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2024全国高血压日:健康体重,理想血压

2024-10-09 12:43:55       来源:今日热点网

为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健康严重性的认识,引起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高血压工作的重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增强全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卫生部决定自1998年起,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2024年10月8日是第27个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是“健康体重,理想血压”。

图片来源:基层医药卫生家园

高血压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达2.45亿。为持续推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血压监测的重视程度,加强血压的自我管理,有效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切实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2024年全国高血压日宣传要点。

2024年全国高血压日宣传要点

一、预防高血压,从健康生活做起

1.减盐:盐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应长期坚持控制盐的摄入。我国居民平均食盐摄入量超过9g/日,显著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建议用低钠盐替代部分普通食盐。

2.减油:摄入过多脂肪,特别是含饱和脂肪酸过高的食物,会增加血胆固醇水平,导致动脉硬化并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日常饮食应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同时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增加全谷物和粗杂粮及膳食纤维摄入等。

3.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可导致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中心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合理控制体重,18岁及以上成年人群体重指数应为18.5-23.9kg/m2(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并应合理控制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

二、管理高血压,从行为改变做起

1.合理膳食:坚持健康饮食有助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适量的膳食模式,做到食物多样、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适当、盐不超量。

2.适量运动:坚持有规律的运动、保持充足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建议以户外及有氧运动为主,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提倡结合多种形式的抗阻(力量)训练并辅以柔韧性训练。

3.戒烟限酒:吸烟、饮酒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建议吸烟者及早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饮酒。

4.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等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影响,必要时积极寻求支持和接受心理干预。

三、科学监测,平稳降压,长期达标

1.血压达标标准: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包括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2.科学监测血压:鼓励居家进行血压监测,有条件可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晨起测量血压应在排尿后、未服用降压药、早饭前,晚间测量应在睡觉前,每次应按规范测量2-3次。

3.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就应密切关注。未使用降压药物且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应尽早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并按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鼓励选择长效降压药物,以确保平稳降压至标准水平。

心理状态、睡眠问题、认知能力与高血压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心理状态:长期的情绪波动,特别是压力和焦虑,与高血压的产生有密切联系。精神压力能够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压上升。研究发现:定义精神紧张包括焦虑、担忧、心理压力紧张、愤怒、恐慌或恐惧等,有精神紧张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18倍和1.55倍。

睡眠问题:研究指出,睡眠的不足或质量不佳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血压也包括在内。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高血压可能引起睡眠问题,而睡眠问题也可能使高血压症状恶化。此外,睡眠障碍还可能引起情绪波动和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反过来可能加剧高血压。

认知能力:高血压不仅影响心脏和血管健康,还可能影响认知功能,包括记忆、思考和学习能力。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较高,而认知障碍的存在又可能导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中成药改善情绪、睡眠和认知

部分中成药如国家一类新药乌灵胶囊补肾健脑、养心安神。用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健忘、心悸心烦、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少气懒言、脉细或沉无力;神经衰弱见上述证候者。

中医治未病·高血压伴发焦虑专家共识》、《心血管疾病合并失眠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等共识权威推荐乌灵胶囊。

电子化量表,帮助快速发现情绪和睡眠问题

佐力药业近年倾力推出电子化筛查量表,微信扫一扫方便快捷地进行自我检测,帮助您尽早了解记忆、情绪和睡眠状况。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商业快讯

2024全国高血压日:健康体重,理想血压

2024-10-09 12:43:55   今日热点网

为提高广大群众对高血压危害健康严重性的认识,引起各级政府、各个部门和社会各界对高血压工作的重视,动员全社会都来参与高血压预防和控制工作,普及高血压防治知识,增强全民的自我保健意识,卫生部决定自1998年起,将每年的10月8日定为全国高血压日。2024年10月8日是第27个全国高血压日,主题是“健康体重,理想血压”。

