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1999年成立的8848算起,到2012年中国电商发展已经走过了14个年头,期间诞生了易趣、慧聪网、阿里巴巴、卓越、当当、淘宝网、京东、PPG、凡客等等,以及时尚电商有唯品会、走秀网、寺库、乐蜂、聚美优品、梦芭莎等,2009年达到一个高潮,诸多线下零售商复制到线上,如中粮“我买网“、国美、苏宁、百丽等等,2010年又涌现了基于地理位置的千团大战,美团、窝窝、Groupon、满座等等。翻开历史,这些熟悉的名字一一跃入眼帘,然后一一消失,所剩无几。
唯品会是一家做限时特卖的网站,清的是时尚服饰品牌的尾货、折扣商品。成立之初唯品会每天定点上线一线大牌奢侈品折扣商品,后扩大至各区域内的一线品牌,这个区域的范围也逐渐下沉到二三线市场。在中国电商的发展史中,唯品会可能是第一家开启低线市场的品牌。尽管“流血上市”不被当时的市场看好,但依然有投资人对此充满信心,原因有二,一是独特的商业模式;二是高复购率。唯品会的模式独特到什么地步呢?“唯品会可以给品牌商固定的档期把货运到我们的仓库中,5天内如果没有卖掉的,就让他们拉走。平均一个品牌1年可以获得6-10次的折扣零售机会,我们发现这种销售方式用户非常认可,远比清库存要更受欢迎。”前唯品会内部人士如此说。
另外,唯品会的复购率高到什么程度呢?2012年就已达到了80%,普通的零售或电商品牌复购率能达到50%就已经非常不错了,达到60%就可以出去吹牛了。看山是山,又不是山。这就是唯品会特卖电商的魅力,它非电非商,却又两者集聚。更幸运的是,在唯品会上市的那两年,中国电商都不敢去美国上市,一是怕被浑水、香橼做空;二是盈利确实太难了。这两年的空窗期,正好给了唯品会发展的机会,美国投资人投中国电商除了当当就是唯品会。2012年Q4,唯品会正式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630万美元,2011年同期净亏损6350万美元,若不按照美国通用会计准则,净利润达810万美。当时人们对电商的期待都参考了亚马逊,成立了20年才实现盈利(2015年盈利)。唯品会竟然能3年即达到盈利,业绩非常惊艳。B2C电商模式的盈利都非常依赖规模效应平摊成本,每个企业都需要找到一个规模与成本的临界点,唯品会基于高端品牌尾货的独特模式决定着,这个临界点相对于京东、亚马逊要低得多。另外,唯品会的两个数字值得关注:毛利率一路看涨,2012年Q1是21.16%,到了Q4升为22.94%;仓储物流成本一路看跌,2012年Q1是16.67%,至Q4降为12.48%,管理成本也从5.68%降为2.63%。一涨一跌,推高了唯品会的净利。
2018年底,在创立10年的关口,唯品会陷入电商发展增长乏力阶段。唯品会决定重拾初衷,回归特卖,推出了“好货”战略。“好货”战略的逻辑也比较好理解,“以货建场”、“以货找人”,在重构人货场之间的新关系中找到裂变增长的可能。而一切时髦解释的背后,事实上仅是对唯品会最初面貌的复原。从一开始,唯品会就在唯品会设立了商务部,至今已有1000多名买手,他们奔走于全球,为唯品会深入挖掘新货、畅销款,搭建核心品牌池。凭借买手制与采买+定制等形式实现货品的“好价格”,最终为平台提供差异化的独家好商品。同时,“折扣”“低价”也是唯品会甫一诞生就被贴上的标签,因此“好货”战略的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开始推行裸价政策。在BDA的调研中,一半用户认为唯品会存在价格优势,40%的用户认为唯品会价格优势比以前更加明显。此外,唯品会还搭建了比价系统。唯品会最初面貌中还有一个特点就是,“限时”“抢购”。果不其然,充分搭建起好货供应体系后,唯品会开启了“唯品快抢”与“最后疯抢”等王牌频道向消费者集中展现“好货”。作为限时特卖渠道,“唯品快抢”专注于限定品牌、绝对好价格的爆款单品领域,打造“单品爆款池”;“最后疯抢”则回归特卖本身,首先以品牌命中客户,再以好价格实现销售转化。据唯品会官方回应:两个频道2018年Q4客户数、新客数环比均呈倍数增长。2019年1月23日,华尔街投行KeyBanc发布投资研究报告,将股票(NYSE:VIPS)评级从“与大盘持平”调高至“增持”,目标股价定为10美元。到如今,唯品会14美元的股价已远超市场年初的预期。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