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
业界 互联网 行业 通信 科学 创业

原来极光是这么形成的!太阳风和地球磁层“相遇”后可产生静止不动的表面波

来源:科技日报 2021-10-25 14:27:15
A+ A-

走在小溪边,我们常常会看见向着大石头迎面而来的水流会被冲击后从两侧绕流。实际上,当太阳风撞击地球磁层时,产生的表面波也是沿着两者之间的边界随太阳风一起往后传递,并在边界上产生涟漪。

日前,一项发表在《自然·通讯》上的新研究表明,有些波浪的作用恰恰相反,来自太阳风的能量与地球周围的磁层“气泡”相互作用,产生了似乎静止不动的表面波。这些波与随太阳风传播的波相比持续的时间更长,这意味着它们有更长的时间去加速空间中的带电粒子,从而能够对地球辐射带、极光、电离层等区域产生潜在的影响。

太阳风与地球磁层之间究竟是怎样“互动”的?科学家是如何发现这些静止不动的波?它们真的会对地球造成任何影响吗?

谁是“不速之客”

我们知道,太阳是一个温度很高的大气团,它的主要组成元素是氢和氦。而太阳喷射出的带电粒子,被形象地称为太阳风。

“我们所在的地球,有一个‘保护罩’,就是磁层。它能阻挡太阳风对地球的冲击,如果没有磁层的话,太阳风这种高温气体可以直接达到地球表面,造成不小的伤害。”西南交通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的粒子天体物理团队负责人刘四明教授介绍到。

刘四明教授表示,其实,你可以想象地球的中间有一块非常大的磁铁,它有南北极,它的磁场在地球附近空间形成磁层,源起太阳的太阳风时时刻刻都和地球磁层碰撞,如果太阳风是中性的,磁层是无法挡住这些高速高温的粒子;而实际中,太阳风绝大部分粒子都带有电荷,因为磁场的存在,磁层就把这些太阳风里的带电粒子都挡在外面。

对于太阳风和磁层的相互作用,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的李文亚副研究员作出了形象地比喻。他说,地球磁层就像是一条大船,航行在超音速的太阳风里,一般情形下,会在磁层的边缘产生表面波,犹如船两侧的波纹,这些表面波会随太阳风往磁层的尾侧传播。

而在此次发表的新研究中,伦敦帝国学院空间物理学家Martin Archer及其团队发现,当太阳风脉冲袭击磁层时,形成的波不仅在地球两个磁极间弹跳,还逆向太阳风传播,脉冲袭击处的波似乎是静止的。

对此,李文亚解释说,当船在水中航行时,波光粼粼的这些涟漪肯定是往船尾传播的。“这项研究想说的是,突然有个‘家伙’撞了船一下,形成一个大窟窿,对于船而言,这个窟窿就是‘静止’在那的。”

那么,这个“家伙”到底是谁?实际上,任何超音速的流体碰到障碍物时,都会形成冲击波;而超音速的太阳风撞击地球磁层时,会在磁层边缘外形成冲击波,太阳风由此减速成亚音速。特定情形下,这些亚音速的太阳风会变成湍流,犹如牛奶倒入咖啡搅拌后的样子,这些随机无序的湍流就是袭击磁层、并产生静止不动表面波的“不速之客”。

这些随机的、无序的湍流就是袭击磁层的“不速之客”。

利用模型模拟磁层和太阳风相互作用

科学家是如何发现这些静止不动的波的?“实际上是研究团队是根据数值模拟手段,建立磁流体模型,基于相关的物理知识和对磁场以及太阳风的理解,用计算机来模拟太阳风和磁层的相互作用。”刘四明说。

据介绍,地球空间由于时变、多成分、多自由度的关联相互作用使得传统的理论分析变得非常困难。作为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的研究手段,数值模拟对地球空间的理论和应用研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随着高性能计算能力的不断提升,数值模拟手段不断扩大研究和应用的范围,极大缩短了研究和应用的周期。

“数值模拟有助于加深对观测现象的认识,开拓对探测区域以外空间的了解。任何探测卫星和地基设备所探测的区域对于广袤的地球空间而言都是非常有限的,如何利用有限区域数据来了解整个空间全貌?建立在基本物理过程基础上的空间模式是不可或缺的工具。”刘四明表示,模型具有真正意义的可检验性,可与观察数据直接比较,并为局地模型提供宏观启示。

在该研究中,研究人员就考虑了在整个磁层表面形成的波,利用基于美国宇航局THEMIS卫星的观测数据创建模型,该研究小组发现,当太阳风脉冲击中磁层时,形成的波在地球两个磁极之间来回弹跳,并形成逆向太阳风移动的波动,研究人员还利用模型解释来自太阳风的能量和磁层产生的波浪是如何相互抵消的。

在刘四明看来,研究论文之所以能够认证这种波存在,实际上是依赖于三方面,一方面是由多颗卫星在不同地方的同时观测,另外一方面就是通过相关理论来模拟磁层和太阳风的相互作用,最后结合相关的理论分析,理解这些模拟结果和观测结果。“研究人员是把这三方面结合之后,才能够确认说卫星里面探测的一些信号确实是来自于太阳风和磁层正对面的比较稳定的一个点。”他说。

“不速之客”带来的影响还要进一步研究

“日常生活中,我们拿微波炉加热食物,设定的时间越长,食物也就越热。类似的道理,静止的表面波就会对周围的带电粒子持续、高效地加热。”李文亚解释说,如果这些波存在,对于我们地球附近空间的认识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为“加热”后的带电粒子会对在轨的各类航天器形成一定的危害。

研究人员认为这些波可能发生在宇宙的其他地方,对此,李文亚认为这是有可能的,如果要了解波动的形成、发展和它后续的影响,地球空间是最好的“试验田”,因为围绕着地球空间环境的探测器非常多,发射运行成本也相对较低,并且研究地球周围空间也有十分重要应用价值。

当前,中国科学院与欧空局联合研制中的“微笑”卫星任务,创新性地利用太阳风与磁层碰撞产生的X射线,对磁层“拍照”,借此,我们将有望首次看到磁层边缘的复杂波动。

责任编辑:kj005
文章投诉热线:156 0057 2229 投诉邮箱:29132 36@qq.com

相关新闻

精彩推荐