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东北人物故事连载:“救火者”于海洋的复杂与独特(十九)

2024-03-28 18:23:25       来源:今日热点网

写东北人物故事,最开始的原因,是笔者想写一部《辽宁民营企业史》。因为在近30年记者生涯中,我一直觉得民营企业是一个好题材,将来可以写一部非虚构的文学作品。为此,笔者收集了几百万字的资料,但却一直动不了笔,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年那些辽宁民营企业的代表性人物,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结局并不是很好。

有的民营企业家讲了,又叮嘱我,这事可不能写。写了我就麻烦了。

一位朋友对我说,写一部非虚构的辽宁民营企业历史的作品。

不写这些,有历史的真实感吗?

不写这些,还有历史的价值吗?

这朋友员又说,但最初恰恰是这一批一无所有,身上有匪气,不讲规矩,敢于冒险,办起了民营企业的人,趟出了路子,最后形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这是主流,是应该写的。

有人建议,现在,写民营领域的作品并不多,不要有顾虑,你可以先写一些民营企业家的故事,写有血有肉的民营企业家的酸甜苦辣,总结民营企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为民营企业家鼓与呼,这是政治、经济的需要,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

于是我写了《剖析孙凤祥》的连载,写了《“救火者”于海洋的复杂与独特》的连载……

尤其是记录了那位在全国人民心里有崇高威望的老革命家的至亲、那位年过六旬的周先生于2023年年12月2日来到辽阳棉花堡,看望在那里住了30多年老党员、老工人,了解在寒冷的冬天,港资企业要拆迁他们简陋的居所。笔者也没有想到周先生给我打来电话,他说:……“救火者”于海洋的复杂与独特,从一到十四,我都看了,您实地采访,以真实客观的资料还原了历史,从路径上减少了人为铺设的障碍,使真相露出了水面,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周先生说,我很关注这个事情,为人民服务是老一辈革命家一生的信念,我们这一辈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依靠工人阶级将工作干好,于海洋是个有承担的人。在工人眼里是个值得依靠的人,东北的发展也需要这样的人……

为什么一个民营企业家的故事,引起了社会这么大的关注?

一位读者跟帖说,我们为什么为于海洋点赞,文章中有几句话让我的心被戳到了: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个人活下去多么渴望个体之间的互相温暖,而不是无形藩篱围挡中的孤暗……只有感情的重量才会减轻活下去的重量。温暖的传递,是有时间刻度的驿站,是让人看到有吉祥烛光的闪现……

一位读者跟帖说,……阅读文章之后,深受感触。善良的行为源自善良的内心,于海洋的善行和善举源自于内心。心中有善,自然会行善。人生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崇善积善,是一个人走进别人心灵的名片。

一位读者跟帖说,于海洋救治那只被路车碾断双腿的小白猫的描写,是洗心之笔,善会让人活出光。一个人对待弱小动物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对生命的态度。于先生能救那只小白猫,我都想替那只小白猫说一声谢谢……

这个世界有许多破破烂烂之处,于先生总是缝缝补补,从不袖手旁观。之所以能如此,想是有极强的共情能力。他理解他们并能感同身受,且有一颗慈悲之心。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世界将多么和谐美好啊!

这话特实诚,他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老百姓。就说不辞退45岁工人,让一个家庭过上平安的日子这一条。就会让人记一辈子。

我说,中国老百姓心里这杆秤很准啊!

老人答,我这也是有感而发,和你说说心里话。我从宗庆后的为人处事上,看到了于海洋的影子,他来以后,把钱花在工人身上,借钱恢复生产,借钱给我们增加工资和福利,赚了钱,首先想着给我们盖房子,给地方交了8000多万的探头税。谁能做到让我们过上好日子,让我们安居,安居才能乐业,谁能做到,谁就受欢迎,谁就是我们眼里的英雄。我们朌他回来?是他和现在管矿人不一样。他被抓了以后,我们200多人为什么为他请愿,为他按红手印?是他心里有我们,我们也要为他挺身而出……

