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嗖,嗖……”,10台六翼无人机升上天空,操作人员打开喷洒模式,黑色的有机肥均匀地喷洒在绿油油的青稞苗上面。
7月8日,发生在青海省囊谦县多昌村的这一幕,吸引了不少农牧民围观。
“这是我们通过公开招标,购买的无人机喷施作业服务。”囊谦县农牧科技和水利局副局长王民说,在去年实施2万亩的基础上,今年将再增加1万亩,达到3万亩,费用全部由政府买单。
现场实施作业的技术人员介绍,采用无人机喷施最大的优点是高效,节省人力。“在集中连片地区,10台无人机一天能喷施1万亩作物,在囊谦这种分散小片山地,一天能作业5000亩左右,并且喷施均匀,不会出现重喷、漏喷的现象。”
与平原地区广泛采用无人机喷施农药有所不同,这里用无人机喷施的是水溶有机肥。从2017年开始,囊谦率先成为青海省农药化肥零使用区,并入选全省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县。“这种有机肥就是营养液,能够达到提质、增效的作用,又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王民说。
囊谦是农牧业大县,最新出炉的耕地确权结果显示,全县现有耕地14万亩,其中12万亩分产到户,2万亩为集体自留,种植的作物以青稞、燕麦、马铃薯、芫根为主。但长期以来,受高海拔高寒气候影响,囊谦农业仍处在粗放经营的“靠天收”阶段,由于收益低,部分乡镇一度出现耕地“撂荒”现象。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囊谦县一方面从推广良种入手,与省农科院展开合作,在北京西城区的支持下,大力发展高品质青稞种植,通过“春借秋还”的模式,免费为农牧民提供良种,引导他们扩大种植面积。黑青稞的种植面积从3000亩增加到2万亩,每斤黑青稞的价格也从三四元增加到六七元,让农牧民们尝到了甜头。
另一方面,囊谦县用活用足省、州、县的农机补贴政策,鼓励引导农牧民尤其是农业合作社购置农机,农业机械化率达80%以上,走在青南地区的前列。“原来常见的是18匹马力的农机,现在都是50匹马力以上,合作社购买的基本是90匹甚至160匹马力的,特别是在机耕、机收方面,基本全部实现了机械化,极大地解放了人力。”囊谦县农牧科技和水利局局长才宁说。
同时,囊谦县还积极推广测土配方、倒茬轮作等现代作业方式,着力引导农业从“粗放”向“精准”转变。针对多是小块分散的耕地现状,通过测土配方、集中购置有机肥等方式,改善土壤结构、提升土壤肥力;针对高海拔高寒地区病虫害少、淘汰率高的特点,着力发展种子繁育基地,提高农业的附加值。
“近几年,囊谦县的农业产值和效益稳中有增,农牧互补机制初步形成,农牧业产值约占生产总值的66%。”才宁说,“下一步,囊谦县将进一步夯实农牧业发展基础,加快调整种植结构,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推动农牧业集中化、集聚化、现代化发展。”(本报记者 尚杰 万玛加)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