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凌,不但有成百上千位农业科学家一生都在致力于破解农业发展的密码,还有一批对农业充满热情,有能力、有想法的民间人士在希望的田野上做着各种科学尝试。这些人,有的曾经是种田“好把式”,如今,他们是科研“弄潮儿”。据初步统计,杨凌有“农民研究所”10余个,研究内容涉及水果、蔬菜、土壤肥料等多个领域。这些研究所在科研的道路上,迅速成长为带动一方产业发展的“龙头”,甚至承担起了部分科技创新的重任。
培育新品种 研发新技术
不搞“拿来主义”,而是自己一门心思“钻”进去搞研发,这样的倔强,在杨凌有名的“洋葱大王”罗恩后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4月21日,记者来到揉谷镇陵湾村罗恩后的洋葱育种基地时,地里的洋葱正进入膨大期。“刚刚把150亩的洋葱苗发往新疆。咱现在都是订单农业,产品不仅走向全国各地,也早已走出国门!”
罗恩后初中毕业回乡务农后,就迷上了洋葱的种植和育种,一搞就是30多年。从开始的“摸不着头脑”,到后来的“土专家”“好把式”,他积累了丰富的洋葱种植和品种研发的经验。他不仅为农户提供优质的洋葱种子,还帮助农户提高种植技能。时间长了,他的身边总是围着一群“葱粉”。
拨开嫩绿的洋葱苗,里面很少能看到杂草。罗恩后介绍,这是他近几年的研究成果之一。“农民普遍不敢使用除草剂,怕伤了苗子,所以种洋葱需要人工拔草,人工费一天就是60元钱。而我在种子种下的时候就打一些封闭药,苗长到80厘米高后使用洋葱专用除草剂。别人不敢做的我就敢。怎么做?我就钻到地里,不同时段、不同剂量搞分区实验,就是为了研究出怎样合理用药。现在效果很明显,省去了不少人工成本。”
2011年,罗恩后组建了杨凌洋葱研究所。他的目标只有一个:把洋葱种业做优、做细、做强。
经过不断研究,2013年,罗恩后培育出了红皮半高桩洋葱新品种“秦红宝”。这种洋葱辣味稍淡、甜脆爽口,被消费者誉为“水果洋葱”。该品种2013年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成为第一个通过省审的洋葱品种。2015年,“秦红宝”商标在国家商标局注册。
“好种子是农民致富的关键。我们虽然是农民,但也成立了自己的科研团队,目的就是要牢牢端住自己的饭碗。我要不断钻研,让好的洋葱种子给乡亲们带来更多收益。”罗恩后说。
用“黑科技”解决疑难杂症
“土专家”们都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儿,他们最热爱的事就是与田间地头的疑难杂症“死磕”。
桂创林是杨凌九魅园草莓研究所的“所长”。尽管研究所挂了牌,但别人称呼他“桂所长”,他还有些不好意思。在他新建的组培室里,透明的玻璃瓶摆了一排,里面草莓苗的长势正好。桂创林的草莓苗组培室没有想象中的科技范儿,而是“朴素”地设在大棚旁。
8年前,桂创林来杨凌创业,凭着一腔热血,把自己变成了“高知”农民。“现在,我们的团队里不但有国内的专家,还有日本的草莓育种专家。通过他们,我接触到国际上最先进的种植方式和设备。我的理念就是在种植端做整体技术研发,用核心技术赚钱,这也是我成立研究所的初衷。”
桂创林的种源组培实验做了两三年,目前已经攻克了草莓脱毒技术难题,并通过三层棚膜加温等技术,让组培成本降低了近一半。“我做组培实验,已经投入了136万元,但我觉得非常值。通过我的技术,草莓苗的抗病性更强了。”他说。
走进他的实验大棚,可以看到“黑科技”被广泛应用。有水泥筑成、内部填充蓄热材料的波浪形墙体,每个波浪把光热转化效率提升到最高,冬季时白天墙面的最高温度可以达到65℃;有能有效减少有害菌与农作物传染病的半基质菌肥土壤,使草莓品质更好。自然菌剂植保技术、脉冲式LED植物补光灯、双拱单膜储热式智能温室等多项技术,都出自桂创林的这个小小农民研究所。
借助这些“黑科技”,桂创林从国外引进的“桃熏”“白天使”等9个草莓新品种成功挂果。“依靠错峰上市,我们一棚草莓的产量1000多公斤,一公斤能卖到120元。”桂创林告诉记者,他研发创新的技术有20多项,靠着这些技术,他赚钱了。“85亩的试验基地,今年的产值是1000多万元,预计明年能达到5000万元。接下来,一些成熟的技术我要申请专利。”
带着大家一起致富
在杨凌,这些颇有远见的知识型农民把农业生产领域中遇到的问题和产业发展中难解的症结作为研究课题,不断在实践中探索。他们的研究成果,不但给自己及乡亲们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同时也加快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
罗恩后研发的“秦红宝”红、白、紫7个系列洋葱种子销往全国22个省区,累计推广70多万亩,创造效益60多亿元。如今,罗恩后忙得不亦乐乎,又是给农民讲课,又是做网红开直播。“我还在不断尝试更多科学管理的好方法,就是要把农业生产中不理想的变成理想的,让更多人受益。”他说。
杨凌的农民不简单。“葡萄大王”李海平,他的新技术、新品种已推广至全国各地;全省劳模王中来今年又新建了22座双拱双膜大棚,开始试种叶酸玉米、减肥冬瓜、苹果苦瓜等新品种;职业农民马新世研制的拥有国家专利的“有机营养枕”,缩短了农作物生长周期,有效抑制土壤疾病,近年来在全国各地推广数十万亩……
杨凌的新型职业农民每年以四五百人的数量递增,至今已有几千人。无论是政策资金支持,还是专家培训团队定期技术指导,杨凌以最优的政策鼓励和支持民营研究所积极开展农业技术研发。
“农民研究所,研究的是科学技术,为农业产业发展带来希望。今后,为研究所搭建发展平台,让其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助推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杨陵区农业农村局局长刘荣国说。(记者 齐卉 通讯员 鹿赛)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