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服务型制造加速发展,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但标准化工作相对滞后,亟需建立完善的标准体系,夯实服务型制造发展的技术基础。2024年5月,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组织编制的《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下文简称“《指南》”)正式发布,标志着服务型制造标准化工作进入全新的加速推进阶段。
服务型制造标准体系由基础通用、核心要素、业务类型、融合业态应用等四个分体系组成。其中,服务型制造核心要素标准分体系用于规范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关键要素,以实现产品服务组合的高效供给,包括产品服务组合、资源池、组织与流程、人才等4个部分。
服务型制造核心要素标准分体系在规范发展服务型制造的关键要素、提高产品服务供给效率、优化资源配置、加强组织协同、促进人才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是推动服务型制造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根据多年的理论研究与行业实践经验,围绕服务型制造核心要素标准分体系,就资源池、组织与流程、人才等标准的内涵与作用带来一些解读,供领域内外的专家学者、行业实践者和政府管理者参考。
一、资源池标准的内涵与作用解析
资源池标准强调高度标准化与规范化的数据管理。 一是数据格式的标准化。在服务型制造过程中,数据来源广泛且格式多样,如生产数据、销售数据、服务数据、客户反馈等。通过制定统一的数据格式标准,确保数据能够无缝对接、相互兼容,为后续的数据处理、分析及应用奠定坚实基础。这种标准化可以有效提高数据的一致性和准确性,为企业的决策支持提供了可靠保障。二是管理流程的规范化。包括数据采集、转换、存储、查询及应用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制定和执行。通过明确各环节的责任主体、操作流程和质量要求,资源池标准确保了数据管理的有序性和高效性。同时,规范化的管理流程还有助于减少人为错误和重复劳动,提高整体工作效率和数据利用价值。
资源池标准注重构建集成性与综合性的资源库。 一是资源池标准涵盖了产品设计、生产、销售、服务等各个环节的数据,这种全生命周期的数据链条集成有助于企业全面了解产品服务的运行状况和市场反馈,为后续的改进和优化提供数据支持。二是资源池集成了科学知识、组织知识、信息科学技术等多维度的知识资源,有助于提升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还能促进企业内部的知识共享和协作学习,形成良好的知识生态环境。三是产品服务资源池构建了一个综合性的资源库,不仅支持企业内部的数据共享和知识交流,还能为外部合作伙伴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支持,促进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资源池标准关注灵活的动态性与可扩展性设计。 一是资源池标准要求资源池能够根据市场环境的变化、技术进步的推动以及客户需求的多样化等因素进行快速调整,包括数据结构的优化、知识领域的拓展以及处理能力的提升等方面。通过保持动态性,资源池能够确保始终与企业的发展战略和业务需求保持同步。二是资源池标准还强调了可扩展性的设计。通过预留接口等设计手段,资源池能够轻松扩展其容量和功能范围,满足企业不断增长的数据处理和知识管理需求。
资源池标准强调智能化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 产品服务资源池标准强调了智能化的数据处理与分析能力的重要性,通过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资源池能够自动对海量数据进行清洗、整合、挖掘和分析。这种智能化的数据处理方式不仅提高了数据处理的效率和准确性,还降低了人工干预的成本和风险。在智能化处理的基础上,资源池还能够为企业提供深入的市场洞察和业务洞察,通过对数据的深度挖掘和分析,发现隐藏在数据背后的规律和趋势,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决策方案提供有力支持,帮助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还能推动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二、服务型制造组织与流程标准的内涵与作用解析
企业组织与流程标准的内涵解析 。 首先,企业组织与流程标准强调组织架构调整与灵活性。企业组织与流程标准首先关注于组织架构的调整与优化,以适应服务型制造模式的需求。服务型制造强调快速响应市场变化、灵活配置资源以及提供定制化服务,这就要求企业的组织架构必须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敏捷性。标准中明确了组织架构调整的原则、方法和流程,包括部门的设立与撤销、职能的划分与调整、岗位的设置与变动等,以确保企业能够迅速适应市场需求,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其次,企业组织与流程标准关注协作流程改进与效率提升。企业组织与流程标准还聚焦于协作流程的改进与效率提升。服务型制造要求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以及员工之间能够实现无缝协作,以确保服务的顺畅交付。标准规定各部门之间的协作流程、沟通机制以及责任划分,通过标准化、规范化的流程管理,减少沟通成本,提高协作效率。同时,标准还鼓励企业采用先进的流程管理工具和技术,如流程自动化、流程可视化等,以进一步提升流程执行的效率和准确性。
最后,企业组织与流程标准注重资源配置与保障。服务型制造模式下,资源配置的合理性直接关系到企业的服务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企业组织与流程标准在资源配置方面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包括人员配置、管理资源配置和物料资源保障配置等。通过科学合理的资源规划和管理,企业能够确保在服务交付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资源得到及时、充分的保障,从而提升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跨组织协同标准的内涵解析 。 首先,跨组织协同标准主要关注于服务型制造相关企业之间的协同制造和服务业务流程接口的规范。在服务型制造生态系统中,企业之间需要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解决方案,以确保不同企业之间的信息系统能够顺畅对接,实现数据的实时共享和业务的无缝协作。
