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药材好,药才好——求解道地药材何以地道

2024-09-06 16:40:08       来源:今报在线

 

常言道“好土生好苗”,中药历来讲究药材的来路。千百年来,“道地药材”成为公认的优质药材的代名词。那么,道地药材到底地道在哪?记者期来到多个中药材产区,走进田间地头、生产车间、贸易市场,一探究竟。

文脉厚重,沉香千载

“道地药材”,是我国古代医药学家针对中药材提出的概念。“道”是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在一段时间内相当于现代中国的地级行政区;“地”是“道”以下的具体产地。这一概念正如我国《中医药法》所界定,“道地中药材是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与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在宁夏中宁一家枸杞庄园,采摘工准备将采摘的枸杞称重

“枸杞就是这样一种传承千年的药材。”记者日走进宁夏枸杞博物馆,听导游讲解宁夏枸杞的前世今生。一件件实物、一份份文献、一个个场景,穿过岁月、直抵人心。“‘枸杞’这个名称最早记载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

在历史记载中,上至皇帝御用养生、下至百姓良药配方,都可以看到枸杞的影子。《诗经》对枸杞有这样的描述:“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

6月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举办的第七届枸杞产业博览会上,一幅幅展示枸杞文化的图片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看。中宁县枸杞产业中心副主任刘娟向游客介绍,枸杞原本是野生植物,到了唐宋时期,人们意识到枸杞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刘禹锡在诗中记载:“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苏轼也以枸杞为题作诗称赞道:“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

同样,当归在中药史上也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学典籍中,就有对当归的记载。走进素有“中国当归之乡”之称的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眼前是山峦起伏、盆地毗连、草场宽阔的独特风貌,不时可见群山环绕中的片片药田。村庄里,药农们一派种植、晾晒、售卖当归的繁忙景象。

关于当归之名,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传说。相传古时有一对恩爱夫妻,丈夫进山采药,数载未归。妻子思念心切,忧郁成病,至丈夫归时,已奄奄一息,但口中仍念“夫君应当归来”。丈夫遂将所采之药熬汤给妻子服用。数日后,妻子痊愈。人们便把这种药草称为“当归”。

记者查阅典籍发现,当归也是文人墨客争相咏颂的一种药材。唐代诗人张说写道:“一雁雪上飞,值我衡阳道。口衔离别字,远寄当归草。”宋代诗人王质称赞:“何药能医肠九回,榴莲不似蜀当归。却簪征帽解戎衣,泪下猿声巴峡里。”

因为千年传承,道地药材显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医学功效,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家余秋雨在《漂泊者们》里记载着他在异国他乡的见闻:“身后正好是一家中药店,才探头,一股甘草、薄荷和其他种种药材相交糅的香味扑鼻而来。这是一种再亲切不过的香味……这股气味,把中国人的身体状况、阴阳气血,组织成一种共通的旋律,在天涯海角飘洒得悠悠扬扬”。

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一株小草连接世界。些年,余秋雨遇到的这类中药店在海外越来越多。我国大力支持发展中医药,促进中医药文明的传承创新。中医药越来越获得国际认可,“中国处方”日渐惠及全球,中医药文化在海外落地生根,在世界医学舞台熠熠生辉。

一方水土一株苗

走进甘肃省岷县麻子川镇大草滩村,2600多米海拔的山腰上,成片的当归枝叶葳蕤,长势喜人。这块由劲牌有限公司、甘肃九州天润公司共建的当归种植基地,连绵上千亩,把层层梯田铺成“绿毯”,丰收在望。大草滩村祖祖辈辈种植药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岷县位于甘肃南部,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秦岭交会地带,高寒阴湿的气候环境为中药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尤以当归、黄芪、党参最为知名。

就是这三种药材,在岷县也并非随处可种植。在离大草滩村仅30公里的岷县梅川镇车路村就不适宜种植当归。车路村60岁的村民陈龙忠种了一辈子中药材,但都以黄芪、党参为主。“前些年,当归价格更高些,许多村民改种当归,但都失败了,只好又改回种黄芪。”陈龙忠说。

“当归是喜低温、长日照的作物,喜高寒凉爽气候,只有气候、土壤、水分等都最佳,才能种出高品质的道地药材。”当地的农艺师庞凯说,当归育苗选择在2600米—2800米海拔的熟地,在年均气温5.7—6摄氏度的小坡度黑土地上种植。

