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过去的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蔓延全球的大背景下,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逆势上扬,产销量达136.6万辆和136.7万辆,连续6年位居全球首位。这是不久前科技部部长王志刚在第七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论坛上透露的最新数据。
“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和生态链,科技创新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中发挥了关键作用。”对此,国家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中心(简称“国创中心”)总经理原诚寅表示,作为我国汽车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国创中心以“突破行业关键共性技术和增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效能”为核心任务,在牢牢把握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的新能源汽车科技发展方面,准确把握科技创新大势,布局抢占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发展的新赛道、新的制高点,坚持问题导向,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生态链融合发展,在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上,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生态赋能驱动高质量发展
2020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一2035年)》。《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增强,动力电池、驱动电机、车用操作系统等关键技术取得重大突破,安全水平全面提升,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
“随着汽车动力来源、生产运行方式、消费使用模式全面变革,新能源汽车产业生态正由零部件、整车研发生产及营销服务企业之间的‘链式关系’,逐步演变成汽车、能源、交通、信息通信等多领域多主体参与的‘网状生态’。”原诚寅表示,相互赋能、协同发展成为各类市场主体发展壮大的内在需求,跨行业、跨领域融合创新和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时代特征,极大地增强了产业发展动力,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形成互融共生、合作共赢的产业发展新格局。
在原诚寅看来,中国新能源汽车要真正做到大而强,需要各类市场主体之间相互赋能、协同发展,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共同完善产业生态。基于此,国创中心聚焦新能源汽车各链条创新主体,搭建创新平台、汇聚创新资源,坚持多方协同创新理念,最大限度利用好各类创新资源。国创中心与近百位国内外行业知名专家、多所高校及科研机构、近600家国内外创业公司和创新组织形成紧密的合作关系,已初步形成成国内外具有一定行业影响力的新能源汽车创新生态圈,为持续建设跨领域、跨行业的创新生态体系打下坚实基础。
构建协同创新发展新格局
作为我国汽车行业唯一的国家级创新中心,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的代表,国内首个以探索市场化资源配置为机制的国创中心,如何以新能源汽车产业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研发与应用作为主阵地,以突破行业关键“卡脖子”技术和增强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效能为主要任务,通过整合政产学研用资创媒要素资源,建设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创新生态,采取市场化机制提高科技成果转化质量、加快转化速度?
创新、突破、改变、成长,国创中心敢闯敢干,在核心任务上,把实现从0到1的突破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瞄准提升新能源汽车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化水平,持续构建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生态体系,以创业者的“国创精神”交出了一份2020年可圈可点的成绩单。
针对国内汽车产业“缺芯少魂”标志性痛点,2020年9月,由科技部、工信部共同支持,国创中心作为国家共性技术创新平台牵头发起的“中国汽车芯片产业创新战略联盟”在京正式成立。
紫光集团全球执行副总裁吴胜武表示,通过相互赋能、协同创新、共同发展、跨界融合、共生共赢,紫光集团将携手国创中心,为推动建设我国全球汽车芯片创新高地和产业高地贡献力量。具体将在三大方面发力。
一是新能源汽车芯片标准制定与更新。紫光集团将协同国创中心共同参与车规级芯片的标准制定,以标准为引领,带动汽车芯片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认证等关键环节全面提升,实现重点突破、协同创新、促进我国汽车工业实现转型升级。
二是车规级安全芯片研发与测试。在国创中心的共性平台建设中,紫光集团将贡献更多力量,提升国内车规级芯片可靠性评测、功能安全及质量审核、车规级认证等方面的技术水平。
