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适》:超过了《弘一法师》和《瞿秋白》
鲁迅研究会会长孙郁:
五四运动之前的新文化运动很重要,是现在文化的起点,胡适扮演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角色。
胡适的一生很丰富,该剧抓住了他一生中最主要的东西——五四那一代人内在的丰富性,矛盾性也有所点染,形象可感地呈现出来。这个戏应该到大学演,让大学生看到。
中国人民大学戏剧戏曲学教研室主任张一帆:
正如您所说,不在于做戏,而在于研究历史。胡适先生本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太过丰富,外界对他的正史野史故事也极多。需要弱水三千取一瓢饮,且能使观众窥斑知豹。这需要花多少前期的阅读、选裁的功夫,只有作者冷暖自知。
您的剧作表现特点是要内化京、昆唱段的。《胡适》中唱段的选择与胡适当时的心路历程契合得很好,一点不突兀。有人说京剧是中国人激情最有效的表达方式,我觉得总结得不错。人生之喜,人生之困,有时很难用叙述性的语言来准确表达,而突然张口一句“清早起来菱花镜子照”“一事无成两鬓斑”,可以把一切心境都用一段唱来尽情抒发。
前两天,偶然找到程之先生演的电视剧《名优之死》。尽管田汉原著里的确写刘振声最后上场演的是《打渔杀家》,但是具体到哪段唱与前台恶徒捣乱相对应,并没有写得很清楚。程之先生则设计为在恶徒此起彼伏的倒彩声中,刘振声不紧不慢地唱出“清早起开柴扉乌鸦叫过”和“飞过去叫过来却是为何”,与前者浑然一体。
我认为,您的《胡适》超过《弘一法师》和《瞿秋白》,是您民国文人系列中最好的一部。
一位有独立思想的戏剧家
梅兰芳研究会副秘书长池浚:
从文本思维、舞台逻辑到审美理念,浓浓的民国范儿,淡淡的讲述体,素素的时空感,一以贯之。
从《弘一法师》《瞿秋白》到《胡适》,她的作品已自成体系,她是一位有独立思想的戏剧家。
驯鹿望月:
胡适徘徊于新与旧,游弋于中与西。红袖穿行于传统与现代的艺术跨界,游弋于戏里与戏外。
读胡适其人其作,如面对他的温雅与担当。看红袖的戏,戏的外衣代入民国才子佳人的百味人生,也触到观众的人生。
戏的氛围简单而留白,红袖活得同样直率而真诚。看懂了戏,也便成了她的知音。
从弘一法师,到瞿秋白,再到胡适,一次次于戏里邂逅民国文杰,一次次品味他们爱与痛、激越与无奈的时代与人生。
胡适扮演者陈胜超:
回忆起2019年创排《胡适》时的画面,当时我饰演胡适,对于整出戏理解得还太浅。现在看,其用的语句让我有了太多不同的感受。
我认为红袖老师的作品,是一种对历史的态度,是一种对中国戏剧的认知,是一种发自本能的冲动。
陈独秀扮演者黄兴:
沉淀以后再回想,红袖老师的剧本和形式,它是不同的、唯一的、干净的历史的载体。
(流动的影摄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