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原青海,“嗡嗡”的电流在空中自西向东平稳流走,沿着清洁能源大动脉,青藏高原“绿电”稳稳送向千里之外的中原大地。
极目远眺,道路两旁无边无垠的大草原牧草丰盛、牛羊遍野,输电线路铁塔位于草原深处。70米高空中,一台“地线修补机器人”沿着架空地线匀速行进到缺陷位置处,用线夹对断股地线进行匝固。
6月17日,在海拔3500米的青海省黄南州河南蒙古族自治县±800千伏青豫线(青海——河南特高压工程),国网青海检修公司输电检修人员使用机器人对带电运行的输电线路开展带电作业。这是该工程投运以来首次带电作业,是国内首次使用机器人修补±800千伏线路地线断股,也是国内首次在海拔3000米以上地区开展特高压输电线路带电作业。
青海——河南特高压工程是世界首条新能源远距离输送大通道,担负着向华中地区输送新能源的重要任务。
前期,该公司巡视发现405至406号塔地线有2处断股,若不及时处理,可能造成线路故障,影响清洁能源输送。但如果进行停电检修,大概需停电12小时方能完成缺陷处理,影响华中地区正常供电。因此,该公司决定利用机器人带电消缺。
当日上午,作业小组抵达现场,工程车在距离铁塔近两公里之外的路边停下,十几人背着作业工器具和设备,深一脚浅一脚地在草滩沼泽地里行进。“草地上都是小水坑,所有工器具都要放在防潮垫布上,尤其是绳子千万别弄湿。”此次作业负责人、带电作业班班长王杰嘱咐着,因为保持工器具干燥是保证安全和带电作业成功的关键。
“当前风速1米每秒,湿度40%,符合带电作业条件。”陈培鑫、金世强穿好全套屏蔽服准备登塔,其他人员铺好防潮垫布、围上网围栏、检查工器具。
一切准备就绪,陈培鑫、金世强开始登塔,爬到塔顶将滑车和绝缘传递绳安装到指定位置,两根长长的绳索穿过滑车垂落到地面的防潮垫布上,地面人员用绳索绑好机器人。
“准备起吊。”一声令下,8名地面作业人员分2组抓紧绳索,一组拉主绳控制机器人的高度,一组拉尾绳控制起吊方向,确保机器人在上升过程中与带电导线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机器人重达52斤,作业人员默契配合,将机器人两个轮子挂在地线上,调整机器人位置。王杰仰着头通过望远镜盯着机器人的一举一动发令:“开始消缺作业!”
通过机器人传回的实时画面看到,机器人又快又准地用卡扣将断股地线匝固。不到一小时,这一处地线修补顺利完成,机器人返回铁塔横担处,通过传递绳回到地面。
此时,还有第二处断股地线等着他们修补。陈培鑫、金世强下塔后与大家一起抬着工器具深一脚浅一脚地向800米外的406号塔前进。下午五时许,机器人重复作业方法成功消除第2处缺陷,青藏高原首次机器人带电消缺工作顺利完成。(记者 张蕴 通讯员 张璞 谢莉蓉 赵桐)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