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一家公益组织的5封信,聚焦城镇化浪潮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

2024-09-13 16:17:18       来源:今报在线

2024年暑期,随着“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加速落地及“全国县域高中发展研讨会”等活动的密集召开,县中及县镇教育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而一家教育公益组织——PEER毅恒挚友在过去17年里对县域高中生成长空间的持续探索也由此浮出水面。

时代的浪潮看似正在远离县中。虽然县中学子的数量在全国中学生总数中始终占据着半壁江山,我国义务教育也已经基本实现县域均衡发展,但十年来,对“县中塌陷”的担忧一直存在,县中学子也持续面临困难与挑战。PEER以及与之同行的无数关注“县域教育”的力量,正在试图呼吁大家看到并打破这一趋势。

其间,PEER理事长陈奕伦的五封年度致辞信,不仅展现了这些力量本身的成长历程,也揭示了中国县镇青少年教育公益领域的变迁,并为未来的县中教育发展提供了实践与思考。

直面县中:现状与挑战

在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县域教育资源分配失衡的问题始终存在。PEER研究院发布的《(2022) 县镇中学生画像》报告显示,许多县域高中面临着优质生源和师资流失、教育质量下降的困境。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唐江澎称之为“县中塌陷”,具体表现为县域高中生进入国内名校的比例显著降低,学校为了维持升学率而愈加推行高强度的应试教育模式。

报告进一步指出,县镇高中生的生活情景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较之十年前,越来越多的学生以手机为端口通往移动互联网中的娱乐、社交、学空间,他们绝大部分都拥有随着父母打工在不同生活地点间流动的经历,而父母外出务工导致的“留守儿童”现象也普遍存在,这使得部分学生在缺乏家庭陪伴和支持的情况下成长,心理健康问题也愈加突出。

这些困境背后反映出的不仅是教育资源的紧缺,更是县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全面发展的机会。面对如此情况,如何在应试教育和社会现实之间找到衡,成为县中学生和教育者面临的共同挑战。

走进县中:补位与连接

每一个走进县城中学的人,都会看到无数的高考标语,身处其中就能感受到学生日常的紧张备考氛围。而且,不止一所县镇中学如此。“中国有2800多个县级单位,县级高中是这个县的‘最高学府’。我们现在讲乡村振兴,其实未来一个县的人才储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县高中的毕业生往哪里走。个体成长不仅仅需要接触到学,还要和环境、社区产生联系。如果县中的学生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连学校周边的社区都没有任何接触,我们怎么样让学生得到合理的成长?” PEER联合发起人、秘书长刘泓在一次公开活动中表示。“教育公益组织作为县镇教育的补充力量,需要找到一个方法走进县域,补位这一空缺,甚至为县中学子们创建一个空间。”

2007年,怀揣“中国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教育,开发自身的潜力,了解社区的需求,共创中国的未来”的梦想,PEER在京成立。

经过8年的探索后,PEER开始愈加坚定了补位者的角色,开始深度融入校园、直面县中教育的挑战,陆续在各地的县域高中设立起“PEER空间”,试图为县中学子们打造一个连接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与社会的空间与网络,提供一个超越应试教育的多元学和交流台。

“一方面,不同项目点的学生们得以互相交流、产生共鸣与火花 ;另一方面,除了传统的大学生志愿者之外的各界社会人士也可以更方便地通过PEER空间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PEER理事长陈奕伦曾在该机构2018年度报告致辞中表示,仅当年就有超过11000人次的学生参加了600余场PEER活动。

赋能县中:适应与成长

一直以来,PEER 对自己的定位都不是一个普通的“支教”组织。陈奕伦还提到,与其将年轻的志愿者们以老师的身份送入课堂,更希望的是能让他们以等的身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去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愈发普及、信息愈发爆炸的今天,PEER希望帮助年轻人更好地理解和适应未来所要面对的现实世界。

同时,基于对县镇教育现状的审慎考量,PEER正立足自身专长,以“公益”作为突破口,以“成长”为着眼点,探索一条迥异于应试教育的公益之路。

正如对PEER空间的尝试一样,它没有简单照搬城市学校的做法,而是深入县域语境,关注乡土本位,发掘在地资源,激活县校内生动力,最大限度拓展学生成长边界。陈奕伦说:“PEER与许多传统的支教组织的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在于,PEER的位置一直是当地教师与教育现状的合作者、补充者与赋能者”。

2019年,在成功运营多年的暑期项目和 PEER 空间的基础上,PEER开始适应时代的转变,致力将自身打造成一个非传统的新型教育组织,进一步变革了项目与组织的逻辑,一方面打造了地理网格与模块化内容组成的项目矩阵,一方面打通了各项目学校之间的联系,初步构建了“PEER 神经网络”。

陈奕伦在2020年致辞中指出:“为了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学生与教师,我们也同样矢志不渝地去完善链接各个PEER空间与项目点的有机网络。在 PEER,每一位学生的人际交互都不局限于身边的同学、老师和挚愿者,而是可以延伸到千里之外的其他学校。”

