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深耕草业生态系统学术领域 推动国际草业科学高水平发展

2024-10-11 17:09:44       来源:今日热点网

——记南京大学教授 李建龙

草业已进入新的历史机遇期,因为中国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中国正在发生从耕地农业到草地农业的变革,草产业将有大发展。人工种草面积已达2.8亿亩。年理论产草4500万吨,分布在21个省区,登记统计加工企业300多家已形成自产自用型、生态功能型、商品生产型三类饲草种植加工业等与草相关的产业。

在国际草业科学领域,从事草业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40余年的南京大学李建龙教授,个人成就不仅为学术界所瞩目,还教育培养了国内外行业高素质人才300余名,为国际草地资源保护、草业生态科教事业和草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图1)。

图1:李建龙教授于2023年11月5日向应邀来访的英国皇家生物学院院士陈玉成教授赠送专著

一、从南方到北方,科研足迹遍布全国草原

1982 年初,李建龙同志在从事硕士研究中,承担世界著名科学家导师任继周院士主持的“南方草地畜牧业优化开发利用项目”。他作为导师的助手深入南方 12 个省市的生态环境,为保护与修复南方生态环境,改良利用生态草山草坡,建设人工草地和草地畜牧业基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导师的鞭策和启发之下,与导师及团队的研究成果也如春风拂面,为南方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草地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1986年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5年,李建龙教授援疆至新疆八一农学院草原系,致力于培养优秀人才并推动草业科学的发展。期间,他得到原新疆八一农学院老校长许鹏教授的悉心指导,取得的很多成绩。1986年,他担任新疆石河子紫泥泉种羊场草原生态站站长,领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带领师生坚守了 11 年,取得19项重大进展。他提出的天山低山带草原划区轮牧放牧体系、适应性放牧制度和草地畜牧业优化管理标准,为新疆草地畜牧业指明方向,並总结以上经验、著书3部,其专著深入系统阐述三大新理论,为草业科学注入新活力。最终,他们的成果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展现了深厚的专业造诣和卓越的领导才能。

1986至1996年,在新疆广袤土地上,挑战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在荒漠半荒漠区应用。这是新疆气象局主持的一项八五攻关项目的核心地带,他带领团队突破植被指数难题,攻克低盖度草地遥感监测技术壁垒,为草地资源管理提供重要支持。在小麦遥感监测与估产方面,他们建立了精确的估产模型,助力新疆农业生产。针对植被盖度与土壤水分监测,团队提出“光学植被盖度”概念,并成功研究出排除植被干扰的土壤水分监测方法。这些成果不仅展现了科研人员的智慧与勇气,更为新疆草地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带来新活力。十年间,李建龙同志带领团队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新疆乃至全国的草地资源管理贡献卓越力量。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衍生技术、数字孪生、元宇宙、大模型以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如5S一体化智能技术、5G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和元宇宙等,在草地监测、草地科学发展、草地教学及草业事业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李建龙教授将这些先进技术应用于国际项目方面走在了前列,研发团队在草业领域的科研成果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在国际草地生态学大会上担任了副主席和常务理事等重要职务,在国际草业界享有很高声望。

二、重视国际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贡献研发成果

李建龙教授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态保护与草地畜牧业发展献计献策。并主持多项重要国际 APN 全球变化重点项目、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澳元 ASD 项目和中美合作项目,结合“一带一路”国家,如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国等六国草地的资源调查等工作,首次完成了蒙古高原和哈萨克斯坦高原草原的多项考察与核算,包括遥感调查、退化鉴定、经营状况考察、草地平衡核算、分类与现存量计算、服务功能与价值定量核算及碳源碳汇遥感计算等,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和措施。这些研究为沿线国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在中国和上述国家举办各类培训班二十批次,为世界发展中国家防治草地退化、防灾减灾、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及发展农牧业生产提供重要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国家和我国草业科学发展及信息技术的示范作用。

