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门螺杆菌,这个听起来有些陌生的名字,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并不罕见。它是一种能够引发多种胃部疾病的细菌,不仅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对我们的健康构成严重威胁。那么,幽门螺杆菌到底有多危险?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今天我们邀请了西安胃泰消化病医院主任医师孙兰芳为我们详细讲解:
什么是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微厌氧,寄生在胃内的细菌,黏附于胃粘膜及细胞间隙,是一种螺旋形、微需氧、对生长环境十分苛刻的革兰氏阴性杆菌,1983年首次从胃黏膜组织中分离出来,是目前所知能在人胃中生存的唯一微生物种类。
在1994年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所属国际癌症研究中心列为I类生物致癌因子。
幽门螺杆菌的危害有哪些?
幽门螺杆菌进入胃部后,会破坏胃黏膜的保护层,引发慢性胃炎。长期胃炎不仅会导致胃黏膜细胞发生变性,还可能进一步引发更严重的胃部疾病。
导致消化性溃疡
幽门螺杆菌感染是引起消化性溃疡的主要原因。这种细菌产生的毒素会损伤胃黏膜,使胃酸能够侵蚀到黏膜下层,从而形成溃疡。消化性溃疡不仅会导致上腹疼痛、出血等症状,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如穿孔、梗阻等。
增加胃癌风险
长期感染幽门螺杆菌,胃黏膜会反复受损和修复,这个过程中可能导致细胞基因突变,从而增加胃癌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幽门螺杆菌列为一级致癌物,这意味着它与胃癌的发生有着密切的关系。
影响消化功能
幽门螺杆菌感染会影响胃酸的分泌,进而影响食物的消化。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胀等消化不良症状,这不仅会降低生活质量,还可能影响营养的吸收和利用。
可能导致贫血
幽门螺杆菌感染引起的胃炎和消化性溃疡可能导致胃出血,长期出血则可导致缺铁性贫血。贫血会影响患者的身体机能和生活质量,严重时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
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口口传播
这是幽门螺杆菌传播的主要途径之一。通过接吻、共用餐具、共用牙具等方式,幽门螺杆菌可以在人与人之间传播。尤其是家庭成员之间,如果有一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很容易通过共餐、共用牙具等方式传染给其他人。
粪口传播
幽门螺杆菌也可以通过粪便传播。如果感染者上完厕所后不洗手,手上的细菌就可能通过食物或水源进入其他人的体内。
食物传播
幽门螺杆菌还可以存在于没有煮熟的食物中,尤其是肉类、海鲜等。如果食用了这些被污染的食物,就有可能感染幽门螺杆菌。
如何积极防御
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比治疗更为重要。通过改善生活习惯、保持饮食卫生、避免交叉感染等措施,可以降低感染风险。以下是一些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实用建议:
注意个人卫生
个人卫生是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基础。患者需要保持口腔清洁,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同时还需要勤洗手,尤其是在饭前便后和接触过公共物品后。牙刷和牙具要定期更换和消毒,以减少细菌滋生。
保持饮食卫生
饮食卫生对于预防幽门螺杆菌感染至关重要。患者需要注意食物的烹饪和储存方式,避免食用生冷、不洁的食物。水果和蔬菜在食用前要清洗干净,肉类和海鲜要煮熟后再食用。此外,还需要避免在外就餐时使用公共餐具和共用餐具等行为。
避免亲密接触
幽门螺杆菌可以通过唾液传播,因此患者需要避免与陌生人进行亲密接触,如接吻等。如果家庭成员中有感染者,则需要采取分餐制、使用公筷等措施来避免交叉感染。
加强胃部保健
加强胃部保健可以提高胃黏膜的抵抗力,从而降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风险。患者可以适量补充益生菌、维生素等营养素来增强免疫力;同时还需要注意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压力过大等不利因素对胃部的影响。
HP感染是导致胃癌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唯一因素,要想远离胃癌,以下人群不但要及时检测并根除幽门螺杆菌,还要在40岁前做一次胃镜精查:
1.年龄40岁以上,男女不限;
2.胃癌高发地区人群;
3.幽门螺杆菌感染者;
4.既往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
5.胃癌患者一级亲属;
6.存在胃癌其他高危因素(高盐、腌渍、烟熏饮食、吸烟、重度饮酒等)。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