2021年,PEER也同样围绕学生们与社会的关系这一主题持续延伸。这一年,PEER还针对可持续生活和老龄化等新的具体议题开拓了新的项目,以期帮助学生们去认识到这些全社会正面临的重大趋势。希望在这个信息爆炸、万物皆可线上的时代,让学生们保持与现实世界的充分联系。

2022年,AI绘画、AI编程、ChatGPT接连横空出世,传统意义上的“创造工种”被接连发难,让“人工智能何时会取代人类”从科幻题材转而成为大众日常谈资,同时,PEER则在推进社会各界对“教育如何同时代与时俱进”的诸多思考。

在2022年的年度致辞中陈奕伦透露,自2022年秋季,PEER正式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县镇中学生长期追踪研究”,聚焦县域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路径。在此前的《县镇中学生画像研究》和《县镇中学生成长图谱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和探索如何为他们在个体层面带来更好的累积成长效应。

展望县中:变革与希望

“县域青少年是在城镇化浪潮中经历了最重大变革,却又最被忽视的一代年轻人,同时又是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陈奕伦坦言,“一直以来,PEER 都将中国县镇中学的中学生视为最核心的服务对象,致力于真正赋能,帮助他们在未来持续成长、进步。一方面,我们希望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服务对象,从而进一步满足他们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往往被忽视的群体,因为他们也同样是中国未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补位式”服务到“赋能型”陪伴,从“夏令营”到“PEER空间”,从单点突破到链接网络,从信息爆炸到AI时代的教育思考,自2018年到2022年,PEER理事长陈奕伦的5封年度报告致辞信,不仅见证了中国县镇青少年教育公益的变迁,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县中教育未来发展的契机。

如今,站在新一轮教育变革的风口,对中国县镇青少年教育公益事业的探索显得更为珍贵,县中教育领域仍需要无数教育组织的深耕细作和创新探索,这些探索不但将为县中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也将为更多的县中学生点亮前行的灯塔。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商业快讯

一家公益组织的5封信,聚焦城镇化浪潮中最容易被忽视的群体

2024-09-13 16:17:18   今报在线

2024年暑期,随着“县域普通高中发展提升行动计划”的加速落地及“全国县域高中发展研讨会”等活动的密集召开,县中及县镇教育再次成为舆论关注的焦点,而一家教育公益组织——PEER毅恒挚友在过去17年里对县域高中生成长空间的持续探索也由此浮出水面。

时代的浪潮看似正在远离县中。虽然县中学子的数量在全国中学生总数中始终占据着半壁江山,我国义务教育也已经基本实现县域均衡发展,但十年来,对“县中塌陷”的担忧一直存在,县中学子也持续面临困难与挑战。PEER以及与之同行的无数关注“县域教育”的力量,正在试图呼吁大家看到并打破这一趋势。

其间,PEER理事长陈奕伦的五封年度致辞信,不仅展现了这些力量本身的成长历程,也揭示了中国县镇青少年教育公益领域的变迁,并为未来的县中教育发展提供了实践与思考。

直面县中:现状与挑战

在中国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中,县域教育资源分配失衡的问题始终存在。PEER研究院发布的《(2022) 县镇中学生画像》报告显示,许多县域高中面临着优质生源和师资流失、教育质量下降的困境。

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唐江澎称之为“县中塌陷”,具体表现为县域高中生进入国内名校的比例显著降低,学校为了维持升学率而愈加推行高强度的应试教育模式。

报告进一步指出,县镇高中生的生活情景也在发生剧烈的变化,较之十年前,越来越多的学生以手机为端口通往移动互联网中的娱乐、社交、学空间,他们绝大部分都拥有随着父母打工在不同生活地点间流动的经历,而父母外出务工导致的“留守儿童”现象也普遍存在,这使得部分学生在缺乏家庭陪伴和支持的情况下成长,心理健康问题也愈加突出。

这些困境背后反映出的不仅是教育资源的紧缺,更是县中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缺乏全面发展的机会。面对如此情况,如何在应试教育和社会现实之间找到衡,成为县中学生和教育者面临的共同挑战。

走进县中:补位与连接

每一个走进县城中学的人,都会看到无数的高考标语,身处其中就能感受到学生日常的紧张备考氛围。而且,不止一所县镇中学如此。“中国有2800多个县级单位,县级高中是这个县的‘最高学府’。我们现在讲乡村振兴,其实未来一个县的人才储备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县高中的毕业生往哪里走。个体成长不仅仅需要接触到学,还要和环境、社区产生联系。如果县中的学生们在成长的过程中连学校周边的社区都没有任何接触,我们怎么样让学生得到合理的成长?” PEER联合发起人、秘书长刘泓在一次公开活动中表示。“教育公益组织作为县镇教育的补充力量,需要找到一个方法走进县域,补位这一空缺,甚至为县中学子们创建一个空间。”

