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不该改掉的千年地名
罗友梓
一个叫潭湖的上千年古地名,在安仁县早几年的并村中,几个村干部临时开了半个小时的闭门会议就被改掉了,这在当地引发了不满和一片反对的声浪。
地名是历史的产物,具有自身的文化认同性和延续性。特别是是那些历史悠久的地名,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独特的地理文化和质朴的乡土文化内涵,是民族文化遗产。绝不可乱弃乱改!潭湖这个历史地名,得名于远古就存在了叫“潭”和“湖”的两处实地景观,据说始于新石器时期。而其从地域地名到政区地名的过渡演变期,则历时上千年。从散见于国内各种史志文献中得知,秦兵曾经驻扎潭湖寨(遗址尚存),汉唐时期就设立了潭湖关,明洪武四年,安仁县借用衡山县这块弹丸之地设立潭湖巡检司,康熙39年裁撤(明史有记载)。之后,潭湖又凭借其关口要塞和繁华商埠之地的优势,被中央政府冠以镇名一一潭湖镇(不同于一级政权单位的镇,为军事驻防要地。“镇”的含义为镇守、镇抚之意)。由于朝廷在此地长时间设司建镇,潭湖地名完成了由地域到政区的转变。期间,潭湖作为安仁县历史上的唯二巡检司(南安平司北潭湖司)和唯二军事重镇(唐武德五年设立的安仁镇、清康熙时期的国家地图上标有设立的潭湖镇)的政区之地名而载入了国史。宋代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司马迁的著作中曾经有记载。一位对潭湖政区地名历史有所了解和研究的行内人士说,从某种意义上说,一部潭湖的“司”(关)“镇”史,即为半部安仁史。此话虽夸张了点,却还基本符合事实。
明代潭湖巡检司旧衙
著名文史学者罗哲文曾指岀,中国历史悠久,内容丰富的地名文化,世界独一无二,堪称国之瑰宝。我国现存千年以上古县名700多个,千年古镇1000多个,千年古城500多个,古村落10万多个。这些古地名,是先人留下的一笔重要的文化资源,且见证了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历史。打开这些地名密码,走进地名背后的故事,对于今人了解地方历史,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丰富现代人的精神生活,乃至发掘旅游资源,皆无不裨益。很难想象,唐宋时期的潭湖地区竟与著名的历史事件“陈桥兵变”有密切联系。宋“一品夫人”墓和潭湖关指挥史陈汉杰墓两座宋墓主人,似乎是还在诉说当年的兵变情景。宋元时期名噪一时的“潭湖八景”和诗文,其美景和意境,仍为文明社会的现代人所欣赏。联合国第六届地名标准化会议指出“地名有重要的文化历史意义,随意改变地名,将造成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损失。”由于人们对地名文化缺乏认识,乱改地名,特别是随意乱改历史地名现象屡屡发生,传说四千多年前神农氏南巡,在南方的“乌陂渡”弃舟上岸处的地名,被今人改成不能再俗的“渡口”,颇有特色的“鹅公巷”,被改成不伦不类的“禾市”,含有故事内容的“杀帝坪”,被改成令人恐怖的“杀人坪”等,举不胜举。更具破坏性的是,古地名在大跃进时期,被改掉了一批,文化大革命时期“破四旧”又改被了一大批,很多历史地名就这样被改得“所剩无几”或者面目全非,令人十分痛心!值得庆幸的是,早几年并村工作中,安仁好些地方重新启用历史文化底蕴厚重和有特色的地名作为政区地名,如金紫仙镇,厚均村等。与此同时,个别地方仍存在乱改乱取地名的问题。必须严肃指出的是,象潭湖这样,长时间作为县域政区地名和军事要塞之地,且已载入国史的历史地名被改掉甚至消失,就本质上而言,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严重破坏,从长远来看,将造成安仁继承文化和历史传统方面的缺失。
清康熙地图.潭湖镇
在当前的形势下,如何加强对历史地名保护?笔者认为:
首先,站位要提高,认识要到位。要从保护历史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历史地名文化的保护。古地名是一个地方的灵魂,是一个地方的“活化石”。保护古地名,就是保护历史文化,就是保护源远流长历史文化的命脉,就是要留住人们的记忆。功在千秋,惠及子孙,同样是政绩。第九届联合国地名标准化大会暨第24次联合国地名专家组会议确定,地名属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
第二,措施要到位,要敢于直面问题,敢于担当。对濒危古地名,要重点排查,重点保护。对乱改历史文化古地名,要敢于说不。安仁一些古地名,与龙文化和神农文化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要重点保护并列入永久保护。对已成为当地文化标志的老地名不得随意更改,不能随意弃用。
乡村小镇
第三,拨乱反正,勇于改错,彰显担当。对已改的古地名,尽量争取按规定程序预以改错并恢复。湖南省民政厅在六十六年前发生的“南湾事件”处置过程中,工作人员严格把关,对乱改历史地名说不的改错精神,今天仍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当时,衡阳和郴州专区上报省政府的从衡山县划归安仁县管辖的名单中,有一个叫“长潭”的高级合作社,引起了他们的关注。工作人员经了解得知,这个1954年合并的髙级合作社,由长冲和潭湖司(包括毛屋和新屋冲等自然村落)两个初级合作社组成。社名由两地各取地名的头一个字拼凑而成。民政厅认为,这是违规乱改古地名的行为。故果断地否决了“长潭”这个拼凑的地名,采用了“长冲”这个(司马迁有记载的地名)老地名。之后,湖南省民政厅下发的“深塘、双江、长冲”三社划归安仁的批文,正式恢复了“长冲”这个古地名。历史常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想不到六十多年后,在该地并村中重现了这一幕。有人从垃圾桶里又检回了“长潭”这个乱拼的地名。而且几乎是畅通无阻、堂而皇之地用于长冲、潭湖和潭湖司三村合并的行政村名,令人啼笑皆非。其实,潭湖、长冲、潭市(潭湖司)三个村,本来就是1962年农村行政区划调整时,从禾市人民公社潭湖大队拆分出来的,三村合并时的村名,本应恢复“潭湖”这个千年老地名即可,可见,并村定村名的那次闭门的半小时会议,是多余的一个会议,也是违规的一次会议。完全没必要“多此一举”。
潭湖镇古街一角
第四,对确需更名的地名,要征得多数居(村)民同意,并召开有群众、专家参加的听证会。专家严格把关,严格立项,严格论证,规范程序,严格审核把关。
至此,笔者要呐喊一声:保护老地名,就必须对乱改古地名说不!留住乡愁,留住人们的记忆!
2024年7月19日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