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剑书
智谷趋势 | ID:zgtrend
一家中国企业走向全球化,要穿越多少惊涛骇浪?回答这个问题,绕不开TCL。
9月6日,2024年德国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展览会开幕,全球顶级电子品牌同场竞技。走过100年的IFA,堪称是一部浓缩的人类科技发展史。从收音机、留声机到第一批“电视接收机”到遥控器、录像机、HDTV、电视卫星,到消费电子、智能家居、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各种前沿技术和创新产品,无不在IFA的舞台上引领一时风潮。
已经连续14年登上IFA的TCL,今年“包场”的展馆总面积达到2662平米,创历史新高。其通过TCL实业和TCL科技两大主体,展示了三大产业:智能终端、半导体显示、新能源光伏。
比如全球最大115吋QD-Mini LED高端电视,拥有万级背光分区。此外,还有全球首款57吋8K曲面MLED电竞显示屏、全球最大尺寸的G12光伏单晶硅片等等。
其中,不少产品已在全球市场上得到用户检验。比如,今年年初就有一位科技博主Linus,费尽心思从中国“偷运”了一台115吋电视到美国,拍摄了开箱体验视频,发到了YouTube频道上,播放量已超过800万次。
这款115吋整块屏幕无拼接的全球最大QD-Mini LED电视,正是出自TCL,它的售价比起其他品牌的一款尺寸相近的110吋Micro LED电视,大幅降低,让美国网友们惊呼“crazy”。
类似的用户体验,每天都在全球各个角落发生。2023年,TCL电视销量达2526万台位列全球第二,2024年上半年在欧洲市场出货量同比增加40.1%。2023年,TCL华星电竞面板市场份额稳居全球第一,TCL中环光伏晶体晶片市占率稳居全球第一。
今天,人们已经习惯看到TCL活跃于全球化舞台之上。但很多人还没有意识到,这一切其实发端于一次大胆的“走出去”:
2004年,TCL出手收购法国汤姆逊彩电业务,完成了中国企业第一次兼并“世界500强”的“壮举”。随后,TCL跃升为全球彩电销量第一,却很快急转直下,惨遭业绩的“滑铁卢”。以至于有的商学院一度将此次国际并购视为“失败”的案例。
然而,在20年后从另一个角度重新回看这一历史进程,其长期价值更完整地浮出水面。
苹果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说过,人不可能从现在的点看到未来,只有回首时才能看清来龙去脉。“我凭着好奇心和直觉所做的大多数事情,结果被证明是无价之宝”。
事实上,如果没有20年前面对全球化的“奋力一跃”,也许不会有今天的TCL。近两年,不少商学院也逐渐意识到这一点,重新审视这一案例。但TCL的故事,以及它随后的进化之路,还远远没有结束。
在中国企业全球化的“血与火”征程中,它将不断被重估,给人们带来新的启发。
至暗时刻
2004年,刚刚上市的TCL集团连续出手,收购了法国汤姆逊公司的彩电业务、阿尔卡特公司的手机业务。两家公司都是彼时的世界商业巨鳄。汤姆逊更是占有12%的美国市场和8%的欧洲市场,绝对的行业巨无霸。
这场跨国并购直接让TCL从一家中国市场为主的公司,延伸到欧美发达国家,一跃成为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商。但想象中跨国整合带来的协同效应,却没有如期出现,反而让TCL陷入了意外的亏损之中。
现在回头看,亏损的原因复杂。比如对并购的困难预估不充分、跨文化冲突等问题。
但最留给TCL最刻骨铭心的教训,还是技术迭代带来的决定生死的影响。这场并购的时机,恰好赶上了显示技术从CRT显像管向LCD平板的切换。TCL大大低估了新旧技术转换的速度,原以为需要5年到10年才能完成换代,实际仅仅用了3年。
处在这样的剧烈技术变革期,TCL拥有的CRT和背投等技术优势化为乌有,于是连续两年巨亏,命悬一线。
关键时刻,“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带领TCL进行了深刻的反思,他亲自撰文《鹰的重生》,鼓励共闯难关。直到2007年,TCL逐渐走出低谷。
变革突围
刚刚走出风暴时,就有人问过李东生,如果再选一次,还会不会做这场国际并购项目呢?他的回答是:
“肯定会做。但如果有机会让我再做一次,我们会比现在做得更好!"
