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4日—7月29日,四川农业大学的新型高效减振阻尼器研究科研实践团队在土木学院进行了为期两周的社会实践。团队通过文献查阅和实验研究后提出:合理设置碰撞块的间隔和质量可以有效提升碰撞阻尼器的减振性能。
自20世纪90年代起,我国开始进行大规模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公路桥梁建设完成最多的国家,大跨桥梁数量达到世界总量的一半,是名副其实的桥梁建设大国,因此桥梁安全不容忽视。而桥梁在地震和强风影响下容易引起各构件的形变,碰撞,造成局部损伤或主梁脱落等严重后果,威胁行人和车辆的交通安全。桥梁抗振体系运用了各种阻尼约束系统来吸能,耗能,但却仍有诸多弊病,例如减隔振体系水平方向减振效果不佳,损害减振支座寿命等。基于以上弊端,团队研发新型减振阻尼器,对于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降低灾害损失,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7月14日上午,团队成员在土木工程学院聚集,针对现有桥梁减振阻尼器存在的技术问题,团队确定实验研究方向,提出了能够提高桥梁结构的弹性,缓解结构在强风与地震作用下的大幅度抖动,降低灾害损失的新型高效减振阻尼器。
图为团队实验准备阶段
7月20日,部分队员在队长带领下前往乡村进行实地调研,观察桥梁结构,分析减振阻尼器在桥梁不同位置产生的不同影响效果。7月22日,团队成员前往成都,参观拜访科技有限公司,了解桥梁发展现状。7月23日至7月29日,团队成员多次实验,通过指导老师和团队研究生的指点,不断优化改革,得到最佳设计图。
图左为团队成员测量桥墩,图右为观察桥梁结构
图为团队设计流程图
图为团队部分成员合影留恋
团队预计,有望根据研究成果制造性能更加优良的土木结构减振阻尼器,相较于传统阻尼器有更广的适用范围和更低的成本,能够带来实际的工程意义和市场价值。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