他被羁押了5年多,父亲也走了。身体也垮了。如今他孤身一人,他的心苦哇……

老人声音变哑了,今年过年,他让他的副手齐锡良给我们发来于海洋写的一段话。‘

……我没有父母了,顺锋矿老一辈工人师傅把我看作自己的孩子。你们当年冒着被伤害的危险,为我请愿。现在为我回矿工作,奔走呼号。是父母为孩子那样的不顾一切。我这个人不是完人,还有很多毛病。但我若回矿工作,我决定把矿山交给国家,只做一个管理者。实现我的承诺:让每个家庭有房子住,有比较高的工资收入,有家庭助学基金,有养老院,建立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集体,尤其是年岁大的老工人,我要像孝敬自己的妈妈爸爸一样,去孝敬他们,让他们的晚年过上幸福的生活……

老人说,从社会层次来说,我是底层的人,在一些有钱有势的人的眼里,我只是个劳动工具,但于海洋尊重我们,把我们视为父母……

张辅政老人说完这些话,眼里闪着感动的泪光……

我知道,这泪水是感动,也是欣慰。这个世界,最被珍视的是自己身上感受到的温度,是自己的眼睛和内心朴素的感知,

是差距比较之后才有的感概。

一位官至副省己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对笔者说,站在今天的社会角度来看于海洋在每个历史阶段中走过的路,留下痕迹来看,可用懂感情,能担事,是个好人,来评价是比较客观的。

中国有句老话,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于海洋走进辽阳顺锋钢铁有限公司,是被香港的黄锦新循名而来,随迹而至的。

基础是他的耳闻目睹。

案例是美国托马斯把企业委托给于海洋后,有了一个“救火”成功的标本。

……

黄锦拉住于海洋手说,从今天开始,我把辽阳顺锋钢铁有限公司交给你。你能救活沈阳富通,也给把辽阳顺锋救活……

处于风雨飘摇的困境下,黄锦新做出了委托于海洋出任辽阳顺锋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决定。

这一决定,带着对于海洋能力挽危局的信任和希望。

有人说,于海洋如果不去辽阳顺锋钢铁有限公司,就不会在那个山沟里遭遇人生的滑铁卢。

于海洋对我说:一个非国有企业需要有自己传统文化的土壤,这是一个解决企业难点,弘扬民族精神的阵地。经济目标不是企业唯一目标,而树立企业的信仰,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和灵魂。

我当时就意识到,于海洋在企业文化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对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意义。

老人说,人世间,最美好的、最善良的、最打动人心的事情发生,都来源于文化的认知。

老人说,我已经八十岁了,但我一直想写一篇论文,题目叫“论于海洋在民营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文化价值”。

他说,我理由是,在今天的大环境里,民营企业家不仅要有市场意识,最重要是有社会(民意)的文化安放,因为一个企业只图赚钱,而没有一种让人泪流满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是只顾眼前的哲学。什么是让人泪流满面的力量?首先是满足企业内部每个人诉求和难点,一次内心的感动胜过一百次空洞的说教。让人家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让员工有安全感成就感,才有企业的发展和对国家的贡献。

于海洋在这方面是接地气的,他在顺锋最打动人的是什么?是先借了钱把员工的的五险一金交了,是提高职工工资30%,是于海洋坚持不用国产的“股骨头,”使一位得了股骨头坏死病的职工用上了进口的“股骨头”,是在过年的时候,自己带车去水库给每家每户买了一条大鱼,是给职工传递一个吉祥的寓意——年年有余。

老人说,于海洋和我讲的一番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说,作为民营企业的董事长,我们党的初心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尽量让老百姓的兜里多装一些钱,我不需要很多钱,但老百姓需要钱……