在“进一步是荒漠、退一步是绿洲”的宁夏中宁县,生长着这里最广为人知的植物——枸杞。以中宁为核心产区及周边地区栽培的枸杞子被列入《道地药材标准汇编》。

宁夏位于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会地区,莽莽苍苍的贺兰山脉,削弱了西伯利亚高压冷气流,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侵。宁夏南部的六盘山,阻隔了东南的潮湿空气和雨水。黄河自西向东穿流而过,与清水河流域交汇,形成了清水河洪积物和黄河冲积原。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祁伟说,在中宁这片褐色山体与浑黄的河水围绕的绿洲里,富含矿物质、弱碱的肥沃土壤,为枸杞提供了恰到好处的营养成分,使得这里的枸杞“甘美异于他乡”。

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中国北方地区枸杞气候适宜区划》研究表明,宁夏黄河灌区的中南部地区是北方地区枸杞种植最适宜区域。2001年,“中宁枸杞”被原国家工商局注册为原产地证明商标。2004年,“宁夏枸杞”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国枸杞看宁夏,宁夏枸杞看中宁”。走进中宁枸杞交易市场,巨大的横幅标语格外引人注意。早上7点,市场里已是人声鼎沸,往来商户络绎不绝。“90后”商户吴海玲正麻利地将不同枸杞分别放入标有“宁夏枸杞”“外省枸杞”的筐子中。“你敞眼一看,这枸杞都一样,其实不然。”说话间,她从“宁夏枸杞”筐中抓了一把枸杞,另一手也从另一筐中抓了一把,然后展示给记者看,“不是宁夏的枸杞已经粘成一块了,而宁夏枸杞还是松散的。”

精耕细作固根本

种植是中药材业的“第一车间”。在种植环节,从育种、栽培到采收,时间跨度长且程序繁琐,如何科学规范管理,从源头保障药材品质、保证中药材质量安全?

在岷县麻子川镇的劲牌九州天润种植基地,当归长势正盛,生机勃勃。基地技术人员正在地里,将一株株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的当归拔掉。“既担心它长不好,也担心它长得太好。”面对记者的疑问,基地负责人郝玉东说,当归是根茎类植物,主要以根茎为药材,如果枝干太矮小,根茎也不可能长大;如果枝干太茂盛,又过多攫取养分,根茎也长不好。要想“根大树不壮”就要掌握好施肥的时机和强度,“这就得靠药农长期的种植经验,靠眼力判断,像养孩子一般,每天认真地照看”。

为确保中药材的品质,除草也得靠人工。“我们每次除草就要花费50万元。”宁夏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贵武告诉记者,公司在中宁县种植有1万亩枸杞,每年至少进行3次除草,每次都要聘请1000名村民,进行5天的人工除草。

采摘枸杞也是一件“手艺活”。6月份,恰逢枸杞鲜果采摘季,走进劲牌公司中宁枸杞规范化种植基地,一颗颗鲜红欲滴、肥美诱人的枸杞缀满枝头。“这东西叫‘薄皮’,很娇气,拿捏力度要刚刚好,稍微多用点力,它就破皮了,裂开了,将来会烂;少用点力,又摘不下来。”正在采摘枸杞的王玉珍操着一口宁夏方言对记者说,“摘枸杞这事儿看起来轻巧,小时候,我们父母都不会让我们碰的。只有当了几年茨农,才敢下田去摘。”

在宁夏,枸杞树称为“茨”,所以种枸杞的就叫茨农。要想当一名合格的茨农,也非易事。正在中宁县舟塔乡万亩枸杞示范园劳作的57岁村民闫秀兰告诉记者,他们家世代都是茨农,她从小就跟着父母一起种枸杞。“春天就开始绞茨,做好病虫害防治。”

“绞茨就是剪枝。”见记者满脸疑惑,在一旁干活的周学民连忙补充道,“夏季施肥也很有讲究,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还要瞅着个阴天,最好是下午4点钟之后,拥肥效果最好。”

在离中宁县200公里之外的甘肃省兰州市,百合也同样被农民如此地“宠着”,这也是400多年传承下来的耕种俗。从兰州主城区向南出发,沿着国道驶向2000多米海拔的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村口“天下百合第一村”几个大字十分醒目,道路两旁碧玉生,郁郁葱葱的百合长势正旺。

