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商业快讯 > 正文

近视手术,他们后悔了吗?

2024-11-28 11:18:19       来源:今日热点网

晶体进到眼睛里的那一刻,世界突然亮了很多,手术台上的光原本是一个光晕,那一个瞬间,光晕也突然变得清晰了。

22岁的宋璟惊喜得想要尖叫,但是她忍住了,因为她还躺在手术台上,医生正在调整晶体的位置。

宋璟做的是带散光的晶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TICL,“就感觉挺爽的,确实是有惊喜,但是有惊喜也不能太表现出来,毕竟还在做手术,还得接着盯着”。

从最开始的医生手持钻石刀手动切角膜,发展到现在的晶体植入,做近视手术的人后悔了吗?

这个问题,宋璟和她的家人很有发言权,作为一个“摘二代”,宋璟和家人的经历,几乎覆盖了中国近视手术发展史。

摘镜二代的选择:激光还是晶体

手术年限:2年

手术年龄:22

手术方式:TICL晶体植入

22岁的宋璟决定回国做近视手术。

她在英国留学,放眼望去,周围没有几个戴眼镜的,而英国的医疗体系对留学生也并不十分友好。

但检查结果却令她十分纠结:高度近视900度,还带300度左右的散光,尽管角膜厚度不算薄,但做超薄瓣的个性化半飞秒也存在欠矫的问题,不能完全摘掉眼镜,得留个一两百的度数。而且,由于切削掉的角膜太多,还会损失掉一部分视觉质量,回退风险较大,且夜间视觉质量不佳。

唯一的选择,似乎就剩下了ICL晶体植入术。

靠谱吗?这是宋璟的第一反应。

上官网查完手术原理,又连夜在专业论文网站精读了几十篇论文,宋璟心里有谱了:这就等于是在眼睛里戴了一个永久的隐形眼镜,万一以后有更新的技术,还可以取出来置换。

更巧的是,自己的导师居然也做了晶体植入手术,而且术后第二天就来给大家上课,居然都不需要请假休息。

“欧洲人还是猛啊,高低是个手术啊!”

有论文和导师的经验做支撑,宋璟下定决心:做!

回顾自己决策的过程,宋璟并不后悔,术后2年,自己的视力仍然保持在1.5和1.2。

至于为什么在激光和晶体之间仍然选择了晶体植入,宋璟的答案是希望一步到位,“ICL在国内的接受程度并没有飞秒那么高,但是结合我自己的情况,如果我做飞秒,可能会有欠矫问题的情况存在,没法把眼镜完全摘掉。ICL作为眼内手术,风险可能会稍微大一点,但能一步到位,保证每年能够复查,实在不行可以考虑把它取出来,我觉得还是考虑ICL”。

相比较学术型的宋璟,和她同一天做手术的李玉决策路径就更短。

“很简单,我平时眼睛干,晶体植入是对干眼最友好的方式,就这么简单。”

李玉度数不高,只有400多度,角膜厚度也足够,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能做飞秒,却还是选了晶体植入。

对此,李玉的回答是,自己的家人就在眼科上班,已经提前了解了晶体整体的原理、发展历程和风险,知道晶体的风险整体可控,“它就是个简化版的白内障手术,比白内障手术还简单。”

宋璟和李玉的主刀大夫是同一位:北京爱尔新力眼科院长赵可浩医生,相比较患者的“心大”,赵可浩的回答更谨慎。

赵可浩医生在为晶体患者做术前检查

“任何手术都会有风险,晶体植入也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术前检查各项指标,都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来进行检查。很多网上提到的术后问题,大部分都能在术前检查阶段排查出来,如果手术指征不符合,就不应当实施手术”。

而对于网上提及较多的光圈问题,赵可浩医生也坦言,目前国内主流的V4C晶体还避免不了光圈,因为晶体中央需要开孔,让房水流动,避免出现青光眼的情况。

但大部分的人会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完全适应光圈,并且做到无视它。

“一开始在电影院很暗的地方看电影的时候偶尔会出现,我现在已经察觉不到光圈了。”李玉说。

而学艺术的宋璟的表述则更细腻:“说是光圈,其实更像是水面水波纹,类似科幻电影里,主角法师穿越时空之前的空气细纹的波动。在前面几个月的时候能察觉到,后面就基本上感受不到了”。

