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4日晚,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西昌发射场利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通信技术试验卫星六号。而天王山点号上,工程师官海啸一家望着腾飞的火箭,眼眶却在不经意间湿润了。
他小学四年级的女儿今天终于实现了梦想——到爸爸工作的地方看看。
东经102度,北纬27度,西昌市城郊以南坐落着一座形如田螺的孤山,因旧时山上有座天王庙而得名“天王山”。“天王山点号”就驻扎在这个几百平方米的山顶“坝子”上。
小星如自豪地说:“火箭能不能按时发射,得由我爸爸的天气雷达说了算”。的确,气象系统是航天发射五大系统之一。火箭发射需要温和的气象指标,温度适宜、风速合适、不能有雷电、强降雨等强对流天气,因此,火箭发射必须计算出精确的气象窗口时间。天王山点号的主要工作就是进行高空气象探测,观云测雨,为火箭点火腾飞寻觅“最美天窗”。
49岁的工程师李杰是天王山的老人儿。1993年大学毕业后,他就来到了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天王山测雨岗位一干就是27年。
“以前条件很艰苦,上山的道路弯弯曲曲泥泞不堪,日常下山买菜全是靠肩挑背扛,一旦下雨,土路又湿又滑,平常50分钟的路程得走将近两小时。”李杰回忆,原先工作的机房和生活区在一起,宿舍楼上就是雷达,雷达发射机噪音吵得人睡不着觉。
现在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上山道路变成了水泥路,五层楼的雷达机房拔地而起,配备有国内技术最先进的某型号天气雷达,工作区和生活区科学分离,还配备了跑步机和多功能健身器材。
点号虽小,却也不乏惊心动魄的时刻。2011年7月27日,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发射第9颗北斗导航卫星,发射前3小时,发射场突遭强雷雨天气。还能不能按时发射?急需气象数据支撑。数据上传越多,间隔时间越短,对预报的精确性和可靠性越有价值。发射指挥部来电,要求天王山点号将雷达扫图间隔时间最大限度缩到最短,情况紧急,临危受命,李杰带领着雷达操作手李峰奋战在一线,凭借着多年的经验和熟练的操作,硬是将连续扫图上传时间由15分钟一次缩短至3分钟一次。中心气象专家凭借这些数据资料判断出窗口期间有10分钟的雷暴间隙,现场指挥部果断决策,利用这10分钟点火发射,火箭成功避开雷电威胁,迎风傲雨飞向太空,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点号的日常较为单调,每天出了机房进厨房。但航天人却总能苦中作乐,为平淡的生活增添很多情趣。小小的庭院,绿萝就种了几十盆,门口的空地上开垦出一块小小的菜地,种着一些时令蔬菜,还养着一只叫暖阳的大狗。大伙儿种菜时,暖阳总是在左右转悠。
“技术大拿”赵景申,空闲时总是抱着厚厚的专业书“开啃”,研究设备的结构组成、工作原理、信号流程是他最大的乐趣,工作十几年来,他圆满完成了上百次航天发射气象保障任务,先后带领岗位人员在任务过程中排除故障20余次,去年荣获中心“百战英雄”的称号。
“我们这个岗位,需要全天候开机执行高空气象探测任务,每天探测得到的数据是准确开展天气预判的基础。”赵景申告诉记者,这是他第四个年头没回家过年,“本来打算今年春节回家,因为疫情,单位号召大家就地过年,所以就继续在点号过年了。”
43年来,天王山点号的人虽然换了一茬又一茬,但是在这个小小的点号里,一批又一批的航天人先后扎根于此,坚定航天报国志向,坚定航天强国信念,将自己的青春年华熔铸在祖国的航天事业中。(记者 王祝华 通讯员 胡煦劼 黄国畅)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