在村里广场晾晒百合的冯珠兰,眼见记者走过来,连忙招手询问,是不是来收购百合的。夕阳下,她一只手拿着小刀,一只手掰着百合瓣,娴熟地分拣清理。“你看这百合有大有小,有好有坏,还是跟种植技术有关系。”冯珠兰捧上一捧百合向记者展示着说,选种子要分三个等级,分开种,不是每块地都可以种,雨水多的年份要选靠阳面的地,雨水少的年份选靠阴面的地。“我们村虽然是百合村,但不是随便就可以种的,我种了50多年百合,才摸清门道。”

作为国家地标产品,兰州百合色泽洁白如玉、肉质肥厚香甜,素有“兰州百合甲天下”的美誉。以百合为主业的爽口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杜清国介绍,兰州百合种植周期长,生三年、养三年、长三年。百合生长需要很多营养,因此不能持续栽种,必须与其他作物倒茬,让土地休养生息。

现代技术让“经验”更“科学”

中医药传承数千载,一剂中药方往往包含十几味甚至几十味中药材,历经了从种植、收割、储运到制剂等各个环节,涉及流程较多、人员繁杂、地点变换,如何持续把控质量?曾是困扰中药材产业从业人员的一大问题。

“以前种药靠经验,现在全靠高科技”。走进劲牌公司中宁枸杞规范化种植基地,不少老药农连发感叹。基地一角的滑轨式遮雨棚、人工模拟降雨系统、水肥一体化设施、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等设施,看上去科技感十足。宁夏气象科学研究所专家张磊带领团队,正在针对枸杞生长中的气象问题开展观测研究。

“当前,夏季盛果期要关注降水对裂果的影响,在春季萌芽期、花苞期要做好霜冻等防护。”张磊说,通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科学指导枸杞田间管理。

走进宁夏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只见工人将一筐筐枸杞鲜果倒入水槽,经过自来水清洗后,送入传送带进行喷淋,然后,再次进行清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第一轮清洗是用自来水将枸杞表面的泥土等附着物洗净,喷淋则是用苏打水将其表层附着的细菌及微小的灰尘等吸附下来,最后再用自来水将苏打水残留洗净。

接下来就是烘干环节。工人将鲜果经过脱蜡处理,再轻轻地均匀摊铺在果栈上,果栈再叠放在板车上,将板车和果栈推送到烘道里,开动风机,将电热风送入烘道进行烘干。“以前,制作枸杞子都是通过自然晾晒,但少不了蚊虫的侵扰,枸杞子的品质也有了影响。”公司负责人马莉说,电热风烘干,不烧煤,减少二氧化硫对枸杞的影响,确保枸杞子品质纯正。公司生产的枸杞子作为优质中药材,长期供应给劲牌公司作为保健酒和中药的重要原料。

药材好,药才好。为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水,中药材生产大县甘肃岷县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道地中药材质量全程追溯管理体系,中药材基地选种、培育、采收、加工、包装、储藏、物流等各环节信息全程电子留痕,全程溯源一目了然。

宽阔整洁的厂房、先进的控温储库、完善的机械加工流程……这一切在甘肃九州天润中药产业有限公司一应俱全。走进公司实验室,从中药材标本到分类提取检验,各类科室和先进设备让人眼前一亮。

公司负责人赵亮告诉记者,公司建有当归、黄芪、党参、甘草标准化示范基地,分别于2014年5月和2016年1月通过国家GAP认证,成为劲牌公司的稳定供应商。期,公司又通过美国FDA认证,首单价值7035美元的中药材正在运输途中,即将运抵美国长滩市。

在九州天润公司生产车间,一排排打捆的药材,有序地摆放在冷冻车间货架上。赵亮说,过去,为更好地保存中药材,一些药农会采用硫黄熏蒸,防止生虫发霉。外观看上去发黄发亮,更好看,但是会导致二氧化硫残留超标。在甘肃农业大学的帮助下,九州天润获批拥有《一种当归的无硫加工方法》等11项专利。

像劲牌、九州天润一样,一批批企业持续运用创新科技完善中药材种植加工流程,成为我国中医药产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把牢“质量关”的“中流砥柱”。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商业快讯

药材好,药才好——求解道地药材何以地道

2024-09-06 16:40:08   今报在线

 

常言道“好土生好苗”,中药历来讲究药材的来路。千百年来,“道地药材”成为公认的优质药材的代名词。那么,道地药材到底地道在哪?记者期来到多个中药材产区,走进田间地头、生产车间、贸易市场,一探究竟。

文脉厚重,沉香千载

“道地药材”,是我国古代医药学家针对中药材提出的概念。“道”是古代的一种行政区划,在一段时间内相当于现代中国的地级行政区;“地”是“道”以下的具体产地。这一概念正如我国《中医药法》所界定,“道地中药材是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与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在宁夏中宁一家枸杞庄园,采摘工准备将采摘的枸杞称重