赵可浩医生坦言,专业且全面的术前检查是必须高度重视的环节

促使宋璟迅速决策的依据其实还有一个:她的家人在十几年前就做过近视手术,她自己其实是一个“摘镜二代”,家人给到的正向反馈,才是促使宋璟最终决策的核心原因。

摘镜一代意外收获

手术年限:14

手术年龄:35

手术方式:飞秒激光

时间回到2010年,宋璟的爸爸宋斐决定做近视手术。

因为工作需要,宋斐每天都需要戴隐形眼镜,长年受眼角膜发炎困扰的他,想要一劳永逸地摘掉眼镜,却在第一次术前检查的时候,天都塌了。

滴完眼药水散瞳检查眼底的时候,他查出了视网膜裂孔,“当时觉得,天都塌了……”

因为医生告诉他视网膜裂孔不可逆,还没等陪同的爱人反应过来,时年35岁的宋斐在医生办公室眼泛泪花,心里只有一个声音:“完蛋了,我要瞎了!我还要赚钱养家啊!”

医生哭笑不得,说出了后半段:打完眼底激光就可以修复,不影响正常看东西。

现在49岁的宋斐,想起自己当年的表现,一方面觉得好笑,另一方面确实庆幸。

如果不是因为要做近视手术,自己当时根本没有按时查眼底的概念,那么随着视网膜裂孔的发展,到现在四十几岁,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极有可能视网膜脱离!那就真的会瞎。

宋斐也玩社交媒体,但他发现,网上关于近视手术和视网膜脱离的帖子,有很多都在误导人。

比如一些高赞帖子,说近视手术后会发生视网膜脱离。这就完全是在误导人。

谣言缺乏基本的常识。

近视手术本身不会增加或减少视网膜脱离的风险,而是高度近视本身是视网膜脱的离高危因素之一。

大多数近视为轴性近视,即眼轴变长,视网膜也被拉长,度数越高,越容易发生周边视网膜变性、裂孔及脱离。

而宋斐自己当时近视就有700多度,恰恰是因为要做近视手术,做了彻底的眼睛健康检查,才发现了视网膜裂孔,并及时治疗,才最终摆脱了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网上帖子说的“近视手术导致视网膜脱离”,很多都是因为术前检查不正规,没有按照规范给人散瞳查眼底,没有发现本身视网膜病变或者不稳定这些问题,导致在术后隐患变成了真正的问题。

宋斐的主刀大夫是赵可浩的老师、原同仁近视手术中心主任陆文秀教授。

对于近视手术及其风险的相关问题,陆文秀的观点是,规范且详细的术前检查,是规避掉大部分风险的关键因素。

以宋斐为例,在高度近视人群中,视网膜变性及裂孔发生率在20%左右,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可能有1个人有视网膜变性或裂孔,需要提前治疗。

而其他比如干眼、眩光等提及较多的风险,在术前都有对应的检查指标,一旦不符合手术指征,大夫是不建议患者进行近视手术的。

回过头看自己14年前的决定,宋斐的反应是庆幸。

后悔做近视手术吗?

对此,宋斐的回答是后悔,后悔做晚了。

“如果我早个五六年,甚至十来年做,是不是就能更早发现视网膜裂孔?也能早享受十年”

现在是宋斐做完近视手术的第14年,仍然保持着1.0和1.2的视力,眼底状况良好。他养成了定期带家人查眼底的习惯,因为提前预防永远比事后补救要事半功倍。

(注: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宋斐、宋璟、李玉为化名)

北京爱尔新力眼科:成立于2002年,医院位于朝阳区琨莎中心,东邻燕莎桥、南望使馆区、环境幽雅、交通便利。依托于爱尔眼科集团国内外700余家眼科诊疗机构,超2000万庞大病例库,及科教研一体化平台我院拥有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团队,可提供各类眼屈光疾病的诊断和诊疗服务。医院可开展“屈光不正手术矫正、角膜塑形镜、RGP、巩膜镜、医学验光配镜”等服务。


关键词:

责任编辑:kj005

商业快讯

近视手术,他们后悔了吗?