陈景贵老人对我说,20年前,我在辽阳顺锋钢铁公司采访了十天,和于海洋多次深谈,有一些对话至今都没有忘记……

老人说,当时,比较成型的民营企业都是通过购买完成转制的,普遍存在取消原有的党委、工会等部门和职能,不管厂大厂小都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式管理的现象。于海洋到顺锋公司后,率先提出把党组织建立来,成立党支部。于海洋说,党员是先锋队,一个企业没有先锋队就没有核心,没有核心就没有战斗力。把党支部作为合资企业的战斗堡垒,才能形成党组织是企业行政规范化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这个事受到了重视,觉得合资企业能主动构建党组织,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当时全国很少有,认为是非国有企业的一个方向……

老人说,我在采访中问了于海洋几个问题。

我问,现在许多民营企业都没有党支部、工会、共青团组织,许多人认为民营企业中党、工、青组织是个摆设,你怎么看?

答:不管什么体制的企业,都要有脊梁,党员就是脊梁,而且这个脊梁越多越好,党员队伍越大越好。

问,你办顺锋报,想法是什么?

答:我们有800多员工,把顺锋报做为一个解决企业问题的台,一个反映民意的窗口,一个弘扬正风正风的媒体,大环境需要文化支撑,小环境更需要文化的支撑。目地是把大家心拢到一起,建立一种氛围和方向,也是企业的文化,这种文化就是振奋企业群体的精气神。

问:你能表述一下意义吗?

答:就是让每一个员工知道,一个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要为这个社会活着。要在有生之年,留给后代一份答卷。

问:什么答卷?

答:个人和集体共同换取的双赢和贡献。

问:你看懂了国情和人性?

答:以人为本,互相尊重,作为董事长我要充分满足每一位员工诉求,尽力解决每一位员工难处,让每位员工有好的生存环境。这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没有双赢。

问:你认为什么是一个民营企业的成功?

答:是为解决员工的渴望和艰难而尽心尽力,达到相互受益。相互信任,相互尊重。

问,能否举个例子?

答,我接手顺锋公司的时候,企业已经停产13年了,800多名工人都在外边儿打工,有时候几天没有收入,生活挺难。

为了保住职工的饭碗,我上下奔走,最后惊动了多位老领导,中组部吕枫部长做了批示。才保护了职工的权益。

陈景贵,沉默了一会儿对笔者说,我最近也见过当年的几位老工人,他们也老了,头发都白了,他们给我讲了不少现在的事儿,他们挺难啊……

于海洋是念旧情的人啊!

他最近还请我吃饭,我对他说,海洋啊,老工人还惦记你,张辅政总结说你有三心,一是慈悲心,说你在顺锋公司每到月底开资的日子,都专门把秘书叫到办公室,向秘书提供一份名单,嘱咐秘书给这些人寄钱,并一再提醒秘书不要留地址和姓名。有一名受助女学生和她的母亲辗转找到了你,见面母女就哭了。

孩子说,叔啊,没有您我上不了大学,家里没有钱供我。我怎么报答您啊!

你说: 我也有女儿,不念书不行啊,你只管念好书,好好学习就是对叔的最好的报答……

二是忠心,说你不移民、没有绿卡,在国外没有存款。

三是孝心。说你父母话着的时候,你孝敬老人,现在父母不在了,把矿山的老工人视为自己的妈爸一样,现在你身体多病,一个人独身孤影,却还在想着矿山的老工人和企业的发展……

我想问问你,你伤过心吗?你对工人的评价,想说点什么吗?

陈景贵老人停了一下,用眼睛瞅着我,声音有点沙哑。

于海洋只回答了我一句话。

我来人间走一回,如果百年以后,人们提起于海洋来,能说这个人是个心肠好的人,就够了。

老人对笔者说。

于海洋说完这句话。

他哭了。

我也哭了。

(作者:康锦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商业快讯

东北人物故事连载:“救火者”于海洋的复杂与独特(十九)

2024-03-28 18:23:25   今日热点网

写东北人物故事,最开始的原因,是笔者想写一部《辽宁民营企业史》。因为在近30年记者生涯中,我一直觉得民营企业是一个好题材,将来可以写一部非虚构的文学作品。为此,笔者收集了几百万字的资料,但却一直动不了笔,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就是当年那些辽宁民营企业的代表性人物,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发展,有相当一部分人的结局并不是很好。

有的民营企业家讲了,又叮嘱我,这事可不能写。写了我就麻烦了。

一位朋友对我说,写一部非虚构的辽宁民营企业历史的作品。

不写这些,有历史的真实感吗?

