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主题是“呵护自然人人有责”。当下,损害自然、破坏生物多样性的情况还是屡屡发生。据生态环境部公布,今年4月,中央第七生态环保督察组对广西开展督察发现,北部湾国际港务集团有限公司生态环保意识淡薄,北海铁山港东港建设违规施工,导致红树林受损面积达257.67亩,死亡的红树多达37988株。
不只是红树林,由于栖息地碎片化、气候变化等因素,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形势不容乐观。生态环境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脊椎动物濒危程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生物多样性的丧失和生态系统的脆弱化,将侵蚀经济、生计、粮食安全、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基础。
红树林毁灭速度超过森林消失速度的三到五倍
红树林素有“海岸卫士”之名,我国红树林有37种,约占世界红树植物的60%。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北京代表处海洋项目专家杨松颖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主要生长在河口、滨海潮间带的红树林,有着与陆地植物不同的特征和能力。它们适应高盐度的海水,缺氧、风浪较大等环境因素,对生态和人类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红树林作为沿海的初级生产者,是食物链网的基础。腐化的树叶成为水生动物的食物,孕育了无数鸟类、贝类、甲壳类、鱼类等,支撑着生态系统里各种生物的生存;对人类而言,红树林提供了重要的生态屏障,护岸防潮,避免水土流失,吸收污染物以及为当地社区提供木材、食物等,是支撑渔业、生态旅游的蓝色经济资源。”杨松颖说,红树林还是典型的碳汇资源,把二氧化碳固定、储存在植被和土壤中,对减缓气候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国家林草局的数据显示,20世纪50年代,我国红树林面积约5万公顷,2000年减少到2.2万公顷。随着保护意识的提高和政府加大保护修复力度,2019年增加到约2.9万公顷。
“全球红树林的毁灭速度超过陆地森林消失速度的三到五倍。”杨松颖说,虽然红树林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非常丰富,但面临着各种人类活动带来的威胁,比较典型的是沿岸发展活动,如滨海养殖业、与旅游相关建设、社区和城市发展等。“严重的围垦砍伐活动,导致这些重要的栖息地直接遭到破坏”。
过去50年约有100万种生物面临灭绝
据世界自然基金会发布的《地球生命力报告2020》,由于自然环境遭到破坏,造成包括新冠疫情在内的人畜共患病蔓延等,自1970年以来,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哺乳动物、鸟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和鱼类的全球种群数量平均下降了约三分之二。还没有迹象表明,这种“灾难性的下降”有放缓趋势。
原中国环境科学院生态研究所首席专家张风春说,为什么要强调保护生物多样性?问题的关键是,在人类活动影响下,当今物种灭绝速度远远超出了自然灭绝的速度。最新研究结果表明,在过去50年,大约有100万种生物面临灭绝,受人类活动威胁而濒临灭绝的物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多。
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加强生态修复监管
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升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我国创新保护方式,建设了以国家公园为主的自然保护地体系。生态环境部自然生态保护司司长崔书红说,我国还创造性提出并建立了生态保护红线制度,初步划定的生态保护红线面积约占陆域国土面积的25%以上,绝大部分重要物种和重要生态系统在红线内得到有效保护。
崔书红说,“十四五”期间,生态环境部还将加强生态保护修复监管,推动构建“53111”生态监管体系。持续开展全国生态状况、重点区域、生态保护红线、自然保护地、重点生态功能区县域5方面的监测评估,实施好中央生态环保督察、生态监督执法和各重点领域生态监管等3项制度,组织好“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建设好生态保护红线监管平台等,不断提高优质生态产品供给能力。(记者 李禾)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