“枸杞就是这样一种传承千年的药材。”记者日走进宁夏枸杞博物馆,听导游讲解宁夏枸杞的前世今生。一件件实物、一份份文献、一个个场景,穿过岁月、直抵人心。“‘枸杞’这个名称最早记载在殷商时代的甲骨文中。”

在历史记载中,上至皇帝御用养生、下至百姓良药配方,都可以看到枸杞的影子。《诗经》对枸杞有这样的描述:“陟彼北山,言采其杞”“翩翩者鵻,载飞载止,集于苞杞”。

6月底,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宁县举办的第七届枸杞产业博览会上,一幅幅展示枸杞文化的图片吸引不少游客驻足观看。中宁县枸杞产业中心副主任刘娟向游客介绍,枸杞原本是野生植物,到了唐宋时期,人们意识到枸杞有延年益寿的功效。刘禹锡在诗中记载:“枝繁本是仙人杖,根老能成瑞犬形。上品功能甘露味,还知一勺可延龄。”苏轼也以枸杞为题作诗称赞道:“根茎与花实,收拾无弃物。大将玄吾鬓,小则饷我客。”

同样,当归在中药史上也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神农本草经》等古代医学典籍中,就有对当归的记载。走进素有“中国当归之乡”之称的甘肃省定西市岷县,眼前是山峦起伏、盆地毗连、草场宽阔的独特风貌,不时可见群山环绕中的片片药田。村庄里,药农们一派种植、晾晒、售卖当归的繁忙景象。

关于当归之名,这里流传着一个美丽传说。相传古时有一对恩爱夫妻,丈夫进山采药,数载未归。妻子思念心切,忧郁成病,至丈夫归时,已奄奄一息,但口中仍念“夫君应当归来”。丈夫遂将所采之药熬汤给妻子服用。数日后,妻子痊愈。人们便把这种药草称为“当归”。

记者查阅典籍发现,当归也是文人墨客争相咏颂的一种药材。唐代诗人张说写道:“一雁雪上飞,值我衡阳道。口衔离别字,远寄当归草。”宋代诗人王质称赞:“何药能医肠九回,榴莲不似蜀当归。却簪征帽解戎衣,泪下猿声巴峡里。”

因为千年传承,道地药材显现出独特的文化魅力和医学功效,在中国人的生活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作家余秋雨在《漂泊者们》里记载着他在异国他乡的见闻:“身后正好是一家中药店,才探头,一股甘草、薄荷和其他种种药材相交糅的香味扑鼻而来。这是一种再亲切不过的香味……这股气味,把中国人的身体状况、阴阳气血,组织成一种共通的旋律,在天涯海角飘洒得悠悠扬扬”。

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一株小草连接世界。些年,余秋雨遇到的这类中药店在海外越来越多。我国大力支持发展中医药,促进中医药文明的传承创新。中医药越来越获得国际认可,“中国处方”日渐惠及全球,中医药文化在海外落地生根,在世界医学舞台熠熠生辉。

一方水土一株苗

走进甘肃省岷县麻子川镇大草滩村,2600多米海拔的山腰上,成片的当归枝叶葳蕤,长势喜人。这块由劲牌有限公司、甘肃九州天润公司共建的当归种植基地,连绵上千亩,把层层梯田铺成“绿毯”,丰收在望。大草滩村祖祖辈辈种植药材,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岷县位于甘肃南部,地处青藏高原、黄土高原和西秦岭交会地带,高寒阴湿的气候环境为中药材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条件,素有“千年药乡”“天然药库”之称。尤以当归、黄芪、党参最为知名。

就是这三种药材,在岷县也并非随处可种植。在离大草滩村仅30公里的岷县梅川镇车路村就不适宜种植当归。车路村60岁的村民陈龙忠种了一辈子中药材,但都以黄芪、党参为主。“前些年,当归价格更高些,许多村民改种当归,但都失败了,只好又改回种黄芪。”陈龙忠说。

“当归是喜低温、长日照的作物,喜高寒凉爽气候,只有气候、土壤、水分等都最佳,才能种出高品质的道地药材。”当地的农艺师庞凯说,当归育苗选择在2600米—2800米海拔的熟地,在年均气温5.7—6摄氏度的小坡度黑土地上种植。