坚守初心励精图治 创新研发展望未来

李建龙教授深耕草业科学、农业科学、生态科学和遥感技术四十余年,取得了数百项卓越成果,涵盖草地生态与利用、草原退化防治、草坪建植技术、城市生态绿化、自然资源保护、受损生态系统和生态工程修复、遥感系统理论和技术应用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尤其在草地退化防治、草地碳源碳汇研究、全球气候变化、食品安全、数字生态及乡村振兴等方向做出突出贡献,受到南京大学及官方广泛认可。

目前为止,已完成85项科研项目和48项省地级横向研发推广项目,为生产单位创造上百亿经济效益。发表科技论文820篇,含298篇SCI收录论文,总影响因子达599,包括10篇高水平Nature子刊论文。李建龙教授出版专著15部,获国际大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管理奖一等奖1项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项与三等奖 3 项等。荣获国家级个人优秀科技奖和产学研突出创新奖,取得发明专利36件、软件著作权58件等。被国内外数十个学术期刊聘为编委,指导培养上百名国内外研究生。

李建龙教授曾入选过中科院百人计划、天山学者、金山学者和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等,是教育部具有突出贡献的中年著名教授,曾获得新江十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和我国著名草地农业生态与应用生态工程专家称号等。江苏省政府智库专家,政府参事及江苏省生态环保厅,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和生态文明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曾在日本,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留学、做博士后、高级访学 14 年以上,曾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评、规划与环保咨询专家五年等!

深入牧区调研 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者

1985年硕士毕业后,李建龙教授放弃进入中科院工作的机会,选择协助导师前往贵州威宁进行项目评审。直至今日,李建龙教授与导师、著名生态科学家、中国草业科学奠基人--任继周院士仍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被称为导师的得意门生。

在新疆工作期间,经常深入牧区,与当地牧民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李建龙说:“科教要有机结合,科教要‘守正创新’、‘守基创新’、‘守传创新’,科教事业要重视为社会的贡献和服务大众,教育要“道术结合,立德树人”,增强国家使命感、荣誉感,为国争光、为民出力。”他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为新疆的发展做出了储备了人才力量。在他的培养和指导下,许多学生成为了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今,众多学生依旧坚定地站在自己的岗位上独当一面,犹如点点星光,汇聚成灿烂的星河,持续为新疆这片土地播撒着知识与希望的种子。

经过十余载的辛勤耕耘,成功培育出抗旱性能卓越的紫泥泉新麦草国家认定品种,并已在全疆推广,有效促进了畜牧业增产增收,李建龙当时担任新疆紫泥泉种羊场草地生态站站长,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与农牧民并肩劳作,传授技术,积极培养少数民族研究生。他的努力使当时草地畜牧业实现了从上百亩养一头羊到几十亩养一头羊的跨跃,赢得了牧民们的广泛赞誉。如今,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他的科研成果展现出了前瞻性的科技价值,为乡村的繁荣与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在新疆、甘肃、内蒙和南方工作的那段时期,针对草地栽培的新技术,尤其是灌木的生态防治技术予以推广应用,收获了显著的效益,其中,有关柳属灌木的生态防治和处理技术的推广运用,更是开创了国内外的先河。此外,李建龙还大范围推广了“冰凌播种”旱生牧草方法以及建立适应性放牧利用制度,还有草地退化治理和草地畜牧业优化改良利用的相关技术,并在新疆天山南北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生产性推广应用,带来了丰厚的效益。(图2)

图2:南京大学李建龙教授,博导,外籍院士近照

李建龙教授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国际学术交流,有效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科技合作和文化交流,为营造全球生态环境出力献策,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科技合作和文化交流。学术造诣被国际同行高度认可,为草业科学的发展、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科研成果为生态环境保护、草地畜牧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为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草业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发展史上留下炫彩篇章。(白小果)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商业快讯

深耕草业生态系统学术领域 推动国际草业科学高水平发展

2024-10-11 17:09:44   今日热点网

——记南京大学教授 李建龙

草业已进入新的历史机遇期,因为中国越来越重视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中国正在发生从耕地农业到草地农业的变革,草产业将有大发展。人工种草面积已达2.8亿亩。年理论产草4500万吨,分布在21个省区,登记统计加工企业300多家已形成自产自用型、生态功能型、商品生产型三类饲草种植加工业等与草相关的产业。