图片来源:基层医药卫生家园

高血压是一个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3》,我国现有高血压患者达2.45亿。为持续推进心脑血管疾病防治工作,提高人民群众对血压监测的重视程度,加强血压的自我管理,有效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切实提高高血压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发布2024年全国高血压日宣传要点。

2024年全国高血压日宣传要点

一、预防高血压,从健康生活做起

1.减盐:盐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应长期坚持控制盐的摄入。我国居民平均食盐摄入量超过9g/日,显著高于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每人食盐摄入量不超过5g/日。建议用低钠盐替代部分普通食盐。

2.减油:摄入过多脂肪,特别是含饱和脂肪酸过高的食物,会增加血胆固醇水平,导致动脉硬化并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日常饮食应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同时保证优质蛋白质摄入,增加全谷物和粗杂粮及膳食纤维摄入等。

3.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可导致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中心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建议超重和肥胖者合理控制体重,18岁及以上成年人群体重指数应为18.5-23.9kg/m2(体重指数=体重kg/身高m2),并应合理控制腰围,男性﹤85cm,女性﹤80cm。

二、管理高血压,从行为改变做起

1.合理膳食:坚持健康饮食有助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高血压患者应坚持植物性食物为主、动物性食物适量的膳食模式,做到食物多样、三大营养素供能比例适当、盐不超量。

2.适量运动:坚持有规律的运动、保持充足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建议以户外及有氧运动为主,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提倡结合多种形式的抗阻(力量)训练并辅以柔韧性训练。

3.戒烟限酒:吸烟、饮酒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建议吸烟者及早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饮酒。

4.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等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影响,必要时积极寻求支持和接受心理干预。

三、科学监测,平稳降压,长期达标

1.血压达标标准: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包括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2.科学监测血压:鼓励居家进行血压监测,有条件可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晨起测量血压应在排尿后、未服用降压药、早饭前,晚间测量应在睡觉前,每次应按规范测量2-3次。

3.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就应密切关注。未使用降压药物且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应尽早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并按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鼓励选择长效降压药物,以确保平稳降压至标准水平。

心理状态、睡眠问题、认知能力与高血压之间存在着复杂的相互作用。

心理状态:长期的情绪波动,特别是压力和焦虑,与高血压的产生有密切联系。精神压力能够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压上升。研究发现:定义精神紧张包括焦虑、担忧、心理压力紧张、愤怒、恐慌或恐惧等,有精神紧张者发生高血压的风险是正常人群的1.18倍和1.55倍。

睡眠问题:研究指出,睡眠的不足或质量不佳会增加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高血压也包括在内。两者之间存在相互影响:高血压可能引起睡眠问题,而睡眠问题也可能使高血压症状恶化。此外,睡眠障碍还可能引起情绪波动和焦虑等心理问题,这些心理问题反过来可能加剧高血压。

认知能力:高血压不仅影响心脏和血管健康,还可能影响认知功能,包括记忆、思考和学习能力。心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较高,而认知障碍的存在又可能导致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下降,形成恶性循环。

中成药改善情绪、睡眠和认知

部分中成药如国家一类新药乌灵胶囊补肾健脑、养心安神。用于心肾不交所致的失眠、健忘、心悸心烦、神疲乏力、腰膝酸软、头晕耳鸣、少气懒言、脉细或沉无力;神经衰弱见上述证候者。

中医治未病·高血压伴发焦虑专家共识》、《心血管疾病合并失眠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等共识权威推荐乌灵胶囊。

电子化量表,帮助快速发现情绪和睡眠问题

佐力药业近年倾力推出电子化筛查量表,微信扫一扫方便快捷地进行自我检测,帮助您尽早了解记忆、情绪和睡眠状况。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金融科技下,金融企业如何保障信息安全
深圳看到科技发布Kandao Meeting S 180°超广角智能视频会议机
QQ音乐做了“一件有意义的小事”,让这些孩子听见“听不见”的音乐
BATTLEACE(格斗大师)青少年挑战赛正式发布,开启全民竞技格斗机器人赛事新时代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