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导老师:曾宇婷 文学与新闻学院李展宇 雷雅琪)在“乡村振兴”的时代大浪潮中,强调基层新闻工作的重要性。当下基层新闻工作有哪些短板?如何“破圈”?谁来“破圈”?
怀揣疑问,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本科生第二党支部乡村振兴帮扶团于7月5日至7月12日赴湘潭市花石镇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旨在探索基层新闻发展新路径,写好乡村振兴关键句。
图为团队出发前合影
扎根基层,把好“航船舵”
“树高千尺”离不开基层沃土,扎根群众才能“枝繁叶茂”。新莲心实践团在前期准备时搜集了详实的资料,结合当地实际,制定了科学可行的行动计划。基层新闻工作要保持人民情怀,记录伟大时代。团队成员坚持人民导向,提前联络当地村干,深入实际,了解情况。
图为莲厂女工与团队成员分享挑拣莲子技巧
常闻泥土芬芳,紧抓实干之根。新莲心实践团从踏入花石这片土地的第一天便开始联络群众,展开走访。为当地群众拍摄写真图集、结合当地党建工作组织防溺水宣讲、深入莲厂对话百姓……形式多样的活动在当地引发较大反响。踏石留印,抓铁留痕,团队成员与群众汗洒在一起、情融一块,真正了解了当地人民实际想要、切实需要怎样的基层媒体。深入基层,真抓实干,让“蓝图”可盼更可行。
放眼村企,聚焦“主力军”
花石镇作为湖南十大农业特色小镇之一,湘莲产业完善,不少企业脱颖而出,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着重要的中坚力量。乡镇村部作为地方同外界对话的重要平台,在基层新闻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新莲心实践团立足村企,明确主体,探寻“新”声。
图为团队负责人与村干交谈
团队积极与康兰、胡运庚等当地致富带头人展开对话,了解当地产业发展现状与困境。同时,深入村部,同以卢锦、王娥为代表的重要村干进行研究讨论。“缺乏人才和资金、观念陈旧等一系列因素都是我们新闻工作的拦路虎。”意识到其存在的问题的同时,团队组织开展了经验交流会,将自身学到的专业知识与当地干部分享交流,就“图片拍摄”与“新闻稿写作”两个主题进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座谈会。当地基层新闻工作者对团队成员分享的宝贵经验同样让团队成员受益匪浅。学生与干部相互学习,平等对话,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紧扣亮点,打破“信息茧”
“湘莲甲天下,潭莲冠湖湘。”花石镇拥有万亩莲花基地,其种植的“寸三莲”享誉全国。发掘地方特色,制造新闻亮点是当代基层新闻工作的难点、痛点。团队成员在当地干部的带领下参观莲田。了解其种植基本情况的同时,团队结合前期实践内容,通过视频vlog、图文plog等形式宣传当地特色。网上有关内容总浏览量近140w,其中部分内容被不少媒体转载,效果显著,影响久远。
图为“新莲心”实践团参观“万亩湘莲基地”
此外,团队成员致力于走出死胡同,发掘新点子。结合当地“老兵服务队”等特有名片,擦亮红色“底色”,厚植文化“本色”,不断打造“爆款”,发掘出了“湘莲精神”等宣传角度,大大提高了当地知名度。借助当地特色,按下一个又一个发展“快进键”;跳出局限,跑出振兴“加速度”。亮剑病灶,“看你们实操完我才知道,原来我们村就有这么多新闻点!小小莲花,还能这么宣传!”当地村干王娥感慨道。聚焦本地新闻点,才能让基层新闻建设从凭借外力人工输血,到向下挖掘自我造血。
“本次三下乡实践活动大大开拓了我的视野,在实践中我学到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点,更重要的是,这次活动激发了我的责任意识,我认识到乡村振兴是与每个青年相挂钩的重大课题!”团队成员李峰分享道。后续,团队计划依托湘潭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融媒体实验中心,深化村校合作模式,兼顾维度与深度,赋能乡村振兴。
逐梦前行的伟大时代,唯有实践方能写下生动故事。萤萤之光,终汇成璀璨星河。以个人“小我”熔铸乡村振兴“大我”,让青年之光在时代征程中璀璨闪耀。振兴乡村,青年一直在路上。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