在国际草业科学领域,从事草业科学研究和教育事业40余年的南京大学李建龙教授,个人成就不仅为学术界所瞩目,还教育培养了国内外行业高素质人才300余名,为国际草地资源保护、草业生态科教事业和草业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图1)。

图1:李建龙教授于2023年11月5日向应邀来访的英国皇家生物学院院士陈玉成教授赠送专著

一、从南方到北方,科研足迹遍布全国草原

1982 年初,李建龙同志在从事硕士研究中,承担世界著名科学家导师任继周院士主持的“南方草地畜牧业优化开发利用项目”。他作为导师的助手深入南方 12 个省市的生态环境,为保护与修复南方生态环境,改良利用生态草山草坡,建设人工草地和草地畜牧业基地,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在导师的鞭策和启发之下,与导师及团队的研究成果也如春风拂面,为南方的生态环境保护和草地畜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希望,1986年荣获农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1985年,李建龙教授援疆至新疆八一农学院草原系,致力于培养优秀人才并推动草业科学的发展。期间,他得到原新疆八一农学院老校长许鹏教授的悉心指导,取得的很多成绩。1986年,他担任新疆石河子紫泥泉种羊场草原生态站站长,领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带领师生坚守了 11 年,取得19项重大进展。他提出的天山低山带草原划区轮牧放牧体系、适应性放牧制度和草地畜牧业优化管理标准,为新疆草地畜牧业指明方向,並总结以上经验、著书3部,其专著深入系统阐述三大新理论,为草业科学注入新活力。最终,他们的成果荣获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技进步二等奖,展现了深厚的专业造诣和卓越的领导才能。

1986至1996年,在新疆广袤土地上,挑战极轨气象卫星资料在荒漠半荒漠区应用。这是新疆气象局主持的一项八五攻关项目的核心地带,他带领团队突破植被指数难题,攻克低盖度草地遥感监测技术壁垒,为草地资源管理提供重要支持。在小麦遥感监测与估产方面,他们建立了精确的估产模型,助力新疆农业生产。针对植被盖度与土壤水分监测,团队提出“光学植被盖度”概念,并成功研究出排除植被干扰的土壤水分监测方法。这些成果不仅展现了科研人员的智慧与勇气,更为新疆草地科学研究和农业生产带来新活力。十年间,李建龙同志带领团队在科研道路上不断前行,为新疆乃至全国的草地资源管理贡献卓越力量。

近年来,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衍生技术、数字孪生、元宇宙、大模型以及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国内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应用,如5S一体化智能技术、5G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孪生和元宇宙等,在草地监测、草地科学发展、草地教学及草业事业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李建龙教授将这些先进技术应用于国际项目方面走在了前列,研发团队在草业领域的科研成果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赞誉。在国际草地生态学大会上担任了副主席和常务理事等重要职务,在国际草业界享有很高声望。

二、重视国际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贡献研发成果

李建龙教授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生态保护与草地畜牧业发展献计献策。并主持多项重要国际 APN 全球变化重点项目、澳大利亚政府资助的澳元 ASD 项目和中美合作项目,结合“一带一路”国家,如蒙古国、哈萨克斯坦国等六国草地的资源调查等工作,首次完成了蒙古高原和哈萨克斯坦高原草原的多项考察与核算,包括遥感调查、退化鉴定、经营状况考察、草地平衡核算、分类与现存量计算、服务功能与价值定量核算及碳源碳汇遥感计算等,并提出可持续发展的战略、路径和措施。这些研究为沿线国家提供了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撑,在中国和上述国家举办各类培训班二十批次,为世界发展中国家防治草地退化、防灾减灾、合理利用草地资源及发展农牧业生产提供重要帮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相关国家和我国草业科学发展及信息技术的示范作用。

坚守初心励精图治 创新研发展望未来

李建龙教授深耕草业科学、农业科学、生态科学和遥感技术四十余年,取得了数百项卓越成果,涵盖草地生态与利用、草原退化防治、草坪建植技术、城市生态绿化、自然资源保护、受损生态系统和生态工程修复、遥感系统理论和技术应用及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尤其在草地退化防治、草地碳源碳汇研究、全球气候变化、食品安全、数字生态及乡村振兴等方向做出突出贡献,受到南京大学及官方广泛认可。