三是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区建设。双方将共同建设智能交通应用示范区,建立大规模应用场景下的终端测试评价体系和测试技术。搭建上万辆自动驾驶汽车的示范场景,覆盖公共交通、私家车、公务用车、出租车、企业用车等多个细分领域,探索智能交通规模化应用的共性需求和细分领域的差异化功能需求,解决不同出行工具的个性化应用。
在产业生态赋能上,国创中心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推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生态链融合发展。围绕“打造世界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策源地、构建世界级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生态圈”的发展目标,国创中心进一步加强前瞻谋划布局,加强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加强产业链和创新链的对接,将技术创新突破与市场规模效应有机结合在一起。
2020年10月,国创中心(淄博)先进车用材料创新中心(简称“国创淄博中心”)正式揭牌,旨在打造世界级先进车用材料技术创新策源地及创新生态圈。
淄博国创中心先进车用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副院长许烨介绍,在双方的合作中,国创中心发挥了平台、技术、人才、应用等领域优势,国创淄博中心利用本地政策优势、产业基础优势、体制机制优势等与之形成互补,在共同探索新能源汽车轻量化发展新的路径,探索建立轻量化产业创新生态体系上取得了积极进展。未来5年,要形成3到5个国际材料研发机构全面合作和联合培养机制,建成国际级研发测试共性服务平台,吸引不少于10家国际先进材料项目、产业链相关企业或研发中心等落户淄博,服务当地企业不少于100家、全球企业不少于20家。同时聚焦新能源汽车技术(轻量化)创新拉力赛,聚集共性技术,挖掘产业痛点,推动行业创新,支持成果转化,并以此为重要转手,推动双方携手共建中国先进车用材料“轻”谷。
2020年11月,国创中心与北汽蓝谷在北京签署合作协议,双方将基于ARCFOX极狐αT打造世界级开源整车验证平台,并利用各自优势,在新能源汽车技术创新领域实现优势互补,发展共赢。
“国创中心和北汽蓝谷存在天然的互补关系,我们一起在跑一场基于开源模式的开放式创新马拉松。”北汽蓝谷董事会秘书胡革伟表示,国创中心瞄准前沿技术应用对前瞻性技术方向进行统筹布局,北汽蓝谷提供技术转移转化平台和应用场景,同时又以问题为导向,对国创中心提出新技术研发、新应用诉求的新需求,在此基础上双方形成螺旋式上升创新接力赛,共同加速创新技术上车应用,帮助整车企业降低前瞻技术评价投入和风险,助力创新零部件企业压缩上车周期和成本。
2020年12月,国创中心与交通部科研平台北签署战略协议,围绕中国大交通技术应用场景全方位合作在车路协同、自动驾驶、智慧物流、实验检测、信息安全协同、交通智能防疫等领域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等多层次、全方位的合作,实现协同创新、共同发展。
“我们双方以交通行业技术创新需求为主线,以技术应用、项目转化落地为目标,建立大交通场景业务模式,以交通行业重点科研平台为纽带,围绕人、交通工具、路、桥、港,在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新技术、新模式等多方面建立合作机制,助力科技强国和交通强国建设。” 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研平台副秘书长罗凯阐述说,交通部行业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与国创中心已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双方将凝聚共识、汇聚力量、众策并举共同建立资源共享、成果互认机制。推进联合实验室和研究中心的共建以及技术成果的共享共用,实现技术产业应用平台的建设和创新基地的搭建及运营。同时,以市场拉动、金融创投等方式,打造融合创新交通物流新生态,推进技术应用示范、联合孵化、熟化、成果转化和产业生态圈建设。
此外,国创中心积极开展校企合作,深化产学研融合创新。先后与吉林大学、同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等围绕人力资源开发与利用、人才培养、技术开发与应用、软课题研究与应用、资源互补和共享等方面展开了相关合作。
“基于开源平台,北航与国创中心共同开展了自动驾驶技术的验证,双方紧密合作、各司其职,国创中心团队进行了开源平台的线控改造、自动驾驶系统硬件的布置和搭载,北航团队基于开源平台进行了自动驾驶系统功能的开发、测试,并在交通部公路交通试验场完成了充分测试与验证。”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交通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杨世春教授介绍,北航交通学院一直从事智能新能源汽车核心理论和前沿技术研究。近两年,北航与国创中心开展了广泛、密切的合作,如,北航深度参与了第一代开源平台的设计和研制,作为开源平台核心部件之一的VCU整车控制器,采用了北航团队的技术和孵化的产品,团队与国创中心共同完成了开源平台整车功能设计、核心部件开发、整车标定与测试等,完成了首批5台车型的研制。
“创新是一种生态,多样性共生、开放式协同、多系统相互链接、资源丰富、自由生长,国创中心下一步将推出生态亚马逊计划,真正打造中国的产业创新生态,共成长,互成就。”原诚寅总结道。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原诚寅表示,“今天,我们已经站在了汽车产业变革的历史交汇点上,如何不断向新能源汽车科技创新的广度和深度进军,我们愿与各方一起戮力创新,为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继续走在世界的前列提供有力支撑。”(记者 华凌)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