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绣是精细活,极为考验人的耐心与手艺。其中“宫廷杭绣”的工艺更为繁琐,赵亦军年过七旬,从事刺绣行业六十年,对于他来说,宫廷杭绣不仅是工作,还是自己要传承下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近日,抖音拍摄的短片《老手》中,大家看到了这位老人对于刺绣的热爱与坚守。
杭绣起源于吴越,兴盛于南宋。其中专为南宋宫廷服务的又被称为“宫廷杭绣”,因男工进出宫廷方便,还形成了“传男不传女”的行规。赵亦军是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杭绣技艺的传承人,也是“宫廷杭绣”最后一位男绣工。
“宫廷杭绣”是精细活,工艺极为繁琐。一幅作品要经过画稿、配线、描稿、盘金、盘银等数道工序,于细微处,一根丝线要分32股,才能绣出深浅明度不一的毛发。一针一线加上一双灵巧的手,不仅能绣出十里春风,也能绣出气势恢宏。
五六十种针法,五到十年,才能熟练掌握。一幅高1.84米、宽1.67米的《观经图》,赵亦军前后绣了十六年:正面包含532个佛教人物,背面还绣了全文共7221字的《佛说观无量寿佛经》。在2010年第二届中国浙江美术精品博览会上,赵亦军的这副《观经图》获特等奖,被专家评估估值高达千万。
一根绣花针,穿越半个世纪,却苦苦找不到传人。随着年事渐高,赵亦军最担心的是后继乏人。当年一起在杭州工艺美术学校刺绣班学习的一共有35个学生,现在还在坚持绣的,只有赵亦军一人。
为了让宫廷杭绣传承下去,赵亦军打破了“传男不传女”的行规,招收了一名90后女孩儿为徒弟,“只要你做出的东西符合宫廷杭绣的特点,那你就是宫廷杭绣的接班人,不管你是男生还是女生”。
在教学时,赵亦军慎重叮嘱徒弟:“刺绣越细看越好,不要一眼看还好好的,细看时全毛病,那这是一张失败的作品。”
去年底开始,赵亦军变成了抖音上的“绣花爷爷”。宫廷杭绣的繁复精细不再“曲高和寡”,短视频时代,它们的美,也能轻易被大众看到和赞叹,"精致“是网友评论的关键词。网友排队请教如何刺绣,不断有人问“绣花爷爷”:“想拜师,可以去哪里找您学?”
作为过来人,赵亦军深知传承的辛苦:“宫廷杭绣门槛高、工艺繁琐,现在的年轻人,有几个能熬得住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无名?”他甚至感慨:“就算年轻人不愿再去从事这项手工艺,我也已经将宫廷杭绣的各种针法保存在我的作品里,我已问心无愧。”但如今,随着在抖音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宫廷杭绣,赵亦军看到,正在有更多的手,呵护并散播这火苗。
除了《老手》,抖音选出了一批非遗创作者,把他们的故事记录下来,做成系列短片。随着抖音的快速普及,非遗文化正在借助短视频这种形式获得新的机遇。过去一年,抖音推出了非遗合伙人计划,通过加强流量扶持、提高变现能力、打造非遗开放平台及开展城市合作等方式,希望帮助更多的非遗创作者,用短视频获得更好的生活。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