2007年,怀揣“中国所有学生都能获得应有的教育,开发自身的潜力,了解社区的需求,共创中国的未来”的梦想,PEER在京成立。

经过8年的探索后,PEER开始愈加坚定了补位者的角色,开始深度融入校园、直面县中教育的挑战,陆续在各地的县域高中设立起“PEER空间”,试图为县中学子们打造一个连接不同地区、不同学校、学生与社会的空间与网络,提供一个超越应试教育的多元学和交流台。

“一方面,不同项目点的学生们得以互相交流、产生共鸣与火花 ;另一方面,除了传统的大学生志愿者之外的各界社会人士也可以更方便地通过PEER空间参与到我们的活动中来。”PEER理事长陈奕伦曾在该机构2018年度报告致辞中表示,仅当年就有超过11000人次的学生参加了600余场PEER活动。

赋能县中:适应与成长

一直以来,PEER 对自己的定位都不是一个普通的“支教”组织。陈奕伦还提到,与其将年轻的志愿者们以老师的身份送入课堂,更希望的是能让他们以等的身份帮助学生们更好地去认识自己和这个世界。尤其是在移动互联网愈发普及、信息愈发爆炸的今天,PEER希望帮助年轻人更好地理解和适应未来所要面对的现实世界。

同时,基于对县镇教育现状的审慎考量,PEER正立足自身专长,以“公益”作为突破口,以“成长”为着眼点,探索一条迥异于应试教育的公益之路。

正如对PEER空间的尝试一样,它没有简单照搬城市学校的做法,而是深入县域语境,关注乡土本位,发掘在地资源,激活县校内生动力,最大限度拓展学生成长边界。陈奕伦说:“PEER与许多传统的支教组织的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在于,PEER的位置一直是当地教师与教育现状的合作者、补充者与赋能者”。

2019年,在成功运营多年的暑期项目和 PEER 空间的基础上,PEER开始适应时代的转变,致力将自身打造成一个非传统的新型教育组织,进一步变革了项目与组织的逻辑,一方面打造了地理网格与模块化内容组成的项目矩阵,一方面打通了各项目学校之间的联系,初步构建了“PEER 神经网络”。

陈奕伦在2020年致辞中指出:“为了更好地服务我们的学生与教师,我们也同样矢志不渝地去完善链接各个PEER空间与项目点的有机网络。在 PEER,每一位学生的人际交互都不局限于身边的同学、老师和挚愿者,而是可以延伸到千里之外的其他学校。”

2021年,PEER也同样围绕学生们与社会的关系这一主题持续延伸。这一年,PEER还针对可持续生活和老龄化等新的具体议题开拓了新的项目,以期帮助学生们去认识到这些全社会正面临的重大趋势。希望在这个信息爆炸、万物皆可线上的时代,让学生们保持与现实世界的充分联系。

2022年,AI绘画、AI编程、ChatGPT接连横空出世,传统意义上的“创造工种”被接连发难,让“人工智能何时会取代人类”从科幻题材转而成为大众日常谈资,同时,PEER则在推进社会各界对“教育如何同时代与时俱进”的诸多思考。

在2022年的年度致辞中陈奕伦透露,自2022年秋季,PEER正式启动了为期三年的“县镇中学生长期追踪研究”,聚焦县域教育高质量、可持续发展路径。在此前的《县镇中学生画像研究》和《县镇中学生成长图谱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观察和探索如何为他们在个体层面带来更好的累积成长效应。

展望县中:变革与希望

“县域青少年是在城镇化浪潮中经历了最重大变革,却又最被忽视的一代年轻人,同时又是一股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陈奕伦坦言,“一直以来,PEER 都将中国县镇中学的中学生视为最核心的服务对象,致力于真正赋能,帮助他们在未来持续成长、进步。一方面,我们希望可以更好地理解我们的服务对象,从而进一步满足他们的需求;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认识到这个往往被忽视的群体,因为他们也同样是中国未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从“补位式”服务到“赋能型”陪伴,从“夏令营”到“PEER空间”,从单点突破到链接网络,从信息爆炸到AI时代的教育思考,自2018年到2022年,PEER理事长陈奕伦的5封年度报告致辞信,不仅见证了中国县镇青少年教育公益的变迁,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反思县中教育未来发展的契机。

如今,站在新一轮教育变革的风口,对中国县镇青少年教育公益事业的探索显得更为珍贵,县中教育领域仍需要无数教育组织的深耕细作和创新探索,这些探索不但将为县中教育的发展带来新的希望,也将为更多的县中学生点亮前行的灯塔。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金融科技下,金融企业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深圳看到科技发布Kandao Meeting S 180°超广角智能视频会议机
QQ音乐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让这些孩子听见“听不见”的音乐
BATTLEACE(格斗大师)青少年挑战赛正式发布,开启全民竞技格斗机器人赛事新时代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