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正在进入以数字化为突出特征的发展新阶段。在这个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人民群众对安全的要求与日俱增,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成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要求。与此同时,由于国内外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我国面对矛盾凸显、风险高发、挑战叠加等趋势更加明显。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这是一个基本国情。同时,我国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易发多发,影响公共安全的因素日益增多。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既是一项紧迫任务,又是一项长期任务。
数字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方向之一,抓住新技术革命的机遇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趋势。面对新的风险和挑战,我们必须针对新的形势,依靠数字技术的支撑,加快应急管理体系的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化应急管理的新型能力,来应对和解决数字时代的新问题。
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 全面提升应急管理能力
以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对经济发展、社会治理、人民生活都带来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大大增强了人们对世界的信息获取和感知能力,为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提供了有力武器。
新型传感设备的应用,可在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卫生健康、自然灾害等各领域提供全新的信息采集能力,通过建设物联感知网络,可提高风险感知灵敏度,提升应急监测预警能力。在此基础上,利用云计算技术针对各类数据资源进行自动汇聚、识别、关联、融合,开展大数据分析和应用,可有效找准监测的重点,加强对重点行业领域的安全风险排查,提高实时监测、动态分析、提升多灾种和灾害链综合监测、风险早期识别和预报预警能力。
通过建设覆盖全国的应急管理信息网络高速公路,横向可连通地震、消防、森林,卫健等相关应急救援信息渠道,纵向可打通省、市、县各级应急管理机构的信息传递链路实现信息共享共用,提升指挥决策能力,构建“全域覆盖、全面融合、全程贯通”的应急指挥系统。
通过建立灾情救援实战平台,可利用大数据、智能辅助决策等技术,根据灾情类型、规模及时自动生成人员装备调配方案及灾情处置方案,实现备战救助人员、储备物资及各类资源的及时派发和调配,加快应急反应及时度,提升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依靠新一代信息技术 构建数字应急产业生态体系
随着我国工业化和信息化发展不断深入,我国应急产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从十几年前的“找不到、调不来、用不好”,发展到了今天门类齐全的产业体系,从手电、帐篷等基础物资发展到陆海空一体的数字化、智能化装备,应急产业规模已达万亿元,构建了我国公共安全体系的重要物质基础与技术支撑。
但是在一些关键装备技术方面仍存在短板,部分高端安全装备市场还是空白,难以应对部分重大、新生、高难度突发事件,亟须突破核心关键技术,研发我国自主的应急装备。同时,从应对新冠疫情的情况来看,在疫情初期,我们也经历了一段口罩、防护服等供应不足,庞大的制造业产能一时难以转变为有效物资供应能力的困难时期。
因此,应急产业要顺应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趋势,推动人工智能、机器人、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应急产业深度融合,加大研发创新投入,提升应急产业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提升相关企业和机构的服务能力与质量。与此同时,还应加大科技人才培养力度,加快产教融合、科教融合,从实际需求出发培养符合我国应急产业发展的人才,加快高层次创新人才引进速度,促进交流、沟通、跨学科合作。
以数字化应急管理为抓手 建设更加智慧安全的城市
智慧城市是当今世界城市发展的新理念和新模式,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城市在集聚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风险隐患,人口密集、活动频繁、生产强度大,各种灾害事故极易造成重大影响,危害人民群众安全和社会稳定。因此在城市发展中,加快城市应急管理创新,提高应对公共危机的能力意义重大。
从我国城市突发公共事件的情况来看,普遍面临着种类多、频率高、连锁性强、损失巨大等重大挑战。去年以来,新冠疫情肆虐全球,在疫情爆发初期,对我国的城市应急管理能力进行了一轮压力测试,暴露出了我们在城市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上的一些短板。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有力支撑了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使得我们打赢了这场疫情防控的阻击战。
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现代城市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重塑城市发展新优势、抢占竞争制高点的战略选择。在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事业中,城市还将是我们建设和发展的重点,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城市的新使命,积极建立数字化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推动城市加速从信息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不断迈上新的台阶。(作者系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颖)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