2024-11-28 11:18:19   今日热点网

晶体进到眼睛里的那一刻,世界突然亮了很多,手术台上的光原本是一个光晕,那一个瞬间,光晕也突然变得清晰了。

22岁的宋璟惊喜得想要尖叫,但是她忍住了,因为她还躺在手术台上,医生正在调整晶体的位置。

宋璟做的是带散光的晶体,也就是通常所说的TICL,“就感觉挺爽的,确实是有惊喜,但是有惊喜也不能太表现出来,毕竟还在做手术,还得接着盯着”。

从最开始的医生手持钻石刀手动切角膜,发展到现在的晶体植入,做近视手术的人后悔了吗?

这个问题,宋璟和她的家人很有发言权,作为一个“摘二代”,宋璟和家人的经历,几乎覆盖了中国近视手术发展史。

摘镜二代的选择:激光还是晶体

手术年限:2年

手术年龄:22

手术方式:TICL晶体植入

22岁的宋璟决定回国做近视手术。

她在英国留学,放眼望去,周围没有几个戴眼镜的,而英国的医疗体系对留学生也并不十分友好。

但检查结果却令她十分纠结:高度近视900度,还带300度左右的散光,尽管角膜厚度不算薄,但做超薄瓣的个性化半飞秒也存在欠矫的问题,不能完全摘掉眼镜,得留个一两百的度数。而且,由于切削掉的角膜太多,还会损失掉一部分视觉质量,回退风险较大,且夜间视觉质量不佳。

唯一的选择,似乎就剩下了ICL晶体植入术。

靠谱吗?这是宋璟的第一反应。

上官网查完手术原理,又连夜在专业论文网站精读了几十篇论文,宋璟心里有谱了:这就等于是在眼睛里戴了一个永久的隐形眼镜,万一以后有更新的技术,还可以取出来置换。

更巧的是,自己的导师居然也做了晶体植入手术,而且术后第二天就来给大家上课,居然都不需要请假休息。

“欧洲人还是猛啊,高低是个手术啊!”

有论文和导师的经验做支撑,宋璟下定决心:做!

回顾自己决策的过程,宋璟并不后悔,术后2年,自己的视力仍然保持在1.5和1.2。

至于为什么在激光和晶体之间仍然选择了晶体植入,宋璟的答案是希望一步到位,“ICL在国内的接受程度并没有飞秒那么高,但是结合我自己的情况,如果我做飞秒,可能会有欠矫问题的情况存在,没法把眼镜完全摘掉。ICL作为眼内手术,风险可能会稍微大一点,但能一步到位,保证每年能够复查,实在不行可以考虑把它取出来,我觉得还是考虑ICL”。

相比较学术型的宋璟,和她同一天做手术的李玉决策路径就更短。

“很简单,我平时眼睛干,晶体植入是对干眼最友好的方式,就这么简单。”

李玉度数不高,只有400多度,角膜厚度也足够,很多人不理解他为什么能做飞秒,却还是选了晶体植入。

对此,李玉的回答是,自己的家人就在眼科上班,已经提前了解了晶体整体的原理、发展历程和风险,知道晶体的风险整体可控,“它就是个简化版的白内障手术,比白内障手术还简单。”

宋璟和李玉的主刀大夫是同一位:北京爱尔新力眼科院长赵可浩医生,相比较患者的“心大”,赵可浩的回答更谨慎。

赵可浩医生在为晶体患者做术前检查

“任何手术都会有风险,晶体植入也一样,这也是为什么术前检查各项指标,都一定要严格按照规范来进行检查。很多网上提到的术后问题,大部分都能在术前检查阶段排查出来,如果手术指征不符合,就不应当实施手术”。

而对于网上提及较多的光圈问题,赵可浩医生也坦言,目前国内主流的V4C晶体还避免不了光圈,因为晶体中央需要开孔,让房水流动,避免出现青光眼的情况。

但大部分的人会在3个月左右的时间完全适应光圈,并且做到无视它。

“一开始在电影院很暗的地方看电影的时候偶尔会出现,我现在已经察觉不到光圈了。”李玉说。

而学艺术的宋璟的表述则更细腻:“说是光圈,其实更像是水面水波纹,类似科幻电影里,主角法师穿越时空之前的空气细纹的波动。在前面几个月的时候能察觉到,后面就基本上感受不到了”。