不写这些,还有历史的价值吗?

这朋友员又说,但最初恰恰是这一批一无所有,身上有匪气,不讲规矩,敢于冒险,办起了民营企业的人,趟出了路子,最后形成了中国经济发展的半壁江山。这是主流,是应该写的。

有人建议,现在,写民营领域的作品并不多,不要有顾虑,你可以先写一些民营企业家的故事,写有血有肉的民营企业家的酸甜苦辣,总结民营企业发展的经验教训,为民营企业家鼓与呼,这是政治、经济的需要,是深化改革开放的需要……

于是我写了《剖析孙凤祥》的连载,写了《“救火者”于海洋的复杂与独特》的连载……

尤其是记录了那位在全国人民心里有崇高威望的老革命家的至亲、那位年过六旬的周先生于2023年年12月2日来到辽阳棉花堡,看望在那里住了30多年老党员、老工人,了解在寒冷的冬天,港资企业要拆迁他们简陋的居所。笔者也没有想到周先生给我打来电话,他说:……“救火者”于海洋的复杂与独特,从一到十四,我都看了,您实地采访,以真实客观的资料还原了历史,从路径上减少了人为铺设的障碍,使真相露出了水面,为解决问题提供了有利的基础……

周先生说,我很关注这个事情,为人民服务是老一辈革命家一生的信念,我们这一辈必须坚持为人民服务,依靠工人阶级将工作干好,于海洋是个有承担的人。在工人眼里是个值得依靠的人,东北的发展也需要这样的人……

为什么一个民营企业家的故事,引起了社会这么大的关注?

一位读者跟帖说,我们为什么为于海洋点赞,文章中有几句话让我的心被戳到了:作为社会群体中的一个人活下去多么渴望个体之间的互相温暖,而不是无形藩篱围挡中的孤暗……只有感情的重量才会减轻活下去的重量。温暖的传递,是有时间刻度的驿站,是让人看到有吉祥烛光的闪现……

一位读者跟帖说,……阅读文章之后,深受感触。善良的行为源自善良的内心,于海洋的善行和善举源自于内心。心中有善,自然会行善。人生价值,应该看他贡献什么,而不是取得什么。崇善积善,是一个人走进别人心灵的名片。

一位读者跟帖说,于海洋救治那只被路车碾断双腿的小白猫的描写,是洗心之笔,善会让人活出光。一个人对待弱小动物的态度,可以看出他对生命的态度。于先生能救那只小白猫,我都想替那只小白猫说一声谢谢……

这个世界有许多破破烂烂之处,于先生总是缝缝补补,从不袖手旁观。之所以能如此,想是有极强的共情能力。他理解他们并能感同身受,且有一颗慈悲之心。如果每个人都能这样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世界将多么和谐美好啊!

这话特实诚,他对得起国家,对得起老百姓。就说不辞退45岁工人,让一个家庭过上平安的日子这一条。就会让人记一辈子。

我说,中国老百姓心里这杆秤很准啊!

老人答,我这也是有感而发,和你说说心里话。我从宗庆后的为人处事上,看到了于海洋的影子,他来以后,把钱花在工人身上,借钱恢复生产,借钱给我们增加工资和福利,赚了钱,首先想着给我们盖房子,给地方交了8000多万的探头税。谁能做到让我们过上好日子,让我们安居,安居才能乐业,谁能做到,谁就受欢迎,谁就是我们眼里的英雄。我们朌他回来?是他和现在管矿人不一样。他被抓了以后,我们200多人为什么为他请愿,为他按红手印?是他心里有我们,我们也要为他挺身而出……