这是因为,全球化是中国企业的必由之路。2001年中国加入WTO之后,对于电子产业而言,国内国际市场迅速统一,中国企业必然面临全球竞争。李东生说,“这种强烈的危机感,驱动我一定要往外走,在海外开辟市场。只有内线和外线作战结合起来,才有可能在未来经济全球化的竞争中建立优势”。
20年前的国际并购,让TCL经历了生死轮回,但换一个角度来审视,全球化本身并不是问题。“失败”的并购带给TCL的启示,恰恰在其后来转型升级的进程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首先,最早深入欧美主流市场的TCL,以极快的速度完成了全球化运营布局,为深入推进本土化运营奠定基础。这件事情的极端重要性,一直被大大地低估了。
事实上,对中国品牌来说,想要进入美国、欧洲主流市场是极为困难的。TCL凭借对汤姆逊彩电业务的并购,先行一步到欧美市场扎根,率先实现了本土化生产、经营,创造了税收、就业等,“嵌入”到了当地社会。
比如,TCL波兰制造基地,就是当初从汤姆逊接收过来的。经过多年发展,这座工厂的年产能已超500万台。平均每5秒钟有一台电视机下线,产品3天内就可运达欧洲所有国家。工厂每年为波兰创造丰厚的税收,本地员工的稳定性也很高。
TCL波兰制造基地
墨西哥制造基地MASA工厂也类似,是当时从汤姆逊手中收购来的。MASA工厂位于华雷斯,毗邻美国得州城市埃尔帕索,这里主要组装65英寸以上大屏电视,供应美国市场。随着产能壮大,TCL在美国的市场份额,逐步提升到第二位。
目前,TCL通过TCL实业与TCL科技两大主体已经在越南、墨西哥、波兰等国家建立了46个研发中心、33个制造基地,销售机构遍布160多个国家和地区。随着近几年“逆全球化”的潮流来袭,各国的市场保护主义抬头,这样的经验和布局,越来越凸显出巨大的现实价值。
它不仅帮助TCL突破了关税壁垒,也由于在当地建厂、当地用工、当地纳税,形成了牢固的利益共同体,韧性极强。近几年全球宏观环境持续变化,TCL的生产和业务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主要就是因为全球化和本土化结合得很好。
全球化即本土化,这是TCL深耕欧美20年来的一个深刻体会。这样深远的布局,如果没有当初并购汤姆逊形成的基础,会困难得多,变数更大、耗时更长。
技术突破
更为深远的价值,还在于这场国际并购为TCL下定决心进入上游更高端的领域,创立TCL华星,提供了坚实的市场支撑和必要的技术认知。
正是凭借TCL华星,TCL才真正系统性地提升了技术能力,从靠成本效率和营销立足的终端电子产品制造商,进阶为靠核心技术驱动的科技制造公司。
要知道,当年收购汤姆逊的彩电业务,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TCL是看中了其雄厚的技术积累,包括拥有彩电、彩管、影像显示技术等专利3.4万种。但在呼啸而来的技术迭代浪潮面前,原有的技术路径和积累迅速化为乌有。
LCD替代CRT,给了李东生沉重一击,但也坚定了TCL杀入上游核心零部件产业的决心。
李东生曾总结说:没有当年两大并购,就没有TCL加速全球化的大格局,也没有开拓半导体显示行业的基础,这是并购给我们带来的最大的战略价值。
2009年,李东生做出决定,力排众议,上马TCL华星项目。这个项目投资245亿,相当于TCL的总资产规模,一上来就直奔LCD产业8.5代线,而且是依靠自组团队、自主建线,难度极大。不成功,则成仁。
此时,凭借国际化并购而获得的全球市场份额,就成了TCL手中的关键“底牌”。李东生判断TCL华星这一仗有七成胜算,因为“TCL彩电销量就能够消化一个8.5代LCD工厂产能,市场风险是可控的”。也就是说,即使TCL华星没有任何客户买单,单单TCL的订单也能活下来。事实上,TCL华星做到了当年达产,当年盈利,堪称“奇迹”。
李东生在接受《财经》采访时表示,创立TCL华星后,才体会到只有深入高科技、重资产、长周期的行业,才能培养自身的核心技术能力。这种能力不是靠投资就能获得,必须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逐步锤炼。“TCL华星的成功,带动TCL终端业务摆脱了单纯依靠成本效率竞争的模式,增加了技术驱动的新引擎。”
全面掌握LCD并形成了全球领先竞争力之后,TCL在技术突破的路上狂飙突进,一路披荆斩棘。尤其是在Mini LED技术产业化进程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定义了当前主流显示路线。探索印刷OLED技术路线,更是担当起中国显示产业面对技术迭代冲击的使命。
TCL工研院早在2006年就对Mini LED技术开始了理论研究。2014年正式开启应用落地研发。2016年阶段性成果 X1产品上市。2019年,TCL推出全球首款Mini LED电视。2020年TCL拿下全球Mini LED产品90%的销售占比,占据全球显示技术领跑者地位。
在OLED显示技术领域的探索上,TCL华星独辟蹊径,开创性地选择了印刷OLED生产工艺。相比主流蒸镀工艺不到30%的材料利用率,印刷OLED可以将材料利用率提高到90%以上,同时生产成本更低。这一探索,全世界都没有先例。
TCL对印刷OLED的探索,对中国显示行业同样意义深远。李东生提出“未来将要像印刷报纸一样生产面板”。站在又一次显示技术迭代的前夜,TCL不再是以追赶者的姿态,而是作为引领者的角色,深入了显示技术的无人区。
没有人能预言技术变革的未来,但经历国际并购挫折的TCL,对全球技术迭代理解愈加深刻,从而坚定了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方向。
重估价值
在柏林IFA百年盛会上,TCL全面展示了综合科技创新实力,全球化水平超出很多人的想象。从1999年进军越南算起,TCL出海已经25周年,累计服务用户超9.6亿。2018年至今,TCL的彩电销售已位居全球第二,其中海外市场销售占2/3,营收和利润都超过国内。据GfK数据统计,TCL电视零售量在法国、瑞典排名第二,在西班牙、捷克位居第三。
要看懂TCL全球化的前世今生,必须用历史的眼光、长期的价值标尺。20年前的纵身一跃,跳向大海拼命学习“游泳”,给TCL带来了深入骨髓的全球化基因。正如李东生所言,“我们差一点当了先烈,但我们咬牙挺住了,最后成了先驱”;“历经磨难,我们这个项目也算是成功”。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但历史往往需要经过岁月的风雨才能看得更清楚。毕竟,先行者的探索是无价的,他们深一脚浅一脚,摸着石头过河,才拿到了中国企业用钱也买不到的经验和教训。TCL的成功,让更多的中国企业,敢于憧憬“世界第一”,以更高的标杆迈向全球化。
今天,中国企业全球化已经是一个必答题,不出海,就出局。站在岸上学不会游泳,想要出海,不“呛水”是不可能的。重估当年的国际并购,就会发现,TCL穿越20年的全球化之路,证明了一个硬道理:
只有勇敢“跳下水”,亲身经历惊涛骇浪,才有可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大航海时代。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