赵可浩医生坦言,专业且全面的术前检查是必须高度重视的环节

促使宋璟迅速决策的依据其实还有一个:她的家人在十几年前就做过近视手术,她自己其实是一个“摘镜二代”,家人给到的正向反馈,才是促使宋璟最终决策的核心原因。

摘镜一代意外收获

手术年限:14

手术年龄:35

手术方式:飞秒激光

时间回到2010年,宋璟的爸爸宋斐决定做近视手术。

因为工作需要,宋斐每天都需要戴隐形眼镜,长年受眼角膜发炎困扰的他,想要一劳永逸地摘掉眼镜,却在第一次术前检查的时候,天都塌了。

滴完眼药水散瞳检查眼底的时候,他查出了视网膜裂孔,“当时觉得,天都塌了……”

因为医生告诉他视网膜裂孔不可逆,还没等陪同的爱人反应过来,时年35岁的宋斐在医生办公室眼泛泪花,心里只有一个声音:“完蛋了,我要瞎了!我还要赚钱养家啊!”

医生哭笑不得,说出了后半段:打完眼底激光就可以修复,不影响正常看东西。

现在49岁的宋斐,想起自己当年的表现,一方面觉得好笑,另一方面确实庆幸。

如果不是因为要做近视手术,自己当时根本没有按时查眼底的概念,那么随着视网膜裂孔的发展,到现在四十几岁,这个问题会越来越严重,极有可能视网膜脱离!那就真的会瞎。

宋斐也玩社交媒体,但他发现,网上关于近视手术和视网膜脱离的帖子,有很多都在误导人。

比如一些高赞帖子,说近视手术后会发生视网膜脱离。这就完全是在误导人。

谣言缺乏基本的常识。

近视手术本身不会增加或减少视网膜脱离的风险,而是高度近视本身是视网膜脱的离高危因素之一。

大多数近视为轴性近视,即眼轴变长,视网膜也被拉长,度数越高,越容易发生周边视网膜变性、裂孔及脱离。

而宋斐自己当时近视就有700多度,恰恰是因为要做近视手术,做了彻底的眼睛健康检查,才发现了视网膜裂孔,并及时治疗,才最终摆脱了视网膜脱离的风险。

网上帖子说的“近视手术导致视网膜脱离”,很多都是因为术前检查不正规,没有按照规范给人散瞳查眼底,没有发现本身视网膜病变或者不稳定这些问题,导致在术后隐患变成了真正的问题。

宋斐的主刀大夫是赵可浩的老师、原同仁近视手术中心主任陆文秀教授。

对于近视手术及其风险的相关问题,陆文秀的观点是,规范且详细的术前检查,是规避掉大部分风险的关键因素。

以宋斐为例,在高度近视人群中,视网膜变性及裂孔发生率在20%左右,也就是说,每5个人中,就可能有1个人有视网膜变性或裂孔,需要提前治疗。

而其他比如干眼、眩光等提及较多的风险,在术前都有对应的检查指标,一旦不符合手术指征,大夫是不建议患者进行近视手术的。

回过头看自己14年前的决定,宋斐的反应是庆幸。

后悔做近视手术吗?

对此,宋斐的回答是后悔,后悔做晚了。

“如果我早个五六年,甚至十来年做,是不是就能更早发现视网膜裂孔?也能早享受十年”

现在是宋斐做完近视手术的第14年,仍然保持着1.0和1.2的视力,眼底状况良好。他养成了定期带家人查眼底的习惯,因为提前预防永远比事后补救要事半功倍。

(注:为保护患者隐私,文中宋斐、宋璟、李玉为化名)

北京爱尔新力眼科:成立于2002年,医院位于朝阳区琨莎中心,东邻燕莎桥、南望使馆区、环境幽雅、交通便利。依托于爱尔眼科集团国内外700余家眼科诊疗机构,超2000万庞大病例库,及科教研一体化平台我院拥有经验丰富的资深专家团队,可提供各类眼屈光疾病的诊断和诊疗服务。医院可开展“屈光不正手术矫正、角膜塑形镜、RGP、巩膜镜、医学验光配镜”等服务。


责任编辑:kj005

相关阅读

美图推荐

爱上海信H55E72A就是这么简单
培养一名航天员到底有多难?
全新光学设计 永诺将推出新款50mm f/1.4
4月MPV:市场“换血”高端走俏 宝骏730需自强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