他被羁押了5年多,父亲也走了。身体也垮了。如今他孤身一人,他的心苦哇……

老人声音变哑了,今年过年,他让他的副手齐锡良给我们发来于海洋写的一段话。‘

……我没有父母了,顺锋矿老一辈工人师傅把我看作自己的孩子。你们当年冒着被伤害的危险,为我请愿。现在为我回矿工作,奔走呼号。是父母为孩子那样的不顾一切。我这个人不是完人,还有很多毛病。但我若回矿工作,我决定把矿山交给国家,只做一个管理者。实现我的承诺:让每个家庭有房子住,有比较高的工资收入,有家庭助学基金,有养老院,建立一个同呼吸共命运的集体,尤其是年岁大的老工人,我要像孝敬自己的妈妈爸爸一样,去孝敬他们,让他们的晚年过上幸福的生活……

老人说,从社会层次来说,我是底层的人,在一些有钱有势的人的眼里,我只是个劳动工具,但于海洋尊重我们,把我们视为父母……

张辅政老人说完这些话,眼里闪着感动的泪光……

我知道,这泪水是感动,也是欣慰。这个世界,最被珍视的是自己身上感受到的温度,是自己的眼睛和内心朴素的感知,

是差距比较之后才有的感概。

一位官至副省己是耄耋之年的老人对笔者说,站在今天的社会角度来看于海洋在每个历史阶段中走过的路,留下痕迹来看,可用懂感情,能担事,是个好人,来评价是比较客观的。

中国有句老话,人过留名,雁过留声。

于海洋走进辽阳顺锋钢铁有限公司,是被香港的黄锦新循名而来,随迹而至的。

基础是他的耳闻目睹。

案例是美国托马斯把企业委托给于海洋后,有了一个“救火”成功的标本。

……

黄锦拉住于海洋手说,从今天开始,我把辽阳顺锋钢铁有限公司交给你。你能救活沈阳富通,也给把辽阳顺锋救活……

处于风雨飘摇的困境下,黄锦新做出了委托于海洋出任辽阳顺锋钢铁有限公司董事长的决定。

这一决定,带着对于海洋能力挽危局的信任和希望。

有人说,于海洋如果不去辽阳顺锋钢铁有限公司,就不会在那个山沟里遭遇人生的滑铁卢。

于海洋对我说:一个非国有企业需要有自己传统文化的土壤,这是一个解决企业难点,弘扬民族精神的阵地。经济目标不是企业唯一目标,而树立企业的信仰,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和灵魂。

我当时就意识到,于海洋在企业文化方面的探索和实践,对非国有企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意义。

老人说,人世间,最美好的、最善良的、最打动人心的事情发生,都来源于文化的认知。

老人说,我已经八十岁了,但我一直想写一篇论文,题目叫“论于海洋在民营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文化价值”。

他说,我理由是,在今天的大环境里,民营企业家不仅要有市场意识,最重要是有社会(民意)的文化安放,因为一个企业只图赚钱,而没有一种让人泪流满面的力量。是远远不够的。是只顾眼前的哲学。什么是让人泪流满面的力量?首先是满足企业内部每个人诉求和难点,一次内心的感动胜过一百次空洞的说教。让人家过上吃穿不愁的日子,让员工有安全感成就感,才有企业的发展和对国家的贡献。

于海洋在这方面是接地气的,他在顺锋最打动人的是什么?是先借了钱把员工的的五险一金交了,是提高职工工资30%,是于海洋坚持不用国产的“股骨头,”使一位得了股骨头坏死病的职工用上了进口的“股骨头”,是在过年的时候,自己带车去水库给每家每户买了一条大鱼,是给职工传递一个吉祥的寓意——年年有余。

老人说,于海洋和我讲的一番话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他说,作为民营企业的董事长,我们党的初心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尽量让老百姓的兜里多装一些钱,我不需要很多钱,但老百姓需要钱……