其次,跨组织协同标准还强调了协作网络的构建与运行。协作网络是服务型制造生态系统中各企业之间实现价值共创的重要平台。标准中规定了协作网络的组建原则、成员资格、协作规则以及利益分配机制等,以确保协作网络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最后,跨组织协同标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价值共创与共赢。在服务型制造生态系统中,各企业通过协同合作共同创造价值,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利益共享。标准中强调了价值共创的重要性,通过价值共创,企业能够不断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同时促进整个生态系统的繁荣发展。
组织与流程标准的作用阐述 。 首先,企业组织与流程标准通过规范组织架构调整、协作流程改进以及资源配置与保障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提升服务型制造企业的服务响应速度与灵活性。标准化的流程管理减少了沟通成本和决策时间,使得企业能够更快地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
其次,跨组织协同标准通过规范协同制造和服务业务流程接口以及协作网络的构建与运行等方面的内容,有助于提高服务型制造企业之间的协作效率与资源利用率。标准化的接口协议和交互流程降低了企业之间的合作门槛和沟通成本,使得企业能够更加顺畅地进行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
最后,组织与流程标准促进价值共创与共赢的实现。通过协同创新、共享资源和优化流程等手段,企业能够共同创造价值并分享利益。这种价值共创的模式不仅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还促进了整个生态系统的繁荣发展。同时,跨组织协同标准的实施还增强了企业之间的信任和合作意愿为未来的深度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服务型制造人才标准的内涵与作用解析
服务型制造人才标准的内涵解析 。 服务型制造人才体系涵盖了人才评价、招聘、培育、用留四大关键环节,每一环节都紧密围绕服务型制造的特点和需求,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内涵体系。
首先,人才评价标准是服务型制造人才管理体系的基石,它明确了服务型制造复合型创新人才应具备的能力结构和综合素质。这些标准不仅包括专业知识技能、行业经验阅历等硬性指标,还涵盖了创新思维、团队协作能力、客户服务意识等软性素质。通过建立各层级、各条线的具体评价标准,如产品服务经理评价标准、专业技术服务人员评价标准等,可以确保人才选拔的精准性和科学性。
其次,人才招聘标准通过明确招聘需求、制定选拔标准、优化选拔流程等措施,可以畅通企业内外部人才供应渠道,吸引和选拔到更多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经验的服务型制造人才。同时,招聘标准的建立还有助于提升企业形象和品牌影响力,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再次,人才培育标准是加速服务型制造人才成长的重要保障。它涵盖了课程体系、师资体系、管理体系等多个方面,旨在通过系统化的培训和教育,提升人才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技能。课程体系应紧密围绕服务型制造的核心业务和发展需求,设置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课程模块;师资体系则应汇聚行业专家、学者和资深从业者,为学员提供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和指导;管理体系则负责监督培训过程、评估培训效果、优化培训方案等,确保培训工作的有效性和持续性。
最后。人才用留标准是激发人才活力、保持人才稳定的重要手段。通过为人才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路径和广阔的成长空间,可以激发人才的内在动力和工作热情;通过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干部选拔机制和后备梯队建设机制,可以确保优秀人才得到及时任用和培养;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薪酬绩效制度和短中长期激励制度,可以充分体现人才的价值和贡献;通过实施人性化的人才关怀制度,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这些措施有助于构建一个充满活力、和谐稳定的服务型制造人才生态系统。
服务型制造人才标准的作用阐述 。 首先,服务型制造人才标准有助于企业优化人才结构,提升团队竞争力。通过明确的人才评价标准和招聘标准,企业可以精准选拔到符合服务型制造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通过系统化的人才培育标准和用留标准,企业可以加速人才的成长和进步,提高团队的整体素质和战斗力。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助于企业构建一支高素质、复合型的服务型制造人才队伍,为企业的转型升级和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其次,服务型制造人才标准在“用留”环节的设计上尤为注重激发人才的活力和创新精神。通过为人才提供清晰的职业发展通道和广阔的成长空间,企业可以激发人才的内在动力和工作热情;通过设计科学合理的薪酬绩效制度和短中长期激励制度,企业可以充分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力;通过实施人性化的人才关怀制度,企业可以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忠诚度。这些措施的共同作用将有助于营造一个充满活力、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和创新环境,促进企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
再次,服务型制造人才标准的建立和实施有助于提升企业的社会形象和品牌吸引力。一方面,通过制定高标准、严要求的人才管理规范,企业可以展现其专业、严谨、负责任的企业形象;另一方面,通过吸引和保留高素质的服务型制造人才,企业可以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实力和服务水平,增强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最后,服务型制造人才标准在“育”的环节强调了知识共享与协同创新的重要性。通过构建完善的课程体系和师资体系,企业不仅传授专业知识与技能,还鼓励跨领域、跨部门的交流与合作。这种知识共享机制有助于打破信息壁垒,促进不同专业背景人才之间的思想碰撞与灵感激发。同时,通过设立项目合作、团队建设等实践活动,企业能够引导员工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协同创新,共同推动服务型制造技术的突破与应用。这种知识共享与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将进一步增强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服务型制造研究院)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