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 互联网 行业 通信 科学 创业

警惕和防范5G行业市场无序竞争 加速5G商业成功

来源:通信产业报 2021-05-27 09:36:53
A+ A-

在世界电信日前夕,笔者就5G行业应用发展相关话题,连续走访了江苏、浙江、广东等若干地市级基层运营商,了解5G行业市场实际状况、发现5G To B商业创新等,所见之处,既有令人振奋的成绩,也有让人担心的隐忧。

在中国通信市场体系中,地市级是通信运营的最主体,区别于中央总部的战略管理、省级的区域统筹、县级的销售获客,地市级运营企业担负着最基础的网络建设运营责任,是面对客户、兑现产品、实施服务的责任主体,是运营商中的运营商。特别是面对集团客户和政企行业市场,地市级运营商是解决方案的解决者。5G行业应用究竟怎么样,地市级最有发言权。

毫无疑问,过去一年在新基建政策的大力驱动下,在几乎每个中国地市级城市,数以千计的5G基站快速落地生根,每个城市已经形成了基本覆盖、独立组网的完全意义上两张5G网,由此也汇聚成全球最大规模的5G网,夯实了当下中国5G发展的最新数字:基站部署超81.9万个,占全球70%;手机终端用户连接数2.8亿,占全球80%。中国一骑绝尘的5G成绩,自然也使得在5G发展的很多领域,要在“无人区”探索,其中包括5G的行业应用。

令人欣慰的是,5G+行业应用,在地市级如雨后春笋活跃发展,在市政、园区、医疗、旅游、教育、社区、安防、交通等智慧城市、智慧社区等诸多领域,开展了有意义的应用,对于市场培育、商业探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也为运营企业积累了5G时代的市场资源和客户依赖。特别是针对地市级产业集群集中、块状经济密布的市场土壤,运营企业开展了丰富的5G专网应用,把5G的普适能力和不同工业门类特殊需求结合起来,针对千差万别的行业企业,定制解决方案,设计商业模式,涌现了一些光彩夺目的行业应用,为发挥5G投资价值、兑现5G ToB技术本性做了坚实的努力。大部分的5G专网部署,也做到了1—3年收回投资的预期。在外部政策的支持下,一些项目还实现了当期盈利。

但使人忧虑的是,刚刚起步、还在探索5G行业应用市场,无序竞争甚至恶性竞争在一些地方、一些领域已经泛起。笔者在调研中发现,一些地方运营商为获得5G专网项目,互相压价、不计成本报价、恶性竞价,搞低价“圈地运动”;在一些已有运营商传统优势领域,新进入者以5G为旗号实施新的低价扩张;特别是在一些有财政资金扶持项目上,三家运营商价格竞争更是白热化。一些地市运营商的一线人员坦言,对于尚在投入、还未见效的5G行业市场,如此竞争十分令人担忧。

5G是一个全新的事业,当前,5G还正在开局,仍处于市场培育和价值探索阶段。价格战、恶性竞争,不仅伤害基层运营企业利益、降低行业收益,更将为正在培育的“中国5G”品牌贴上拼价格的旧标签。既影响社会公众对5G的认知,也降低行业市场对5G的能力体验,更伤害电信服务在行业市场的价值重塑。

事实上,价格战折射了一些基层运营企业对5G发展认识还停留在3G/4G时代,停留在集团放号、规模圈地的传统打法上。若如此,行业又何必快马加鞭上5G。5G的革命性在于把移动技术能力从人的无线体验极大释放到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场景中。技术能力在变革,运营模式也亟需重构,这应是在5G无人区领跑的中国运营商的现实责任,这既是运营企业转型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必然要求。这,岂是价格战一打了之。

数字化转型大潮正扑面而来,作为数字经济底座和数字化转型利器的5G ToB发展空间巨大。所以,5G行业市场竞争的发力点,不应在价格战和跑马圈地,而更应在技术融合、商业创新上,应在5G技术能力与行业需求匹配上、应在5G方案创新与企业痛点破解上,应在价值链重构与商业模式创新上。

下一步,希望市场竞争主体站在产业高质量发展和企业转型提升的高度,深刻认识5G技术的初心和5G建网的意义,进一步加强行业自律、发展自觉,摒弃简单粗暴、低层次的价格竞争和恶意竞争,聚焦行业需求、企业痛点,在5G助力数字化转型进程中,比方案创新,拼模式构建,赛价值兑现。另一方面,也应优化和改善针对基层运营企业的绩效考核,从看重数量和份额,到注重质量、价值和创新上。地方监管部门,也应积极出手、主动作为,借鉴以往防范治理校园市场不良竞争的模式,加强引导、重点防空,把基层5G行业市场不当竞争控制在萌芽,为5G发展营造良性产业环境

5G的演进升级和融合应用进程具有很多未知的新特点。正如工信部副部长刘烈宏指出,要把握好5G融合应用的阶段性、创新性、复杂性,多方协同、攻坚克难打硬仗,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5G发展之路。

5G ToC是基础,5G ToB是价值,期待行业共同努力,把握5G发展时间窗口,加速5G商业成功。以5G为契机,不仅助力千行百业的数字化转型,更实现了通信产业的价值提升。(《通信产业报》全媒体总编辑 辛鹏骏)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点击查看全文(剩余0%)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