陈景贵老人对我说,20年前,我在辽阳顺锋钢铁公司采访了十天,和于海洋多次深谈,有一些对话至今都没有忘记……

老人说,当时,比较成型的民营企业都是通过购买完成转制的,普遍存在取消原有的党委、工会等部门和职能,不管厂大厂小都是一个人说了算的家长式管理的现象。于海洋到顺锋公司后,率先提出把党组织建立来,成立党支部。于海洋说,党员是先锋队,一个企业没有先锋队就没有核心,没有核心就没有战斗力。把党支部作为合资企业的战斗堡垒,才能形成党组织是企业行政规范化管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这个事受到了重视,觉得合资企业能主动构建党组织,发挥党组织的核心作用,当时全国很少有,认为是非国有企业的一个方向……

老人说,我在采访中问了于海洋几个问题。

我问,现在许多民营企业都没有党支部、工会、共青团组织,许多人认为民营企业中党、工、青组织是个摆设,你怎么看?

答:不管什么体制的企业,都要有脊梁,党员就是脊梁,而且这个脊梁越多越好,党员队伍越大越好。

问,你办顺锋报,想法是什么?

答:我们有800多员工,把顺锋报做为一个解决企业问题的台,一个反映民意的窗口,一个弘扬正风正风的媒体,大环境需要文化支撑,小环境更需要文化的支撑。目地是把大家心拢到一起,建立一种氛围和方向,也是企业的文化,这种文化就是振奋企业群体的精气神。

问:你能表述一下意义吗?

答:就是让每一个员工知道,一个人不能只为自己活着,要为这个社会活着。要在有生之年,留给后代一份答卷。

问:什么答卷?

答:个人和集体共同换取的双赢和贡献。

问:你看懂了国情和人性?

答:以人为本,互相尊重,作为董事长我要充分满足每一位员工诉求,尽力解决每一位员工难处,让每位员工有好的生存环境。这是基础,没有这个基础,就没有双赢。

问:你认为什么是一个民营企业的成功?

答:是为解决员工的渴望和艰难而尽心尽力,达到相互受益。相互信任,相互尊重。

问,能否举个例子?

答,我接手顺锋公司的时候,企业已经停产13年了,800多名工人都在外边儿打工,有时候几天没有收入,生活挺难。

为了保住职工的饭碗,我上下奔走,最后惊动了多位老领导,中组部吕枫部长做了批示。才保护了职工的权益。

陈景贵,沉默了一会儿对笔者说,我最近也见过当年的几位老工人,他们也老了,头发都白了,他们给我讲了不少现在的事儿,他们挺难啊……

于海洋是念旧情的人啊!

他最近还请我吃饭,我对他说,海洋啊,老工人还惦记你,张辅政总结说你有三心,一是慈悲心,说你在顺锋公司每到月底开资的日子,都专门把秘书叫到办公室,向秘书提供一份名单,嘱咐秘书给这些人寄钱,并一再提醒秘书不要留地址和姓名。有一名受助女学生和她的母亲辗转找到了你,见面母女就哭了。

孩子说,叔啊,没有您我上不了大学,家里没有钱供我。我怎么报答您啊!

你说: 我也有女儿,不念书不行啊,你只管念好书,好好学习就是对叔的最好的报答……

二是忠心,说你不移民、没有绿卡,在国外没有存款。

三是孝心。说你父母话着的时候,你孝敬老人,现在父母不在了,把矿山的老工人视为自己的妈爸一样,现在你身体多病,一个人独身孤影,却还在想着矿山的老工人和企业的发展……

我想问问你,你伤过心吗?你对工人的评价,想说点什么吗?

陈景贵老人停了一下,用眼睛瞅着我,声音有点沙哑。

于海洋只回答了我一句话。

我来人间走一回,如果百年以后,人们提起于海洋来,能说这个人是个心肠好的人,就够了。

老人对笔者说。

于海洋说完这句话。

他哭了。

我也哭了。

(作者:康锦达)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金融科技下,金融企业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主播雨化田们再接新活,这次让网友们下载的是交管12123APP
深圳看到科技发布Kandao Meeting S 180°超广角智能视频会议机
QQ音乐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让这些孩子听见“听不见”的音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