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差距大;农村居民得分比城市居民低37.5%;PC(个人电脑)是数字化转型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战略工具,但农村居民使用电脑能力不足……近期,中国社会科学院信息化研究中心发布的《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中国乡村数字素养调查分析报告》,为社会各界了解城乡数字鸿沟问题以及数字乡村建设面临的挑战提供了参考。
据悉,这份报告报告旨在评估我国居民数字素养发展现状以及城乡差异,并在乡村振兴战略视角下,为推动数字科技赋能乡村提供参考和建议。该报告结果显示,当前我国城乡居民数字素养参差不齐,平均得分仅43.6分(满分为100分)。其中,农村居民平均得分35.1分,比城市居民平均得分低了37.5%;农民群体的数字素养得分仅18.6分,显著低于其他职业类型群体,比全体人群平均值低了57%。在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新时代,农村居民和农民群体的面临的“数字素养鸿沟”问题已不容忽视。
报告同时研究了数字素养与个人收入的关系。结果显示,城乡居民数字素养水平与收入水平正相关:数字素养得分越高,收入水平也随之升高。
具体到各个数字素养框架内各个能力指标,专业领域数字化应用能力、电脑使用能力、数字化写作能力等指标,都与个人收入呈现正相关关系。
其中,电脑使用能力与收入水平的正相关关系十分明显——随着收入水平提升,“不会”使用电脑者占比明显下降,“熟练”和“精通”使用电脑者占比则明显上升。反过来说,随着受访者使用电脑的能力提升,收入水平升高。这说明,电脑作为重要的数字生产力工具,有助于提升收入水平。
上述结果,也验证了面向就业、创业和收入提升国民数字素养的重要性与现实意义。但值得警惕的是,调研发现,我国农村居民利用数字化创造收入的能力不容乐观。而且,在与个人收入息息相关的多个数字素养具体能力指标上,都与城市居民存在显著的差距。
其中,农村居民的数字安全意识、电脑使用能力、数字化增收能力,分别比城市居民得分低了43.2%、31.7%、27.7%。这说明,数字安全意识低下、电脑使用能力较弱、数字化增收能力不足,是农村居民相较于城市居民的三大短板,也是数字素养培育的薄弱环节。
与此同时,数据显示,农村居民使用智能手机的能力已经与城市居民相近,不过,有35.8%的农村居民使用智能手机仅为进行娱乐消遣活动。这说明,“人手一机”的智能化时代,尽管智能手机在农村地区的普及程度也已经很高,但主要发挥了其娱乐的价值,而工具价值还有待开发和释放。
通过这份报告也不难发现,在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建设数字乡村方面,我国还有不短的路要走。既要加速农村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又要加强农村居民的数字素养培育,二者缺一不可。
不久前,刚刚挂牌的国家乡村振兴局在答复全国人大代表关于发挥“互联网+”作用振兴乡村的建议时表示,将加大对贫困地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农村及偏远地区网络覆盖,提升农村数字化生产力。
作为数字时代重要的生产力工具,PC——即个人电脑设备,也是数字化转型和乡村振兴的基础战略工具。提升农村数字化生产力,离不开当地居民对个人电脑的深度应用与价值创造。而从此次社科院调研结果来看,农村居民使用个人电脑、并释放其数字化增收价值的意识和能力,还有巨大的提升空间。
对此,报告中也提出了建议:针对农民个人电脑使用能力不足、数字化增收能力差等短板,建议面向农村推广个人电脑设备与多样化的数字服务。对农民购买数字设备与数字服务,应采取支持和鼓励政策,从而促进农民接入和使用互联网从事创造性、生产性活动,切实提升数字素养和收入水平。同时,地方政府可联动相关机构和厂商,通过宣传引导、组织培训等方式,培养农民使用数字化致富的相关意识和技能,切实提升农民数字素养。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