在“进一步是荒漠、退一步是绿洲”的宁夏中宁县,生长着这里最广为人知的植物——枸杞。以中宁为核心产区及周边地区栽培的枸杞子被列入《道地药材标准汇编》。

宁夏位于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交会地区,莽莽苍苍的贺兰山脉,削弱了西伯利亚高压冷气流,阻挡了腾格里沙漠的东侵。宁夏南部的六盘山,阻隔了东南的潮湿空气和雨水。黄河自西向东穿流而过,与清水河流域交汇,形成了清水河洪积物和黄河冲积原。

宁夏枸杞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祁伟说,在中宁这片褐色山体与浑黄的河水围绕的绿洲里,富含矿物质、弱碱的肥沃土壤,为枸杞提供了恰到好处的营养成分,使得这里的枸杞“甘美异于他乡”。

2002年国家自然科学资金项目《中国北方地区枸杞气候适宜区划》研究表明,宁夏黄河灌区的中南部地区是北方地区枸杞种植最适宜区域。2001年,“中宁枸杞”被原国家工商局注册为原产地证明商标。2004年,“宁夏枸杞”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中国枸杞看宁夏,宁夏枸杞看中宁”。走进中宁枸杞交易市场,巨大的横幅标语格外引人注意。早上7点,市场里已是人声鼎沸,往来商户络绎不绝。“90后”商户吴海玲正麻利地将不同枸杞分别放入标有“宁夏枸杞”“外省枸杞”的筐子中。“你敞眼一看,这枸杞都一样,其实不然。”说话间,她从“宁夏枸杞”筐中抓了一把枸杞,另一手也从另一筐中抓了一把,然后展示给记者看,“不是宁夏的枸杞已经粘成一块了,而宁夏枸杞还是松散的。”

精耕细作固根本

种植是中药材业的“第一车间”。在种植环节,从育种、栽培到采收,时间跨度长且程序繁琐,如何科学规范管理,从源头保障药材品质、保证中药材质量安全?

在岷县麻子川镇的劲牌九州天润种植基地,当归长势正盛,生机勃勃。基地技术人员正在地里,将一株株高大粗壮、枝繁叶茂的当归拔掉。“既担心它长不好,也担心它长得太好。”面对记者的疑问,基地负责人郝玉东说,当归是根茎类植物,主要以根茎为药材,如果枝干太矮小,根茎也不可能长大;如果枝干太茂盛,又过多攫取养分,根茎也长不好。要想“根大树不壮”就要掌握好施肥的时机和强度,“这就得靠药农长期的种植经验,靠眼力判断,像养孩子一般,每天认真地照看”。

为确保中药材的品质,除草也得靠人工。“我们每次除草就要花费50万元。”宁夏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董事长高贵武告诉记者,公司在中宁县种植有1万亩枸杞,每年至少进行3次除草,每次都要聘请1000名村民,进行5天的人工除草。

采摘枸杞也是一件“手艺活”。6月份,恰逢枸杞鲜果采摘季,走进劲牌公司中宁枸杞规范化种植基地,一颗颗鲜红欲滴、肥美诱人的枸杞缀满枝头。“这东西叫‘薄皮’,很娇气,拿捏力度要刚刚好,稍微多用点力,它就破皮了,裂开了,将来会烂;少用点力,又摘不下来。”正在采摘枸杞的王玉珍操着一口宁夏方言对记者说,“摘枸杞这事儿看起来轻巧,小时候,我们父母都不会让我们碰的。只有当了几年茨农,才敢下田去摘。”

在宁夏,枸杞树称为“茨”,所以种枸杞的就叫茨农。要想当一名合格的茨农,也非易事。正在中宁县舟塔乡万亩枸杞示范园劳作的57岁村民闫秀兰告诉记者,他们家世代都是茨农,她从小就跟着父母一起种枸杞。“春天就开始绞茨,做好病虫害防治。”

“绞茨就是剪枝。”见记者满脸疑惑,在一旁干活的周学民连忙补充道,“夏季施肥也很有讲究,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还要瞅着个阴天,最好是下午4点钟之后,拥肥效果最好。”

在离中宁县200公里之外的甘肃省兰州市,百合也同样被农民如此地“宠着”,这也是400多年传承下来的耕种俗。从兰州主城区向南出发,沿着国道驶向2000多米海拔的七里河区西果园镇袁家湾村,村口“天下百合第一村”几个大字十分醒目,道路两旁碧玉生,郁郁葱葱的百合长势正旺。

