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业界 互联网 行业 通信 科学 创业

揭示木星大气加热背后的机制 首次证实极光是其热量来源

来源:科技日报 2021-08-10 10:02:53
A+ A-

恐龙“杀手”或来自小行星带

大约6600万年前,一个直径约9千米的天体撞击了现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形成了直径超过144千米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这次撞击引发了大规模的灭绝事件,终结了恐龙对地球的统治。

此前,地质学家检查了希克苏鲁伯陨石坑内6600万年前的岩石样本,结果表明撞击物是类似于碳质球粒陨石类的陨石,这是太阳系中最原始的物质。奇怪的是,虽然碳质球粒陨石在许多接近地球的天体中很常见,但至今没有一个的大小接近造就了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撞击物。

曾有理论认为,造成这一撞击的天体来自小行星带,小行星带是位于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的小行星密集区域,但此前该区域被认为很少产生飞向地球的撞击物。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模型来模拟天体是如何逃离小行星带的。

模拟结果表明,小行星带外半部,直径约9千米的小行星撞击地球的频率至少是之前预测的10倍——平均每2.5亿年撞击地球一次。在这个时间尺度上,就有可能在6600万年前因小行星撞击形成希克苏鲁伯陨石坑。此外,模拟中近一半的撞击是由碳质球粒陨石造成的,这也与已知的希克苏鲁伯陨石坑的撞击物非常吻合。

极光为整个木星提供热量

近日,一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的研究揭示了木星大气加热背后的机制。

在过去的50年里,通过对木星的太空探测和地面观测,以及长期对木星赤道温度进行测量,科学家认为木星的赤道不应该这么热。那么,是现有模型未能正确地模拟出木星赤道的热量流动,还是在木星赤道附近存在其他未知的热源?

当带电粒子被行星磁场捕获时,就会产生极光。它们沿着磁力线向行星的磁极旋转,撞击大气中的原子和分子,并释放光和能量。

像木星这种气态巨行星的大气模型表明,它们的热能从赤道输送到极地,并沉积在极地地区低层大气中。

尽管长期以来,科学家都认为木星的极光一直是使木星大气层升温的主要原因,但此前的观测结果都无法证实或否认这一点。

以前的高空大气温度图是用只有几个像素的图像绘制成的,并不足以解释行星温度是如何变化的,也无法提供额外热量起源的线索。现在,利用位于美国夏威夷的凯克天文台的观测数据,天文学家绘制出了木星高层大气迄今为止最详细的全球地图,发现快速变化的极光可能会致使热量到达赤道,首次证实了木星强大的极光是为整个行星提供热量的来源。

捕捉超新星爆发的第一个瞬间

近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以及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的研究人员合作,首次捕捉到了超新星爆发的第一个瞬间。

超新星爆发是某些恒星在演化接近末期时经历的一种剧烈爆炸。它是我们能在太空中看到的最明亮、最剧烈的事件之一。它之所以重要,是因为科学家认为,在宇宙中发现的大多数元素都是由超新星爆发所创造的。

但超新星爆发的初始阶段发生的非常迅速,大多数望远镜都很难观测到这一阶段。2017年,开普勒太空望远镜捕捉到了这一现象;而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则记录下了恒星爆炸前最初的光爆发。

在此次研究中,研究人员将观测数据与一些现有的恒星模型进行了对比,确定了引发此次超新星爆发的是一颗黄超巨星,质量约为100倍太阳质量。

该研究领导者帕特里克·阿姆斯特朗表示,研究人员对恒星爆炸前光的亮度如何随时间而变化十分感兴趣,因为这为判断是哪种恒星发生了爆炸提供了线索。通过更好地了解不同类型的恒星是如何变成超新星的,可以为我们了解构成宇宙的元素起源提供线索。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记者 陈 曦)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