目前为止,已完成85项科研项目和48项省地级横向研发推广项目,为生产单位创造上百亿经济效益。发表科技论文820篇,含298篇SCI收录论文,总影响因子达599,包括10篇高水平Nature子刊论文。李建龙教授出版专著15部,获国际大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研管理奖一等奖1项和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项与三等奖 3 项等。荣获国家级个人优秀科技奖和产学研突出创新奖,取得发明专利36件、软件著作权58件等。被国内外数十个学术期刊聘为编委,指导培养上百名国内外研究生。

李建龙教授曾入选过中科院百人计划、天山学者、金山学者和教育部长江学者讲座教授等,是教育部具有突出贡献的中年著名教授,曾获得新江十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和我国著名草地农业生态与应用生态工程专家称号等。江苏省政府智库专家,政府参事及江苏省生态环保厅,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和生态文明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曾在日本,美国、英国和澳大利亚等国留学、做博士后、高级访学 14 年以上,曾任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环评、规划与环保咨询专家五年等!

深入牧区调研 论文写在大地上的实践者

1985年硕士毕业后,李建龙教授放弃进入中科院工作的机会,选择协助导师前往贵州威宁进行项目评审。直至今日,李建龙教授与导师、著名生态科学家、中国草业科学奠基人--任继周院士仍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被称为导师的得意门生。

在新疆工作期间,经常深入牧区,与当地牧民同吃同住,了解他们的需求和困难。李建龙说:“科教要有机结合,科教要‘守正创新’、‘守基创新’、‘守传创新’,科教事业要重视为社会的贡献和服务大众,教育要“道术结合,立德树人”,增强国家使命感、荣誉感,为国争光、为民出力。”他积极培养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为新疆的发展做出了储备了人才力量。在他的培养和指导下,许多学生成为了优秀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如今,众多学生依旧坚定地站在自己的岗位上独当一面,犹如点点星光,汇聚成灿烂的星河,持续为新疆这片土地播撒着知识与希望的种子。

经过十余载的辛勤耕耘,成功培育出抗旱性能卓越的紫泥泉新麦草国家认定品种,并已在全疆推广,有效促进了畜牧业增产增收,李建龙当时担任新疆紫泥泉种羊场草地生态站站长,经常深入到田间地头,与农牧民并肩劳作,传授技术,积极培养少数民族研究生。他的努力使当时草地畜牧业实现了从上百亩养一头羊到几十亩养一头羊的跨跃,赢得了牧民们的广泛赞誉。如今,在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引下,他的科研成果展现出了前瞻性的科技价值,为乡村的繁荣与发展贡献科技力量。

在新疆、甘肃、内蒙和南方工作的那段时期,针对草地栽培的新技术,尤其是灌木的生态防治技术予以推广应用,收获了显著的效益,其中,有关柳属灌木的生态防治和处理技术的推广运用,更是开创了国内外的先河。此外,李建龙还大范围推广了“冰凌播种”旱生牧草方法以及建立适应性放牧利用制度,还有草地退化治理和草地畜牧业优化改良利用的相关技术,并在新疆天山南北地区进行了大面积的生产性推广应用,带来了丰厚的效益。(图2)

图2:南京大学李建龙教授,博导,外籍院士近照

李建龙教授积极推动国际合作、国际学术交流,有效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科技合作和文化交流,为营造全球生态环境出力献策,促进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科技合作和文化交流。学术造诣被国际同行高度认可,为草业科学的发展、教育和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科研成果为生态环境保护、草地畜牧业发展和农业现代化,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社会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他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人才,为科技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草业科学和生态科学的发展史上留下炫彩篇章。(白小果)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爱上海信H55E72A就是这么简单
培养一名航天员到底有多难?
全新光学设计 永诺将推出新款50mm f/1.4
4月MPV:市场“换血”高端走俏 宝骏730需自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