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8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与美国亚利桑那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发现光学波段的信号可以作为探测热木星大气逃逸的探针。国际著名期刊《天体物理杂志快报》发表了这一成果。
早在2003年,人们通过观测远紫外波段的信号,发现离主星很近的热木星大气中处在低能态的较冷氢原子以一种剧烈的形式向外逃逸。这种逃逸被称作流体动力学逃逸,可对行星演化造成了严重影响。此外,对太阳系外行星大气流体动力学逃逸的研究,也有助于研究极早期太阳系陆地行星的演化。
“近几年,人们在光学波段成功探测到行星大气中,较热氢原子对主星遮挡时产生的微弱吸收信号,如氢的光学波段透射光谱。”云南天文台郭建恒研究员说,然而研究者一直缺乏有力的模型,来论证这些较热的氢原子产生的吸收信号与大气逃逸之间的关系。
郭建恒与博士研究生闫冬冬以及亚利桑那大学黄辰亮博士等人合作,基于自主开发的流体动力学逃逸大气模型和辐射转移模型,在细致地计算了冷热氢原子的分布后,模拟了热木星WASP-121b在不同观测时刻光学波段透射光谱的数据。
研究表明,这颗行星周围存在数量巨大的逃逸中性氢气体,每年损失物质以十万亿吨计。这些被行星抛射的物质中,热氢原子的速度比声速更快,并造成了光学波段的吸收。这也说明,光学波段的信号可以用作探测大气逃逸探针。
进一步研究发现,行星大气在不同时刻的吸收水平变化,反映了主星不同的活动特性,恒星更强的活动水平可导致行星大气更深的吸收。这一发现,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主星活动性对行星大气逃逸的影响。(记者赵汉斌 通讯员陈艳)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