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互联网 行业 通信 科学 创业

云南天文台首次报道四峰结构热核暴,大部分多峰热核暴处于“转换态”

来源:科技日报 2021-01-29 08:45:48
A+ A-

记者28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高能天体物理研究团组近期在非常罕见的多峰I型X射线暴研究中取得成果,在国际上首次报道了四峰结构的热核暴,发现大部分多峰热核暴处于“转换态”。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发表了这一重要成果。

云南天文台张国宝研究员介绍,I型X射线暴多发生在吸积中子星低质量X射线双星系统中,也被称为热核暴,可用于认证双星系统中的致密星为中子星,以及研究中子星表面的吸积物质成分、暴发点燃方式和系统吸积率等。单峰结构的热核暴一般解释为热核能量的连续释放,而多峰结构热核暴的物理机制目前还不清楚。

张国宝研究员、王建成研究员等人利用罗希X射线时变探测器约16年的观测数据,在中子星X射线双星4U 1636-53中找到了16个多峰热核暴,是目前最大的多峰暴样本,包括14个双峰热核暴,1个三峰暴和1个四峰暴。四峰暴的光变曲线结构相对复杂,第二个峰与第三个峰有较长的“等待”时间,研究人员用不同成分拟合其光变曲线,证实了四峰结构的存在。研究发现,大多数多峰暴都处于双色图拐角处,说明多峰暴暴发前,暴源处于从低硬态到高软态的转换中。

通过分析双峰暴样本的光变曲线和时间演化能谱,他们还发现在双峰暴样本中,暴前能谱的热成分温度与两峰的峰值流量比值存在正相关关系,双峰暴的形态也可能受盘吸积率增加的影响,或受中子星表面温度升高的影响。考虑盘吸积率为主要影响时,双峰暴的统计结果与高纬度点燃模型有较好的符合性,表明峰值流量比值越高的双峰结构热核暴,更容易产生在中子星表面的高纬度区域。(记者 赵汉斌)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