

从外国进口到国产化,17米龙门铣不仅提升了株机公司自动化生产水平、降低了各项费用,还为株机公司培养了一批数控加工人才,也启发了株机人从传统的装备制造到智能制造发展方向的转变。

进入千禧年,株机公司确定了打造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的目标。2015年,株机公司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项目获得工信部批复,同年启动建设。

2019年3月,全球首个轨道交通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在株机公司投产运行,相比传统人工操作模式,生产效率提升30%,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5%以上。同年8月,公司“轨道交通转向架全流程数字化质量控制技术与应用”项目获中国质量协会质量技术奖一等奖。

如今,株机公司建成了全球轨道交通装备行业首个转向架智能制造车间,完成转向架智能制造二期建设。

时光流转、岁月更迭,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17米龙门铣床乘风破浪,成为企业发展的见证;如今虽然被更高精尖的铣床所替代,但它见证过的坎坷风雨、多彩青春、辉煌篇章,将永远被铭记!

(何丽丽)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金融科技下,金融企业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主播雨化田们再接新活,这次让网友们下载的是交管12123APP
深圳看到科技发布Kandao Meeting S 180°超广角智能视频会议机
QQ音乐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让这些孩子听见“听不见”的音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