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19日从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获悉,该所徐光辉研究团队在云南罗平发现一种大型古鱼类化石,其体长约30厘米,长着大的口裂和锋利的牙齿,是已知2.44亿年前罗平生物群中最大的基干辐鳍鱼类掠食者,被命名为张氏翼鳕。《古脊椎动物学报》在线发表了这一成果。
辐鳍鱼类是现生脊椎动物中最大的类群,其最早化石记录为4.1亿年前长约10厘米的晨晓弥曼鱼。约在3.8亿年前,辐鳍鱼类的近亲,肉鳍鱼类,开始登上陆地,演化出包括人类在内的陆地脊椎动物,而一直在水中生活的辐鳍鱼类历经沧桑,经过中生代辐射演化,逐渐占领了地球水域的各个生态位。
翼鳕是辐鳍鱼类的干群,此前在早三叠世的马达加斯加、欧洲和北美的海洋环境有发现,一度被认为是早三叠世的标志性鱼化石。2014年徐光辉研究团队在云南罗平中三叠世海相地层发现,命名为尼尔森翼鳕的翼鳕属新种,揭开了此属过去在亚洲不为人知的演化历史,表明中三叠世华南海可能是翼鳕的避难所。
最近,徐光辉研究团队对罗平生物群的持续研究中,再次发现了翼鳕属新物种,即新报道的张氏翼鳕,种名献给导师张弥曼院士。张氏翼鳕体长约为尼尔森翼鳕体长的2.3倍,在颅顶骨骼形状、鳍条和鳞列数量上易于与后者相区分。其体型流线,口裂大,牙齿锋利,是一种快速游动的捕食者,可能以浮游无脊椎动物和体型较小的鱼类或鱼类幼体为食。
“张氏翼鳕的发现,进一步增进了人们对翼鳕属多样性的认识。”徐光辉研究员介绍,结合近年来大型海生爬行动物和云南暴鱼在罗平生物群中的发现表明,早在中三叠世早期的华南海,一个成熟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已建立起来。(记者 赵汉斌)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