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作为双创重要平台和基地的众创空间正加快走向专业化智能化之路。科技部日前正式发布关于开展第四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备案示范工作的通知,按照《专业化众创空间建设工作指引》的相关要求,科技部2020年继续开展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备案示范工作,届时我国国家级专业平台将达100家左右。除了蓄势扩围外,由于疫情倒逼平台企业加速创新,智能孵化的开启也为我国“双创”升级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窗口期。
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将达百家
“前两批基本隔一两年才组织申报,而今年半年内就已经启动两批了。目前看,今年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将达到一百家。”一位有意向申报第四批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的平台人士向记者表示。在他看来,国家近年提出“双创升级版”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建设专业化众创空间核心载体。
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即聚焦细分产业领域,以推动科技型创新创业、服务实体经济为宗旨的重要创新创业服务平台。截至目前,科技部已在全国批准建设了三批73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其中第三批23家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于今年3月份在16省区市备案示范。
在业界看来,专业化众创空间是紧密围绕“服务实体经济转型升级”而诞生的,它的主要任务就是把“双创”机制和实体经济的发展、转型、升级紧密结合起来。“专业化众创空间能够优化提升创新创业资源的配置效率,推动众创空间从自由生长走向精耕细作,使资源和生产要素更好地配置到特定领域的新技术、新产业上。它不仅能够释放高层次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和专业化人才加入创新创业的行列,而且是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区域产业升级、推进新科技革命发展的重要抓手,有利于地区新兴产业的崛起。”对此,中国财经政法大学数字经济研究院执行院长盘和林向记者表示。
除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外,随着 “双创”工作逐步展开,我国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大学科技园等各类创业孵化载体呈现爆发式增长。据科技部火炬中心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底,全国众创空间、孵化器数量超过1.3万家,吸纳就业人员超过400万人,吸纳高校应届毕业生35万人,累计毕业企业超过16万家,累计上市挂牌企业超过4675家。科技企业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已覆盖我国绝大部分县市区,成为创新创业的基础设施。
而随着科技创业企业的大量增加并展现出良好的成长性,大量民间资本进入科技创业孵化领域,科技创业孵化载体的运营主体性质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有数据显示,目前全国科技创业孵化机构中,民营性质比例2019年底已达73.1%,数量也从几百家增长到近万家,成为我国双创服务的重要力量。
智能孵化突显 双创升级迎契机
如果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的政策和产业升级的规律,铸就了创孵机构专业化市场化的未来发展方向,那么疫情的意外出现加速了这些双创平台智能化发展。
“一方面疫情防控需要人群避免大规模流动和聚集乃至隔离,这一情况对人群聚集消费的线下创业场景影响较大,如餐饮、教育培训、旅游、交通等行业;另一方面叠加欧美等国家同期对我国设置贸易壁垒,外贸出口相关领域如制造业创业也受到较大影响。”科技部火炬中心孵化器管理处副处长孙启新此前表示。不过,孙启新认为,医药医疗、线上服务、远程办公等技术创新需求度较高的创业领域,疫情倒逼下短期内存发展机遇。
首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颜振军博士认为,目前孵化器行业正在加快数字化转型。“孵化器的发展趋势是产业化智能化。目前这两个方向都完全没有改变,而且疫情加快了智能化。”在颜振军看来,智能化分成两层,一层是单个孵化器个体的智能化,怎么样用一些手段让孵化器的运作流程、管理流程、服务流程等资源上线;另一层是,一个区域、一个国家甚至全世界,建立一个基于互联网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孵化器、小公司、大企业、投资机构、专业服务机构大量的交互。
在受访的专家看来,受疫情、自然灾害、金融风险等影响,当今世界面临诸多的不确定性。大量的不确定性给企业带来危机的同时,也为创业,特别是具有创新特性的科技创业带来了大量机会。“在经历疫情造成的影响之后,国人长期的生活与消费逻辑必然会改变,原有的创业生态也在进行洗牌,倒逼企业加速创新,倒逼政策制定者拥抱创新。新冠肺炎疫情为我国‘双创’升级提供了一次难得的窗口期,即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高潮的基础上,迭代升级到新一轮科技创新创业高潮。”孙启新表示。
强化管理 优胜劣汰是趋势
近年来,我国众创空间正朝着差异化专业化品牌化的趋势迭代发展。不过,仍有部分中小平台面对同质化的激烈竞争和盈利模式的单一,陷入难以为继的境地,而依托自己的强项来做的部分专业化众创空间也走进发展“瓶颈”。特别是疫情的影响,让不少双创平台的处境“雪上加霜”。
为此,政府和相关机构纷纷出台相关扶持措施,而平台自身也强化管理、迅速展开自救。根据此前财政部发布的《关于科技企业孵化器 大学科技园和众创空间税收政策的通知》,自2019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对国家级、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大学科技园和国家备案众创空间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在孵对象使用的房产、土地,免征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对其向在孵对象提供孵化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
不过,在业内专家们看来,淘汰也未必是坏事,未来众创空间的管理,必须走市场竞争和政府监管相结合的模式。对此,盘和林也表示,作为创业市场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众创空间的管理和发展值得每一位创业者细细思考。他认为,未来我国的众创平台要走垂直专业化道路。其次,要实现创投和孵化的结合发展。“创投+孵化”的发展模式,可以通过自持投资机构或外部引进的投资机构,对空间内的入驻企业进行投资,达到两者利益捆绑的目的,更好地帮助企业成长。
“我们制定了评价指标体系,每年对国家级孵化器进行考核,实现优胜劣汰,截至目前已有多家原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被摘牌。”孙启新近期在创孵直播平台演讲时表示。“我们最近在梳理全国创业孵化载体‘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情况,即将制定‘十四五’的孵化器发展规划,会有一系列的新想法和措施出台。”孙启新透露。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