在村里广场晾晒百合的冯珠兰,眼见记者走过来,连忙招手询问,是不是来收购百合的。夕阳下,她一只手拿着小刀,一只手掰着百合瓣,娴熟地分拣清理。“你看这百合有大有小,有好有坏,还是跟种植技术有关系。”冯珠兰捧上一捧百合向记者展示着说,选种子要分三个等级,分开种,不是每块地都可以种,雨水多的年份要选靠阳面的地,雨水少的年份选靠阴面的地。“我们村虽然是百合村,但不是随便就可以种的,我种了50多年百合,才摸清门道。”

作为国家地标产品,兰州百合色泽洁白如玉、肉质肥厚香甜,素有“兰州百合甲天下”的美誉。以百合为主业的爽口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杜清国介绍,兰州百合种植周期长,生三年、养三年、长三年。百合生长需要很多营养,因此不能持续栽种,必须与其他作物倒茬,让土地休养生息。

现代技术让“经验”更“科学”

中医药传承数千载,一剂中药方往往包含十几味甚至几十味中药材,历经了从种植、收割、储运到制剂等各个环节,涉及流程较多、人员繁杂、地点变换,如何持续把控质量?曾是困扰中药材产业从业人员的一大问题。

“以前种药靠经验,现在全靠高科技”。走进劲牌公司中宁枸杞规范化种植基地,不少老药农连发感叹。基地一角的滑轨式遮雨棚、人工模拟降雨系统、水肥一体化设施、多要素自动气象站等设施,看上去科技感十足。宁夏气象科学研究所专家张磊带领团队,正在针对枸杞生长中的气象问题开展观测研究。

“当前,夏季盛果期要关注降水对裂果的影响,在春季萌芽期、花苞期要做好霜冻等防护。”张磊说,通过气象灾害监测、预警,科学指导枸杞田间管理。

走进宁夏玺赞庄园枸杞有限公司加工车间,只见工人将一筐筐枸杞鲜果倒入水槽,经过自来水清洗后,送入传送带进行喷淋,然后,再次进行清洗。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第一轮清洗是用自来水将枸杞表面的泥土等附着物洗净,喷淋则是用苏打水将其表层附着的细菌及微小的灰尘等吸附下来,最后再用自来水将苏打水残留洗净。

接下来就是烘干环节。工人将鲜果经过脱蜡处理,再轻轻地均匀摊铺在果栈上,果栈再叠放在板车上,将板车和果栈推送到烘道里,开动风机,将电热风送入烘道进行烘干。“以前,制作枸杞子都是通过自然晾晒,但少不了蚊虫的侵扰,枸杞子的品质也有了影响。”公司负责人马莉说,电热风烘干,不烧煤,减少二氧化硫对枸杞的影响,确保枸杞子品质纯正。公司生产的枸杞子作为优质中药材,长期供应给劲牌公司作为保健酒和中药的重要原料。

药材好,药才好。为提升中药材质量安全水,中药材生产大县甘肃岷县运用“互联网+”技术,构建道地中药材质量全程追溯管理体系,中药材基地选种、培育、采收、加工、包装、储藏、物流等各环节信息全程电子留痕,全程溯源一目了然。

宽阔整洁的厂房、先进的控温储库、完善的机械加工流程……这一切在甘肃九州天润中药产业有限公司一应俱全。走进公司实验室,从中药材标本到分类提取检验,各类科室和先进设备让人眼前一亮。

公司负责人赵亮告诉记者,公司建有当归、黄芪、党参、甘草标准化示范基地,分别于2014年5月和2016年1月通过国家GAP认证,成为劲牌公司的稳定供应商。期,公司又通过美国FDA认证,首单价值7035美元的中药材正在运输途中,即将运抵美国长滩市。

在九州天润公司生产车间,一排排打捆的药材,有序地摆放在冷冻车间货架上。赵亮说,过去,为更好地保存中药材,一些药农会采用硫黄熏蒸,防止生虫发霉。外观看上去发黄发亮,更好看,但是会导致二氧化硫残留超标。在甘肃农业大学的帮助下,九州天润获批拥有《一种当归的无硫加工方法》等11项专利。

像劲牌、九州天润一样,一批批企业持续运用创新科技完善中药材种植加工流程,成为我国中医药产业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把牢“质量关”的“中流砥柱”。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金融科技下,金融企业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主播雨化田们再接新活,这次让网友们下载的是交管12123APP
深圳看到科技发布Kandao Meeting S 180°超广角智能视频会议机
QQ音乐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让这些孩子听见“听不见”的音乐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