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龄期女性,在生理和心理上往往面临着诸多变化和挑战。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作为一种常见的慢性妇科疾病,不仅严重影响育龄期女性的生殖健康,既往研究还证实,其与另一种更为致命的疾病——卵巢癌存在关联。
以往,尚未对不同子宫内膜异位症亚型与卵巢癌组织学类型之间的关联进行充分探索,因此患者还尚可抱有侥幸心理,但近日,《美国医学会杂志》在线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与未患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相比,患任何类型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高4.2倍,患有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高约10倍。这一发现,无疑为育龄期女性敲响了警钟。
与阴道炎、盆腔炎等妇科疾病相比,子宫内膜异位症或许并不广为人知,但其发病率却不容小觑。据统计,全球约有10%的育龄期女性,即1.76亿女性,正遭受着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困扰。这一庞大的数字,不仅揭示了内异症在女性群体中的高发性,也提醒我们必须给予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确切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能涉及遗传、免疫、环境和激素等多种因素。由于病因复杂且症状多样,子宫内膜异位症常常难以被早期诊断,很多患者在经历严重痛经、慢性骨盆痛,或不孕等问题时才被确诊。
更令人担忧的是,7月17日,犹他州大学亨茨曼癌症研究所、斯宾塞·福克斯·埃克尔斯医学院以及波士顿大学Chobanian & Avedisian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在《美国医学会杂志》发表的研究报告显示:
与没有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参与者相比,子宫内膜异位症参与者罹患卵巢癌(所有组织学类型:I型卵巢癌包括子宫内膜样癌、透明细胞癌、粘液性癌和低级别浆液性癌,II型卵巢癌包括高级别浆液性癌)整体风险高4.20倍,其中罹患I型卵巢癌风险高7.48倍,患II型卵巢癌风险高2.70倍。
不同子宫内膜异位症亚型与卵巢癌风险关联各异:
所有组织学类型中,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或卵巢子宫内膜样癌参与者,罹患卵巢癌的风险高于浅表性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其他子宫内膜异位症。
浅表性腹膜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其他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参与者,分别与卵巢癌风险升高2.82倍和2.62倍相关。
此外,尽管所有子宫内膜异位亚型参与者患I型和II型卵巢癌的风险都升高,但深部浸润型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或卵巢子宫内膜样癌,与I型卵巢癌发生风险升高的关联性“最强”。
面对这一研究结果,女性尤其是育龄期女性,更应关注自身健康,定期进行妇科检查,以便及早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并对其进行干预。
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通常需要综合考虑病史、症状、妇科检查、实验室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必要时还需进行腹腔镜检查,这是目前诊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金标准。
而若患者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那么早期进行干预可以显著改善症状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目前,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主要有两种方法,即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包括西药和中药,西药如口服避孕药、孕激素等,主要是通过调节激素水平来缓解症状;而中药如李小平妇炎丸、丹莪妇康煎膏等,则以活血化瘀为原则,同时,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兼顾清热化湿、温经散寒等。
而手术治疗则包括保守性手术、半根治性手术和根治性手术。保守性手术只切除异位内膜病灶,因此可保留患者的生育功能;半根治性手术主要适用于没有生育要求、症状重或者经保守性手术和药物治疗无效,但希望保留卵巢的患者;根治性手术即切除全子宫、双侧附件以及异位内膜病灶,通常只建议那些年龄较大、无生育要求、症状重或者经保守性手术和药物治疗无效的患者选择。
但不管是采用何种治疗方法,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帮助患者减轻不适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并降低卵巢癌的风险。
另外,鉴于患有严重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女性患卵巢癌的风险会显著增加。所以,这部分高风险人群应定期对子宫内膜异位症进行监测,并对卵巢癌进行筛查。卵巢癌筛查检查项目一般包括生殖系统超声、肿瘤标志物以及病理组织切片等。定期筛查可以帮助患者及早地发现卵巢癌的蛛丝马迹,为早期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总之,子宫内膜异位症对女性,尤其是育龄期女性的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特别是其还与卵巢癌紧密关联,这使得问题变得更加复杂和重要。面对这一现状,女性朋友们需要从多个层面入手,采取综合措施,只有这样,才能拥有健康、幸福的生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